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娟 《神州》2012,(21):104-104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施策略。本文就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鼓励创新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索曼 《神州》2011,(5X):163-163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艳江 《神州》2012,(21):149-149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可以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和开放课堂教学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张金全 《神州》2011,(1X):114-114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化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规律的发现和化学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化学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使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耿玉柱 《神州》2012,(18):181-182
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是人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创新素质”的培养上。在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喜欢自由思考问题”等,看上去不是直接的创新教育,但它却是“创新素质”的源头活水。因此,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的创造性的个性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新新方法和解决新问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  相似文献   

7.
路树军 《神州》2013,(19):176-176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初中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其中化学学科是一个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一个重要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学。初中教育是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安红霞 《神州》2011,(7X):137-137
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而且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本文仅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初稿创新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李海泽 《神州》2011,(7X):163-163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刘海波 《神州》2013,(11):54
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的实施,本着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再加工者。我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就实施创新教育做出了几点尝试。一、鼓励发展思维,激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以解决学习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新颖的思维方式创造新观点新方式的心理过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徐伟文 《神州》2013,(1):117-117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目前大力提倡创新发展与创新教育。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把学生塑造成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富有创造力与积极进取精神的人才。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力提出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12.
于海燕 《神州》2013,(5):139-139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知识时代教育的核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能力。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来培养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鼓励质疑孔子曰:"疑是思之时,当之端。"不错,有疑问才会有思维,有思维才会有所得,有所得才会有发展,有发展才会有创新。而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为精辟:"为学患无疑,疑者进,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即使问题很简单,很肤浅,教师也要  相似文献   

13.
李阔国 《神州》2012,(15):288-289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应将学习语言知识、运用语言表达与训练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相统一。对字词句的理解,对语言规律的掌握,对词语描绘的场景的想象,应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结果;学生的阅读写作,本身就是创新思维活动。在语言教学和读写训练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可采取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丽芳 《神州》2012,(9):282-282
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寓创新意识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究、归纳的过程,达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武凤英 《神州》2012,(9):83-84
数学思维的创造性是科学思维的特征,是指一个由具体事物到抽象认识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最根本特征,表现在敢于探索、创造、怀疑、追求.创造性思维能产生非凡的思维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教学中教师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本文仅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倪明军 《神州》2012,(22):60-60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创新能力品质中的核心因素。语丈教学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本文就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以探究。  相似文献   

17.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法。它往住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创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有助于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乐于表达、走向成功,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使学生由学习型向创新型转变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体育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学科,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也是现阶段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杨长智 《神州》2013,(4):166-166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考试中也倾向于对抽象数学问题的解决,长期以来的数学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极大的束缚。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来通过自主探究来构建知识,培养技能。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就需转变观念,形式多样地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是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在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学习了解课标要求,遵循认识规律,积极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