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兵 《沧桑》2010,(2S):7-7
<正>2010年2月26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2010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暨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总结2009年工作,通报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2.
张兵 《沧桑》2011,(1):266-266
2010年12月14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志鉴办公室赴朔州市督导城乡建设志、城乡建设年鉴编纂工作,并召集朔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局、园林局、房地产管理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座谈,研究、部署城乡建设志鉴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日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通知,要求所属的各市建设局(建委)、规划局、房管局、市政局、园林局、环卫局、执法局、住房公积金中心等部门加大领导力度,加快编纂进度,认真按照《〈山西省志·城乡建设志〉编纂工作方案》的要求,完成好第一阶段志稿初写工作。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史志》2007,(5):34-34
<正>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建设局负责全区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人防、测绘事业的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和管理。“十五”期间,我区城乡建设在地委、行署和林业集团公司的领导下,以“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建设生态园林城镇”为目标,加快城镇建设改  相似文献   

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我国现阶段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土地改革措施。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土地合理化利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我国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经验总结基础上,探索挂钩试点多种实现模式,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统筹规划,明晰土地产权,调整土地权益分配关系,拓宽挂钩资金筹措渠道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乡建设”简言之,便是为城乡各族人民修桥补路、搞好环境卫生以及修建自来水等市政公用事业。人云:修桥补路,乃积德也。无疑,城乡建设事业都是些积德之事。编纂《新疆通志·城乡建设志》(以下简称《城乡建设志》)便是把这些积德之好事真实地载人史册,为有名和更多无名的新疆城乡建设者树碑立传。本人在新疆从事城乡建设40载,荣幸地读到这部巨著,倍感亲切。《城乡建设志》是一部好的专业志书,对今后的城乡建设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反映看一定时代特定区域的人类文明史。…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2012,(5):78-78
近日召开的兰州市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会对今年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城管执法等工作予以安排。今年兰州市将继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计划筹资98亿元实施91个项目,以促进城市整体发展、功能完善及品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张兵 《沧桑》2013,(1):12-12
为记录和总结山西省和各市城建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和教训,为《全国城建档案志》和《山西省志·城乡建设志》的编纂提供资料和素材,2012年12月1日,山西省城建档案馆在临汾市召开动员会,启动山西省城建档案志编纂工作。省城建档案馆、各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及编纂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省地方志办公室处长任小燕和临汾市市长助理、市住房保障城乡建设局局长宿青平到会讲话。  相似文献   

9.
首轮修志一直是将城乡建设内容粗分在经济部类中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工环境的记述,在第二轮志书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基础设施不仅涉及经济,同时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建设部类编纂有单独进行研究的必要。要想记述好,首先要界定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工环境的概念。本文采取对比方法,归纳了民国时期的志书、首轮志书建设部类内容的结构布局,并认为部分第二轮志书把基础设施建设、人工环境内容集中编写,甚至盲目跟风,人为割裂各有关行业的设施与经营的关系,造成基础设施板块、人工环境板块内容臃肿,而行业内容单薄的做法值得商榷。志书的建设部类应该因地、因志种制宜,科学谋篇布局,并对不同志种的建设部类结构提出大体的谋篇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貌为之一新。但在这个过程中,地下文物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造成了文物流失、文物遭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本文着眼干近年来城乡建设中地下文物屡遭破坏的现状,分析保护工作收效甚微的原因,说明加强和改进地下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应以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和保护制度的健全为重点,从多方面制定应对措施,寻找当前形势下地下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间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王毅 《神州》2013,(3):251-251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土地的科学开发与有规划综合利用成为城乡建设规划的瞻领工程,是城乡建设综合部署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城乡开发与管理的依据。本文基于超规划视角,分析了我国当前土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改善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城乡规划档案是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基础资料,是城乡规划部门依法进行行政管理、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规划档案工作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城乡规划整体管理工作协调发展,为城乡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服务,为提高城乡规划的工作效率服务,为群众方便、快捷、准确的查询服务。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乡建设的快速推进,社会各界日益强烈的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化、现代化的城乡建设档案管理体系,一支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一战时期,美国联邦政府针对战时劳工住房问题实施了两项短时期、小规模的住房建设计划。该计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战后期的劳工住房矛盾,迈出了联邦干预住房市场、建设公共住房的第一步,具有显著的开创性政策特征,应该视为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起点。但受战时应急计划性质的局限,该计划既无法彻底解决近百年积累下来的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也未能使政府在一战时期就认识到针对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公共住房政策长期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宋太利 《风景名胜》2021,(8):0133-0133,0135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种类型房屋的住房需求也在增加,为此,我国的建筑业必须抓住这些发展机遇,不断提高住房建筑水平,并扩大住房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主体结构施工环节,必须做好房屋建设的质量控制,这对房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对具体施工质量监督,监督和控制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15.
住房制度改革对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住房制度改革是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住房制度改革后,城市居民可根据自身社会经济特征和消费偏好,选择居住区位和住房与邻里质量,住房选择行为相对自由化。商品房的开发在住房制度改革后得到鼓励,房产商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引下,自主选择投资区位,建设不同层次的住房和邻里,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居住需求。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工龄的职工在享受房改房的机会明显不同,造成享受者和未享受者住房条件的差异,从而形成居住分异。公共部门的干预使得住房类型构成多样化,出现了经济适用房、房改房和廉租房等资助房,与商品房并存;种种约束条件使得社会群体在不同类型住房中分布并不均衡,形成居住分异。  相似文献   

16.
二轮省志《城乡建设志》涉及面宽泛,把握不当就会出现面面俱到而无重点,或者"以市累加"代替高端综合。相对而言,《广西通志(1979—2005)》综合卷"城乡建设篇"把握较好,其篇下"概述"写作到位;能够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对城镇化水平记述独具特色;着眼总体,注重综合;重视对村镇建设内容的记述。  相似文献   

17.
日前,广州市召开2012年度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市长陈建华要求城建部门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他指出,城市弥足珍贵的是城市记忆。城建部门要珍惜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城市历史文化的守望者和建设者。在城市开发建设当中,要把"有效保护、深入挖掘、合理利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保护好城市脉络和肌理,进行保护性建设,避免大拆大建的破坏性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城乡建设飞速发展,城市交通、住宅新区、老城区改造、城市绿化、环境建设等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在相继新改建的大大小小的广场中,群众性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活动也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由此不难预测,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学化地规划城市、建设城  相似文献   

19.
1935年以来,加拿大联邦政府的社会住房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时期,联邦政府主要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调动市场资金发展低价自有住房。第二时期,联邦政府与省政府一同建造公共住房,单独发放贷款建造非营利与合作住房,并推动接受政府资助的市场廉租房的建设。第三时期,联邦政府减少了所承担的职责和资金,将重点再次转向市场资源。整个社会住房政策的演变呈现出三个特征:始终注重借助于市场机制解决住房问题;联邦政府与省政府在住房领域的职权及其变化影响着住房政策的实施;住房政策的变化与社会集团的压力和政府的财政方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采用GIS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具有中低收入群体特征、居住在保障性住房居民通过公共交通和私家车方式,到达各类医疗设施的就医可达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出行方式来看,采取私家车出行的就医可达性高于公共交通。从就医可达性的医院等级来看,三级医院的可达性明显低于社区医院。从就医可达性的空间分布来看,位于城市中心、北部和东部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居民,其可达性相对较好;位于城市高速路沿线的保障性住房汽车出行可达性较高、但公共交通可达性相对较差。从就医可达性的时间上看,建设年代偏后的保障性住房就医可达性差。通过这些分析发现,居住在保障性住房、选择公共交通的保障性住房居民的就医出行更加不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