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和使用适合的教材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某一特定学生群体的需求,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的同时,要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取舍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2.
付宝玲 《神州》2012,(9):377-377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在“调”,“改”、“增”、“删”、“组”五个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李芳 《神州》2012,(4):191-191
现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把教材看作是一种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呈现顺序的调整、选择和创编来灵活运用教材。  相似文献   

4.
查利明 《神州》2013,(17):90-90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音乐教师在使用教材上相对封闭,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师大多是围着学校订的一本教材转,这很容易形成教"教材"的局面。而我认为,教学内容应该围绕学期目标进行选择组合,不能局限于现有的音乐教材,而学校提供的教科书只是一个部分,还有地方音乐资源、网络音乐资源、音像音乐资源等,因此,我提出,音乐教师要敢于开放的使用教材。一".开放的使用教材"符合音乐学科的特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要追求听觉的愉悦、听觉的享受和听觉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靳朝锐 《神州》2012,(12):92-93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它为不系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相对系统的教学依据,对教师的教和学起着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教材提供的仅仅是一个范本,一个思路和一种参与。因此,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起点和跳板。现在大部分教师都停留在单篇课文的梳理和评点上,很少有专著和具体的教案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和梳理。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站在语文教学大纲的高度,统领教材,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等。从宏观上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在对教材整合时,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任务要具体,要便于理解和操作,使教有所依,学有其法。  相似文献   

6.
洪燕 《神州》2012,(20):42-43
本文采用McDonough & Shaw教材评估细则对劳动版中职英语教材进行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该套教材基本上能够满足学习者、教学大纲及综合评价的需要,但也存在种种不足之处,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调整,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书芳 《神州》2012,(6):367-368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活灵魂,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及研究,通过选择适当的教材,把"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教学过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课本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以具体化、形象化、内容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学中日益普及,建设多媒体体育教材,不但克服了目前教学中教材、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借助音像媒体优势,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新朋 《神州》2013,(21):108-108
从2010年秋季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开始使用伊始,我就开始接触、研究人民版教材的特点,通过与学校同行的交谈和这几年自己使用教材的实践经验。我对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特点、教学重点的把握积累了一点经验,本文从依照课程标准、黑体字、教学实践、中招试题、学生生活、参照人教版教材、寻找中心句、利用标题等方面入手,帮助教师确定教学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晓霞 《神州》2012,(9):283-283
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初中历史教材有相当数量的插图,几乎每课都有(包括历史地图、表格、代人物画像、战争示意图等等),这些历史插图既可印证教材上的文字记载.也可形象地再现历史,又丰富和活跃了文字内容,给人们以鲜活的实际感,箕可谓“图文并茂”。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它们,不仅能克服学生因强记历史人物、地名、年代、时间、事件等单纯只是的枯燥无味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障碍,而且由于他们给教材增强了直观性、可读性、欣赏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谈谈运用历史插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建中 《神州》2012,(22):290-290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知识迅速翻番的信息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创造性的用活教材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自己的拙见:一、凭借教材,发掘教材创造性因素;二、依托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三、挖掘教材,精心设计练习。  相似文献   

13.
王永强 《神州》2013,(15):179-179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下的初中物理教材,它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凭借,也是课程标准思想的载体,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孥岩岩 《神州》2013,(24):106-106
人教版实验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适应性和较强的开放性等特点,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实验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语言浅显,适合儿童年龄特点,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也为广大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学好课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了有力凭借。  相似文献   

15.
陈杰 《神州》2011,(9S):24-24
大家都知道,课改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教学质量提出了“5个因素和1个公式”。这五个因素是:①国家的政策;②学生的来源与素质;③教材的质量;④教学的环境与条件;⑤教师的素质。这五个因素中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因素。一个公式是: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素质。这个公式内4者相加为10分,而教师素质分值越大,乘积越大,那么教学质量就越高。由此可见,教师素质对教学质量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教师的素质对课改的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云 《神州》2012,(10):230-230
对于我们使用的数学教材,我们应该有的观点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传授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据,用教材教,就是不把教材当做静态的客观存在来使用,而是活用数学教材,充分体验教材之中的内涵和要求,创设灵活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各个方面得到延伸,让学生学得更扎实,学得更有创造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闫虹 《神州》2011,(5S):60-60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教学的是课程标准,还是教科书,答案不言而喻。但作为一个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笔者所看到的是,高中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仍然是备教材和教教材,甚至有些教师从未使用过乃至从未见过课程标准,试问,不使用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8.
吴少文 《神州》2013,(33):130-130
新课程正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而,我们传统的备课形式和内容必须进行适当的改革。一、改革传统的备课形式传统的备课形式是:教师先备教材,将教材中的重点深入理解,了解教材中所教内容的内在联系,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然后思考教师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接着是思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具运用等等。最后再用笔将自己的思考落实到教案上。  相似文献   

19.
朱晓洁 《神州》2013,(16):204-204
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用好教材,是打造高效的课堂的保证。教学要正确地把握教材主旨,深刻理解教材,与教材对话,深入地挖掘教材的学习价值,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付清松 《黑龙江史志》2013,(11):273-274
平面化是我国两课既往教材体系的主导特征,向多元和多彩的立体化转型是实现两课教学理念、形式、途径和方法现代化的需要。在具体推进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实施主教材同配套(辅助)教材相结合、教材内容与呈现形式相结合、实体教材与网络教材相结合的"三结合"方案;同时要实现教材建设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多方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