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黑铁叉和白老鸹虽各住在一架山上,却经常互相往来,是一对好朋友。黑铁叉虽然长得比较小,还不及白老鸹的一半大,但它很勤劳。因为他家祖祖辈辈都是靠染布过日子,所以全身都是黑黑的。  相似文献   

2.
范银萍 《神州》2011,(6X):80-80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是注重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事物的属性往往是丰富多样的。忽视其多种属性中的任何一种属性,与片面强调某种“本质属性”的思想方法没有多大区别,都容易导致对事物本身的片面认识。任何一种教学研究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时代在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在变化,所以对生活化的英语教学的研究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相信通过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生活化的英语教学研究一定会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集中表述,这一命题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辩证统一思想。因此,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一种认识态度,也是一种认识方法,既是辩证唯物主义遵循的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但是,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实事求是作如上理解。比较常见的片面理解,一是只把实事求是当作一种正确的认识态度,而忽视了它作为认识方法的一面,其结果是不断地叫喊“要实事求是”,但由于未能正确地把握实事求是所包含的认识方法,终于不能实事求是。二是有人虽然也认识到了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4.
周超 《神州》2013,(13):233-233
佛教禅宗有三句极为耐人寻味的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三句话形象的概括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三个阶段。无论是赏析绘画作品,还是到室外写生作画,对于认识事物,有着哲理性的联系和指导意义。在绘画风景写生过程中学会观察事物,学会比较,学会表现,这也反映了作画的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周繁文 《文物》2012,(4):90-96
一对两件或多件事物进行比较,是人类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或事物本身性质认识的基本方法之一,这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其中文学、法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当成熟的比较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各类专题研究,甚至形成相应的学科分支,如比较文学、比较法学、比较政治学和比较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6.
程燕萍 《神州》2012,(16):306-306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后天形成和变动的一种心理现象。任何认识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正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思维所反应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在认知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们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了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作为认知的加工方式,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应当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这些过程的有机整  相似文献   

8.
冯常玲 《神州》2012,(16):182-182
“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是在思想上对各个事物和现象加以比较,以确定他们的共同点、不同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过程,在历史教学法中运用“比较”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异同,更好地揭示本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方志所固有的质的认识,是认识方志的起点和基础,它从根本上指导和决定着对其他理论问题的认识与研究。我们认识一种事物基本的,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把这种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而区别事物基本的、首要的依据就是不同事物所具有  相似文献   

10.
青海东部农业区田野的沟崖、山坡、地塄坎边和干旱的黄土丘陵上,生长着一种被人们称作白刺的灌木,与田野中其他植物相比较,再没有比它更白的植物,白色的枝体上长满棘刺。与生长白刺相毗邻的河滩和荒山坡上,还生长着一种树皮发黑,在田野里也找不到比它更黑的植物,它的树枝也带有又硬又黑的针锥一样的长刺,人们称其为黑刺。这两种灌木凭借自己身上锐利的刺的保护和顽强的生命力,在黄土高坡上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我们对人的认识囿于一种二元对立的判断,手持非黑即白的道德画笔,要么把人神化,要么把人鬼化,好人好到极致,恶人恶到极点,这种脸谱化、妖魔化的认识论,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有正面和负面人物之分,表扬稿和批评稿  相似文献   

12.
司浩 《神州》2012,(11):220-220
中国画构图形式的演变是一个典型的符号化和程式化的过程。本文论述了中国绘画的构图形式与中国汉字及其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关系,其中对中国画中的计白当黑(留白)也作了论述。中国画创作的构图特点显示了画家们使用并传播着一种思想,典型化和程式化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要不断地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丽霞 《神州》2011,(1X):143-143
客观存在的事物及科学知识阐述的对象,往往同中有异,异中存同。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认识事物的本质,并为抽象和概括提供可能。高中生物学中适于运用比较法教与学的内容很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充分运用比较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下面简介我们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常荃  王珊  崔莹 《旅游纵览》2013,(11):235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保证了人们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和作出更准确的反应,它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条件。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交流合作的,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新丽 《神州》2012,(21):52-53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文化定式是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群人或者任何民族、种族塑造成一定的形象。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发生变化,有时认识与真实情况完全相悖。苏联不同时期社会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一,根本原因在于官方宣传的引导,次要原因是社会传统和文化传承。既有的社会文化定式将长期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地位、认识水平,和对事物的了解程度所制约的。一种认识,一经形成之后,往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即使实践证明它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于水华 《神州》2012,(15):327-327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开始发育时期,他们不仅表现在生理、心理方面,在兴趣的发展方面也具有其独特性: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于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从而趋向于接触它们、认识它们和掌握它们。但是,他们的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低年级,由于知识的贫乏,活动的目的性差,因而,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受当前具体生动的形象所吸引和诱惑,总是从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来认识事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所以,这种认识不是抽象的认识,而是一种现实的、历史的、具体的认识。认识的发展与事物的发展一样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即认识是动态的、发展的,因此,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础,而且也确立了人,实现了人,认识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人自身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现实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20.
所谓解放思想,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指人的认识适应客观实际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的一种积极行为,也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寻求正确认识定位的一个过程。人是实践的主体,人的社会实践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客观实际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认识对实践的正确指导作用。但由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维定方式下进行,而思维方式既是人认识事物、把握真理的有力武器,又有可能阻碍人的认识的发展,其相对稳的特点,容易使人养成一种固定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人的思想趋于保守、僵化。为此,要求得思想的不断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