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春美 《神州》2013,(23):97-97
叶圣陶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学法指导。因此,课外预习讲方法、课内自学指导逐步深化、指导学生自主复习、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学法指导.因此,课外预习讲方法、课内自学指导逐步深化、指导学生自主复习、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韩丽丽 《神州》2012,(3):161-161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也要讲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目标,真正达到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以不需要教”的境地.让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受用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冯艳霞 《神州》2012,(6):143-143
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耍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小学语文进行中.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学法指导,力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袁丽 《神州》2014,(8):134-134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重点是“职业”教育,所以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大,对语文的重视不够,致使语文成为中等职业教学中的短板。事实上,忽视语文课,使得中职学生们缺乏文化底蕴,达不到用人单位所要求的人文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倡导“以赛促教”的语文教学法,以加强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红果 《神州》2011,(8X):253-253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讲、问为主的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7.
李颖 《神州》2013,(18):78-78
教师的教学,应该从“教”到“不教”。“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要的是:怎样做才能实现由“教”到“不教”?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明确提出: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习得方法即“金针”。  相似文献   

8.
任金宝 《神州》2014,(14):88-88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是在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语文,形成自我指导、自我督促的良好学习状态。教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渴望,甚至为了学习语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放弃了其他的课外活动。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可以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老师教之以趣,学生学得有趣”这才是语文教学真谛的体现。本文就如何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王鹏 《神州》2013,(20):128-128
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这么多科教学中,语文是最难出成绩的。因为语文作为一个非专业性的基础性、综合性学科,其涉及的知识容量和知识面极广,而且学生普遍感到很难从中获得成就感、成功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语文练习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不仅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是测试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及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较有效的检测途径。可见如何更好地利用“练习”这一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职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索和探讨的问题。而“题海战术”似乎早已成为高三学习生活的代名词。我们深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很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高考语文复习模式:教师费尽心思出题,学生绞尽脑汁做题;教师出题越出越多,学生做题越来越累。久而久之,教师成为出题的“圣人”,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教师越教越厌,学生越学越烦。这种题海式反复进行的大运动机械式重复训练,对于原本基础就不够扎实、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职高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长此下去,教学终究会“步履维艰”,走入一个死胡同。针对这一状况,我结合09级计算机专业班学生的实际学情,尝试了让我班学生自主出题的这一方法来激发高考学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避免并缓解了上述高三语文复习尴尬困窘的“死机”局面。  相似文献   

10.
孙念咏 《神州》2012,(4):293-294
对语文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  相似文献   

11.
张东旭 《神州》2013,(13):207-207
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知识的钥匙尽我们所知道的交给学生。"叶圣陶先生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特别是在新课程教育改革形势下,从学习的角度讲,我  相似文献   

12.
刘惠丽 《神州》2012,(6):131-131
“阅读教学的最终日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是叶圣陶的话。主张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3.
高慧春 《神州》2012,(10):322-322
语感能力培养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由语文学科内部规定性和教学活动的内部规律性所决定的,现代化语文教学就是要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使得学生面对语文材料,创造性地感悟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东西,用有限的知识孕育和启迪最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因为我们老师的任何努力,只有化作学生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才能生效。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因此,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有“点石成金”的指头,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刘宇轩 《南京史志》2022,(25):62-64
<正>当下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样、方法不一,教者在设计教案时常紧跟时代,指向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者追求目标的面面俱到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大多还是教者忽视了对教材的驾驭,忽视了以文本为学材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参有什么,课堂就讲什么,学生兴趣无法被调动,课堂中师生思维陷入停滞或者进行浅层次活动,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7.
吴玉霞 《神州》2012,(7):283-283
“以练习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是建立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之上的。语文既然是一种工具,那么,语文教学的实质就应该是使用这种工具的技能练习,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摘要:“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而技能的培养,单靠教师讲是难以形成的,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就和教练员培养运动员一样。  相似文献   

18.
李奎胜 《神州》2012,(9):68-68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中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了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的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发展学生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杨玉芳 《神州》2012,(10):275-275
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20.
卢书静 《神州》2012,(6):115-115
语文试用修订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阏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