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夏家后的第一次反抗 一天,在民众乐园技艺厅前的空地上,养母郑秀英捧着几只瓷碗命令夏菊花:“菊花,再不练新节目,我们夏家班就要被别人挤垮了。来,把这几只碗顶在头上,围着场子跑个圆场我看看!”  相似文献   

2.
1954年,江水猛涨,居高不下,汉江两岸,防汛大军日夜固守堤坝.夏菊花参加了防汛慰问团。有一次,为了慰问那儿的防汛大军,夏菊花赶到河边,她一看,摆渡的小木船已经挤满了人,船夫劝她不要上船,她说:“我开会已经迟到了,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慰问演出呀。”话音未落,夏菊花一个箭步跳上船去,朝着防汛大军所在地赶去……  相似文献   

3.
道光十二年(1832)莫友芝娶麻哈(今麻江)高枧夏鸿时之小女夏芙衣为妻,两家结成姻亲关系。光绪二十四年(1898)夏鸿时玄孙夏同龢高中状元,成为贵州历史上仅有的两名文状元之一。莫友芝为夏家写下不少诗文,这对夏同钚及夏氏研究有重要意义。莫友芝诗文明晰了高枧夏氏入黔史,还原并丰富了夏家相关历史人物,是目前再现昔日高枧的唯一历史资料,是状元故里开发建设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汉口惠济路39号,夏雨田的家。“夏伯伯不会有事的,好人一生平安。”安慰夏妈妈的是夏家从前的保姆——易桂桃。  相似文献   

5.
1964年,对于夏菊花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在那一年,她的生母吴巧云刚满45岁便早早离开了人世,给夏菊花留下了无法弥补的人生缺憾:在那一年,夏菊花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一个在旧社会苦海里泡大的孩子步入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与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  相似文献   

6.
一朵永不凋谢的红花——记杂技表演艺术家夏菊花□刘志斌曾在世界杂技艺坛上为我国赢得荣誉、获得金牌的夏菊花同志,如今已离开舞台艺术生涯,走上了领导工作岗位。她无论干什么,总是那样兢兢业业、进取拼搏、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她几十...  相似文献   

7.
夏菊花,著名杂技演艺术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质艺术家协会主席。本刊从2008年第一期起,将陆续刊出由赵瑞泰、方月仿先生共同撰写的《夏菊花伟》。根据本传记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夏菊花》不久也将也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8.
曾在世界杂技艺坛上为我国赢得荣誉、获得金牌的夏菊花同志,如今已离开舞台,走上了领导工作岗位。她兢兢业业,谦虚谨  相似文献   

9.
夏菊花向武汉市领导承诺筹集1000万元资金后,武汉市政府将建造武汉杂技厅的规划正式列入了市政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并在夏菊花的一再催促下,于1987年破土动工。  相似文献   

10.
在另一个世界里 八国之行,除第一站南斯拉夫外,其他七国均为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这些国家与“百年魔鬼舞翩跹”后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相比,无论从经济上、人民的生活水平上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夏菊花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对笔者说:“要说走出国门看世界,我们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一批使者。当时,灯红酒绿、满街霓虹闪烁的西方世界,对于长期封闭在贫穷落后环境中的中国人来说,简直好比一场梦游!”而年轻的夏菊花第一次走进另一个世界,她对那里的繁华不卑不亢,她对担当文化使者的神圣任务尽心尽职,她甚至面对那里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高楼,心中燃烧起了“一定要为改变祖国的落后而努力”的新的激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品格呀!  相似文献   

11.
出访加拿大 1982年元月至3月。武汉杂技团出访加拿大,团长为夏菊花。 这次出访的演员名单中增添了一位杂技新秀——李莉萍。这是夏菊花和其他负责同志有意想创造一种环境.让“可爱的小红花”——李莉萍在国际舞台上经受考验.为以后参加世界级比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狂风恶浪中 一个人的命运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在这一点上,夏菊花体会特别深刻。在旧中国,国弱民穷,杂技只能是“撂地摊”的小玩意儿,艺人们忍饥挨饿还要疲于奔命。解放后。国家独立自主,人民生活也逐渐改善,人民政府对文化艺术百般扶植,夏菊花的事业才从低谷走出,获得了新的生命,直至迈出国门。在世界艺术的宝库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从1953年到1974年,毛泽东主席曾多次来武汉。本刊特遴选10篇“亲历、亲见、亲闻”的回忆文章,这些文章既辑录了王任重、陈再道等领导和毛主席在一起工作的亲身经历.还收录了夏菊花、陈爱娥等劳模见到毛主席的真实回忆。谨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相似文献   

14.
采访笔记     
《西藏人文地理》2014,(1):14-14
2012年5月底,杜冬去米林县采访,在才召村第一次见到亚夏,也认识了珞巴族研究者林天然。他们跟亚夏一起喝了很多白酒,亚夏唱了很多歌。我在杜冬那里第一次知道亚夏的故事,她是珞巴族史诗最后一位口头传唱者,她的子孙们并没能将她传唱史诗继承下来,她喜欢抽烟,她不会说汉语,但是她却用最有力的说唱告诉世人珞巴族的种种。  相似文献   

15.
超越巅峰     
Lafuma 《世界》2014,(6):136-141
凯瑟琳·德斯迪维尔(Catherine Destivelle),法国攀岩家和登山家,世界女子登山界的代表人物。15岁时,她已经征服了枫丹白露森林中最难的岩石。17岁时,她利用周末去阿尔卑斯探索。她的胆大妄为让父母很担心。20岁时,德斯迪维尔暂停了登山,因为她想好好念书。她在巴黎的运动医学大学学习,1981年到1985年期间做专业的运动医生。从1985年开始,她成了专业的攀岩家和登山家。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春节,阳光灿烂。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腰板挺直,脚步稍显蹒跚,一头剪得短短的银发衬得她精神矍铄。老人手捧一束清香的菊花,摆放在老伴的遗像前,轻轻地说:“老伴,马年吉祥。你还记得吗,今年是你90诞辰。”她献上了菊花,深情地祭奠去世20年的丈夫。对着遗照,老人默默凝视着…… 老人名叫李新,她与丈夫王健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被武汉市老干部传为佳话。像她这样的家庭在武汉市是少见的:夫妇俩一个是革命老干部,曾任武汉市财贸办主任、市“革委会”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小脚妇女。  相似文献   

17.
开封赏菊     
开封赏菊陈书金菊花是开封市的市花。每逢金秋时节菊花烂漫时,即每年10月25日至11月25日,开封市都要举办菊花会。菊花会期间,开封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菊花,真是"十里阳台十里花,十里花香飘万家。阳台层层接青天,菊花朵朵映彩霞"。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4月23日,辛亥志士、抗日先锋杨经曲之女、85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晓阳回汉,作客湖北省博物馆,受到博物馆热情接待。同行的有她的老师朱虹(89岁)、夏牧原(92岁)夫妇,弟媳易静(82岁)、侄女杨采、侄子杨凡和向虎雏等。湖北警官学院党委书记、一级警监、《首义警事》作者赵志飞从百忙中赶来参加了此次活动。和晓阳从未谋面,一见如故,因为我们两家是世交:  相似文献   

19.
陈文新,女,湖南省浏阳县人,生于1926年9月,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分类学家。 陈文新出身于革命烈士家庭。父亲陈昌曾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1930年遇难。她从小与母亲和姐姐相依为命,艰苦求生。1948年夏考入武汉大学。1953年考取留苏预备班,翌年到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读研。1958年获理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在中国农业大学工作至今。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20.
终身难忘的北京演出 夏菊花要重返舞台了,而且是以《顶碗》最新的高难动作亮相首都北京。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全国杂技同行的极大关注,也在许多喜爱杂技艺术的观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