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林 《贵阳文史》2011,(2):27-27
学子们在"春天"抱着美好的希望出发,背井离乡、负笈海外,或是去留学,或是去进修,或是去游历,都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教育理念的延伸和自我实践。几千年来,中国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从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2.
王宝璋 《纵横》2014,(9):54-5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北京。如今北京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可我还是会常常回忆起儿时的老胡同、老商业街区,前门大栅栏就是我最喜爱也是最熟悉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3.
胃知乡愁     
什么是乡愁?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对故土的眷恋是人们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们的诗人们,吟咏着心心念念的乡愁,从古到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蕴涵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相似文献   

4.
知名学者胡适是安徽绩溪人,他有一位族叔叫胡近仁。胡近仁虽然只年长胡适四岁,却是胡适早年在家乡读书、写作的领路人。胡适去美国留学后,家里的书信或邮寄东西,都是这位族叔代劳。 胡适嗜茶,留学时经常让家里寄些家乡的茶叶以作馈赠礼品,经手此事者也是胡近仁。胡适回国到北大任教后,与这位族叔通信频繁,彼此有心里话都愿意告诉对方,例如:胡适对自己婚姻的真实想法都只向这位族叔透露。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  相似文献   

5.
张声和 《古今谈》2002,(4):52-53
无论是在大陆或是在台湾,人们对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情感都是非常挚热的。在温州沿海一带,留下很多关于郑成功的传说故故事,  相似文献   

6.
苟用 《神州》2012,(16):301-301
情感的种类是很丰富的,每个正常的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悲天悯人、离愁别绪等等。每一篇文章,不论何种体裁,都离不开一定的情感因素,并且所表现出的情感往往还不是单一的,有些甚至是比较复杂的。而每个学生,是不可能在某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就什么都能体验到,他们的情感世界,也是一砖一瓦逐步建造起来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情感体验是白发、零散的,  相似文献   

7.
<正>方唐已经年届八旬,近日拿出百馀幅书画作品以"游于艺"为题,举办了书画作品展。先是在广州,然后在他的家乡中山市,两次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这是他的第几次作品展,恐怕连他自己都数不上来了。接下来这批展品还要去他的家乡——中山市的小榄镇与乡亲们见面,然后就永久留存在那块养育他生命的土地上,化作一种深深眷恋,表达一个画家对家乡永远的爱。  相似文献   

8.
离开家乡已50余年,而青少年时期留下的对家乡的印象仍时时出现在脑际。这是因为我的家乡——古城保定有很多足以让人恋念之处,风物人情回味无穷。当然,所忆及的都是六七十年前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刘国旭 《河洛史志》2001,2(3):18-19
历代统治阶级或是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对洛阳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感,誉美之词不可尽数。洛阳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有重要角色,历史上的盛世与乱世、兴旺与衰败,似乎无不与整个洛阳紧密联系,所以古人有“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一部志书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反映其历史发展所呈现出的鲜明地域个性与峰谷迭出的壮阔  相似文献   

10.
以后布谷想成为钢琴家、小学教师,或是街头卖煎饼的人,我也不会特别去干涉。但如果布谷不懂礼貌,成为一个不友善的人,那我可能会在这方面对她做很多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1.
《旅游纵览》2007,(10):20-22
大写意的桦甸,自然是地杰人灵,不乏才子佳人,深谙自家神圣风水的桦甸人这样为自己的家乡着色:丹枫碧水,白桦金城。  相似文献   

12.
<正>提起黄鹤楼酒,许多老武汉人都有着自己的独家记忆,它或是准女婿上门,送给老丈人的提亲酒;或是恰逢喜事,与亲朋好友共同畅饮的庆贺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鹤楼酒就是武汉人自己的酒。从清朝到现代,黄鹤楼酒的发展有过辉煌,有过低谷,但黄鹤楼酒人“感恩、向上”的精神内核,至今一脉相传。  相似文献   

13.
两个人     
恒伟  棕榈 《旅游纵览》2008,(12):7-7
<正>旅途归来,冲洗照片之际,会发现有许多人物可以成为拍摄对象。他们或是照片的主体,或是风景照片的陪衬,无论怎样,总是能让照片增添很多气息,让人有一种难于言语的情感升华。  相似文献   

14.
季立伟 《神州》2012,(30):197-197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乡土地理因其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具有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它不仅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通俗易懂,具有亲和力,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忠礼 《宁夏史志》2004,(3):30-31,48
一个人出生以后,一般都以乳名(小名)唤之。成年以后,或是在进学校读书的时候,要起一个正名(大名)。在旧社会,凡是有点身份的人,尤其是文人和官吏,他们又往往要给自己起一个或多个别字和雅号。他人则多呼其人的字或号,而不称其名,以表示尊重,显得文雅。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  相似文献   

16.
杨利霞 《神州》2012,(3):149-15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当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产生喜爱、愉快、满足的情感;反之则产生不满足、厌恶的情感。中学生的情感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稳定性差,可塑性大。因此,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杨骐铭  庞博 《神州》2012,(15):127-128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富有情癔的教学方式。既学习知识,又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就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黔中屯堡人多指认自己的祖籍是“南京应天府石灰巷”,家谱族谱中可看到各省都出现“石灰巷”的地名。在对南京自明代以来地名考察后发现,这是清代以后才出现的地名,兼与云南移民指认家乡为“南京柳树湾高石坎”相比较,我们认为屯堡后裔通过对祖先“调北征南”光荣使命的颂扬,下意识地将调北填南、充军放逐等“次等来源”进行改造,“征南将士”被看成这一族群的“共同血统”,这种身份意识强化了屯堡人的祖宗崇拜。帝辇之下的“南京应天府石灰巷”,就成为屯堡人的“共同家乡”,它更象是一个由话语构建的“精神故乡”。  相似文献   

19.
《神州民俗》2009,(11):64-64
长期与植物打交道的人都知道,花草树木虽不会说话,但同样有情感、有脾气,是有灵性的生命体,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20.
一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因病逝世,消息传来,全国人民十分悲痛,纷纷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哀悼。周恩来是江苏淮安人,家乡人民对他有着十分真挚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