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横空出世,英国社会中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这一社会状况真实而深刻的反映在众多当时的小说中,盖斯凯特夫人的小说《玛丽·巴顿》就是其中代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矛盾冲突等,发现作者内心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即对工人阶级悲惨遭遇的同情与对以激烈的手段变革社会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动荡的恐惧。本文以雷蒙威廉姆斯的情感结构为理论框架,对《玛丽·巴顿》进行分析,力图揭示出19世纪工业社会的普遍状况与时人的普遍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作家欧文.威斯特的成名作《弗吉尼亚人—平原骑手》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和文化主题挂钩,表达了镀金时代的美国梦精神,反映了西部牧业开发中东西部矛盾与冲突的走向,展现了怀俄明牧牛业的社会、经济及政治发展状况,不仅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牛仔小说,而且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受时代和作者阶级立场的局限,《弗吉尼亚人—平原骑手》偏袒大牧场主,带有取悦统治阶级的阶级倾向性,小说中塑造的牛仔形象对西部小说的程式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汪海 《神州》2012,(29):8-8
日本现代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小说中描写了日本青年在成长中的孤寂、空虚、困惑、迷乱及矛盾等情感,通过爱情故事展现了生活在工业文明带来的碰撞与冲突下的年轻一代,都市空间愈狭小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却愈大,书中主人公在都市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在迷失中寻找生命的救赎,本文从《挪威的森林》人物生存状况出发,反思了在社会发展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马尔库塞对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现实作了极为尖锐和深刻的批判,深刻地揭露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生存状态,提出了"单向度的人"这一概念模型。以《单向度的人》一书为理论依据,本文着重分析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物化"的生存困境,包括两个方面:人高度追求物质的虚假需要,即人之需求的物化;人沦为物的被奴役状态,即人之主体的物化。笔者将以电影《楚门的世界》和小说《变形记》为例,印证阐释工业文明中人的"物化"状况。  相似文献   

5.
王天舒 《神州》2011,(4X):50-51,55
“九七”的回归,并没有使香港文坛如预测的那样把书写的重点放在对政治历史的关注上,而是对香港入的现实生存环境进行了沉重的思考,并反映在文本和形态之中。以董启章的《安卓珍尼》为例,小说反复表现出了一种矛盾、迷失与不确定性,这对于当代都市人来说其实也具有着普遍的生存意义和话语意义,从这些矛盾与恩辨中我们不难分析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由此而引发的对香港都市生存状态的解构,小说还采用了现实与虚拟交锚的写作手法,更突出董启章《安卓珍尼》中都市书写的实验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美国文坛涌现出以霍桑为代表的一批杰出小说家。英国文坛更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查尔斯·狄更斯、梅克匹斯·萨克雷、托马斯·哈代(前期)、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爱略特等文学大家,为世界读者贡献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将通过对《苔丝》、《红字》、《名立场》、《简爱》等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初探19世纪英美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7.
何文君 《丝绸之路》2011,(12):76-78
《金陵十三钗》是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而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中战火纷飞的屠宰场上,还有一处安宁的避难所,就是废墟里的教堂。这方狭仄的空间里,唱诗班女孩、美国神父、青楼妓女、中国士兵以及侵略者日本兵相继出场,于是各色人物之间的诸种矛盾冲突,犹如晴天滚雷或如潜流涌动般纷至沓来,在不断激越的纠葛与碰撞中演绎出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悲剧。作者巧妙地将人物角色设定为几组紧密联系又相互对立的词语意象:侵犯与受难、复仇与忏悔、堕落与救赎。本文通过对作者着眼的三个冲突点的阐释,对小说人物群像进行分析,完成了对小说文学场的断裂和重建,力求把故事还原至惨痛的原始历史面貌,进而从人性的角度完成对小说二元对立统一手法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陈嫒 《神州》2012,(9):48-49
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主要人物C太太的心理状况和内心冲突进行分析研读,剖析隐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灵魂。同时,我们可以从人物精神世界中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认识到人类面对这种冲突时所面临的艰难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斯淇 《神州》2011,(9X):19-19
19世纪法国左拉创作的《萌芽》,是历史上第一部反应煤矿工人罢工的小说。作品形象描绘了煤矿工人非人般的工作状况和生活的凄惨。左拉是自然主义先驱,也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师,他的作品中时常是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双重笔法的渗透。这篇赏析,通过对小说的写作手法特点来剖析其创作观。  相似文献   

10.
近代来华传教士用他者的眼光打量中国社会,在其作品里勾勒出一幅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图景。禄是遒的《中国民间崇拜》是一部较全面描述中国区域民间信仰风俗的巨著,为后世学者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间信仰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其中《婚丧习俗》《岁时习俗》两卷通过文字和图片详细记载了中国民间社会的婚丧习俗与岁时节日,不少表述已经触及中国民间社会观念的核心特征,并从"异域"的视角出发进行了简单却不失水准的分析,为研究近代中国婚丧岁时文化保留了大量具有学术价值的资料;同时,这些记载中折射出的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矛盾与冲突,为理解传教士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想象与建构提供了参考文本。  相似文献   

11.
孙上林 《神州》2012,(23):12-14
日本唯美派大师谷崎润一郎与中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他心中一直怀有一种特殊的"中国情趣"。在谷崎的一系列中国题材作品中,最能反映他"中国情趣"的,当推发表在《中央公论》大正十年(1921年)七月号上的小说《鹤唳》。在作品中,谷崎通过塑造靖之助这一形象,对自己的"中国情趣"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本文试图以靖之助为中心对《鹤唳》进行分析,发掘和探讨作品中体现的谷崎的"中国情趣"。  相似文献   

12.
西部小说——美国西部开发的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部小说以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为背景,以西部牛仔式英雄作为主要人物,以善与恶的冲突作为故事主线,在惊心动魄的格斗中,穿插离奇的爱情作为故事情节。从起源上来看,西部小说其实是一种以西部开发为背景的历史冒险小说,它是随着对西部领土的开发而生发与繁荣起来的,并随着西部边疆的消失而逐渐延伸。  相似文献   

13.
"多余人"是俄罗斯文学上重要的形象类型。这是19世纪俄国贵族青年的典型形象:精力充沛,才华横溢却一无所成;心怀远大抱负却流连于空虚生活。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于一身。优秀青年之所以堕落或被埋没,有一系列时代与社会原因及自身原因。然而,也并非所有性格矛盾的优秀贵族青年最终都成为"多余人"。这既是俄罗斯文学的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为社会生活现实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平民主义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一种很普遍、很值得研究的现象。美国也有平民主义传统。从19世纪后期至今,美国至少出现过四次较大的平民主义浪潮。但是,平民主义在美国历史上的反复兴起并没有像在很多国家那样带来极大的社会混乱,扭曲甚至中断现代化的进程,而是推动了现存体制的制度创新与平民主义自身的内化。这种建设性结果的产生依赖于一个有助于化解精英与平民之间社会矛盾冲突的良好"平台",即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多元分化的社会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一廖小健教授的新著《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华人与马来人关系研究》于2012年出版。作者从事马来西亚研究和华人研究已有30年,这本书是她多年研究马来西亚华人和族群关系的结晶。该书主要"探讨马来西亚在各种族群矛盾交织和不断摩擦冲突的情况下,整合族群矛盾与平衡各种族群利益,避免族群间暴力冲突,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明末作家孙钟龄的传奇作品《东郭记》取《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敷衍成篇,在嬉笑怒骂中刻画了群"丑"形象,寄寓作者对世态炎凉敏锐的内心感知以及深切的悲凉之情。本文以戏剧冲突为中心,从戏剧冲突的内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三方面展开论述,从中感悟作品深刻的意义内涵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她的小说主要描写英国中部的乡村生活,书中的人物及其命运浮沉成为转型期英国社会的一个缩影.186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房》,被公认为是一部自传体性质的小说,是艾略特的代表作;1872年发表的《米德尔马契》则被认为是她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两部小说采用了希腊悲剧式的结构,分别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悲剧性的人生境遇,生动再现并深刻批判了19世纪英国乡村的社会现实,两部作品堪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王璟琦 《神州》2013,(16):15-15
在《玫瑰门》中,"枣树"以几乎每章一次的频率出现,成为小说中的一个连贯意象。本文从三代女性在枣树下发生的故事出发,对枣树这一意象在《玫瑰门》中的象征意蕴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学界关于明清社会冲突的思考,大体以人群、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为叙事主线,而对以地域为单位的社会冲突探讨得较少。本文从嘉庆《宁国府志》修撰中的矛盾着手,发掘县名排序冲突所蕴含的社会、经济等因素,并揭示其背后的区域格局和文化传统。泾县与南陵县在府志中的排序之争,表面上是学者洪亮吉与官员鲁铨之间的理念冲突,实质上反映出宁国府南部丘陵山地与北部平原圩区的社会实力之转换,以及由此引发的地域观念之更替,是为皖南社会变迁乃至明清地域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孙笑仙 《沧桑》2010,(6):241-243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唐僧是取经队伍的核心人物,二者是师徒,是合作伙伴,关系自然亲密无间。然而众所周知,孙悟空与唐僧在出身、阅历、地位等多方面都存着很大差异,这就导致二者性格、价值观的不同,尤其是对待"善"的看法上。虽然,孙悟空与唐僧为了能够取得真经,而努力克服着自身的性格弱点,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趋于平和,但是二者的矛盾冲突却并没有消失并且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