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陶君  吴晓娟 《神州》2012,(29):107-107
语文是一门相对而言比较杂的学科,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德育因素是各门学科之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决定了它的德育任务,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首要目标,预科大学语文教材中很多东西都可以化做德育内容,语文教学应注重全面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2.
徐玲玲 《神州》2012,(36):132-132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杨柳 《神州》2020,(5):241-24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当今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时代,德育教育显得极其重要。德育教育在学生的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贯穿于初中三年以及教学的各个学科的教育中。在互联网时代,德育教育也必须融入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它不仅仅是德育的教育,更是互联网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内容。本文依据于自己的实际经验就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来探讨一下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4.
王秀珍 《神州》2013,(14):116-1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德育渗透:认识语文学科的教育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在语文教学设计体现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5.
李占起 《神州》2012,(12):106-107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在他的文章《师说》中写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可见,为师者,对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古人且把德育放在首位,可见古人对德育的重视。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我们依然没有忘记德育工作,现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陈光远 《神州》2013,(34):227-227
教学不仅是学校实施体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里把“德”放在首位正突出了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说明德育的实施情况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教育的落实情况。高中地理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同时地理学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地理教学中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田静 《神州》2014,(2):137-13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是维生素和无机盐,它本来就是食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不需要"渗透",只要不在"烹调"中丢失,并且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它就会受到欢迎并被吸收。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归结起来,"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梁启超在《教育与政治》、《为学与做人》两文中写道:"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可见,当今学校教育不仅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且更  相似文献   

8.
李孝成 《神州》2012,(16):21-21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9.
李贤明 《神州》2013,(32):89-89
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的启蒙阶段,搞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渗透,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毛春平 《神州》2013,(5):148-148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语文的责任和义务,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重智轻德,忽视德育的目标;渗透方式呆板,缺乏有效性;渗透结果评价难度较高,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德育渗透的目标;明确德育渗透的内容;掌握德育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将德育贯穿于初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提升道德水准的热情,是新的时期初中学校的教学重点之一。然而由于初中学校在各种以德育为内容的活动中存在很多问题,造成其成果并不突出。本文以学校德育教学改革中渗入"微时代"的各种元素的做法为例,为微时代的德育方式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梁燕飞 《神州》2012,(18):89-90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育人“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的基础。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相似文献   

13.
陈元生 《神州》2013,(21):86-86
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高中阶段是塑造学生人格和品质的关键时刻。如何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融进德育内容,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任务。本文就德育的主要功能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高中班主任应如何把德育贯穿进班级的日常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国慧 《神州》2013,(1):90-90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材料丰富而生动。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较之其他各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而且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耳闻目染,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依井方 《神州》2013,(26):127
探索"以人为本"德育理念指导下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的就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寻求德育的新途径、新思路,真正把德智结合在一起,最终使学科教学成为德育的主阵地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宏民  吴平 《神州》2011,(6S):25-25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应有之义,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是推动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只有站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意识,遵循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开发德育资源,突出实践环节,营造文化氛围,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没有德育渗透的教学是干涩的、苍白的,反之,脱离了教学实际谈品德,德育就是空洞的说教,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教育才显得鲜活灵动。所以,我们有责任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于潜移默化中感染熏陶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创设教学情境,弘扬民族精神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发展。因此,教师在创设情景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慧玲 《神州》2013,(20):129-129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龙飞 《神州》2013,(3):54-5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声乐教育是实现德育的重要途径①。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曾说:"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