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晔 《旅游纵览》2013,(9):242-243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极强,近年各校纷纷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深化与改革,有必要对旅游管理专业"多层次"工学结合模式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层面、教学过程层面、教学评价层面的实施方式以及"校、企、师、生"方面的实施保障进行深入研究。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必要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1年《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同样指出:"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依靠行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与研究型高等教育比较,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是高职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问题。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定位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类型上,才会有正确的起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因其自身专业特点在原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背景、政策背景、行业背景下提出创业情境下构建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构建新型的"创业主导型"新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颜世瑜 《神州》2013,(23):205-205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高等数学做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要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然涉及到课堂教学的重构问题,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重构高职数学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高等数学做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要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然涉及到课堂教学的重构问题,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重构高职数学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莉  杨俊伟 《神州》2012,(34):34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及企业主导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切性说明企业主导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我国企业主导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明确企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导地位,能够较好地解决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和就业水平三大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朝丽 《神州》2011,(8X):56-57
传统的高职文秘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是按照普通本科的模式要求进行管理的,强调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但是对于强调“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来说,这种论文形式显然是不合适的,必须进行变革。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对高职文秘专业毕业论文从选题、取材、指导与评价三方面入手,谈了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工学结合对论文设计的新要求、及论文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阮长庆 《黑龙江史志》2013,(11):286-286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点,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及评估三个方面,探讨性地提出如何做好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以理清思路,为创新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彭莉莉 《旅游纵览》2013,(11):207-208
现代工业背景下,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校企联合办学不仅有利于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规格,而且对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形成高职办学特色等有着重要作用。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如何进一步按照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彭莉莉 《沧桑》2010,(5):183-184,189
现代工业背景下,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校企联合办学不仅有利于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规格,而且对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形成高职办学特色等有着重要作用。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如何进一步按照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庄瑞莲 《神州》2014,(14):287-287
在用人单位对于机电专业人才提出更高实践技能要求的背景之下,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开始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希望借助于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来提升机电专业人才实践技能,更好的胜任用人单位对于岗位要求。本文对于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探讨,详细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机电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提升机电专业人才综合素养,满足社会要求带来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王微 《神州》2013,(10):235+237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实体开发与建设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特色,并为高职专业建设提供了新的人才培养途径。本文在论述专业实体性质、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文秘专业实体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史露露 《神州》2013,(33):257-258
2+1顶岗实习时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高职教育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通过分析2+1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提高2+1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黄宇  龚剑 《神州》2012,(23):67-68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模式,对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备工程系"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工作实践,提出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思路,探讨了适合设备工程系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新形式、新内容,提出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分阶段进行的新观点,使学生的顶岗实习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丽莉  孙成 《神州》2014,(6):109-109
本文以高职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当今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联系以及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间接的提出了高职经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逐渐的构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较为实际提高了高职经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丽娟 《神州》2012,(31):243-243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也日益扩大,企业对于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物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本文通过对高职物流专业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工学交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手段,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岗位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国内外主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模式研究和国内外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指出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借鉴意义,国外关于旅游教育研究和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特别指出了CBE/DACUM课程模式在我国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朱艮生 《神州》2012,(25):119-119
"产学研结合"时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而"工学结合"是国家队提高职业教育中学生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从对"产学研结合"战略和"工学结合"的教育方法的解读入手,简要探讨了当今职业教育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思路和途径,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来改进职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聂晓 《神州》2013,(13):272-27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现状和内涵,指出了在产业升级的形势下完善此模式的必要性,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提出以岗位能力标准为基础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田竹  王柳丁 《神州》2012,(20):93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已有的高职教育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所以我国要对这些高职院校进行深入的教育改革,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正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保障社会的和谐。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中实施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这一办学模式的必要性,同时也以此为依据,对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考评。  相似文献   

20.
魏娟 《旅游纵览》2015,(4):264-265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经过实践表明,良好有效的应用此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能力,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生活工作需求。所以本文主要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更好的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