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竹山  方向明  陆敏仙  程杰  杨根文 《文物》2012,(6):4-16,1,2,97
戴墓墩遗址位于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遗址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2001年3月,平湖市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小范围的发掘,已发现1处良渚文化红烧土堆积和5座良渚文化墓葬,随葬器物有陶器、玉器、石器等。发掘表明,这是一处良渚文化祭坛和墓地的复合遗址,5座墓葬的年代为良渚文化中期。此次发掘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陶器,其中带盖宽把陶杯是良渚文化陶器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2.
南京博物院编《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六十周年纪念文集》一书是一本大型纪念文集,除序言外,共分甲编、乙编、附编三大部分,全书约60万字。这本文集,对于纪念良渚文化,不论在质量上、份量上,还是编辑装帧上,均堪称一份厚礼。总体上代表了良渚文化研究的最新水平,可以说是当前良渚文化研究的集成之作。  相似文献   

3.
良渚文化发现已历五十余年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资料缺乏,其文化面貌和社会性质一直若明若暗。近几年发掘了良渚文化几处重要遗址和墓地,特别是1988年《文物》杂志第一期发表的《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和《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使人们对这些间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明朗化。本文仅就反山墓地和瑶山祭坛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并论及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一、关于反山良渚文化墓地性质根据发掘简报的资料,此处墓地是就  相似文献   

4.
良渚文化的中心在太湖流域,太湖流域的原始文化从早期发展到良渚文化时期,是良渚文化神徽产生的时间条件;太湖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良渚文化神徽产生的空间条件。由于这一地区的人对频繁发生的洪水的恐惧,从而把雷神作为天神来敬仰,这正是良渚文化神徽的真正内涵,这种信仰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姚家浜遗址位于浙江省海宁市海昌街道勤民村南部和西部,是一处典型的台地型遗址,时代从良渚文化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2014年的发掘主要位于遗址的南部,发现了一批比较丰富的良渚文化遗存,为了解杭嘉湖地区良渚文化的聚落分布和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关于良渚遗址群衰落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文杰 《文物世界》2009,(1):10-12,22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良渚遗址群则是良渚文化最为辉煌的遗址。自良渚文化发现以来,考古工作者对良渚遗址群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和科学发掘,陆续发现了良渚文化的村落、墓葬、土筑高台大墓葬群、祭坛和大墓复合遗迹及遗址分布情况。积累了丰富的考古材料,也获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近来的研究也逐渐趋向从遗址的整体宏观人手。近年来随着良渚遗址群众多考古资料的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7.
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特指山东龙山文化,下同)是我国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两种重要的原始文化.分别分布在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本文拟对它们的相互关系做些探讨.一、良渚文化与龙山文化的时代早晚关系以前,考古学界把良渚文化划归龙山文化,还认为它是龙山文化向南发展达浙江的一支,年代比较迟.直到1959年才有良渚文化的命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良渚文化继承与迁移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的研究,考证了良渚文化去向有两个:一个是向西到达宁镇地区,所以宁镇地区的有些遗址,如南京太岗寺句容城头山江宁咎庙、高淳朝墩头遗址,普遍出现崧泽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早期的遗存;另一个方向是向北,如在花厅1987年发掘的M4、M18,部分陶器形制组合显然具有良渚早期特点。以此为基础,对良渚文化和蚩尤关系进一步考证,涉及蚩尤的形象和身份、蚩尤与饕餮、饕餮形象的实质、良渚部族族徽的主体兽面、良渚文化和蚩尤五个方面,论证了蚩尤就是良诸部族这一观点,对今后探究良渚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晚期的M24、J14出土了一批陶器,为良渚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张忠培的《良渚文化的年代和其所处社会阶段》一文,提出“良渚文化已迈入了文明的门槛,奴隶占有制并非进入文明时代的良渚文化的社会形态”的观点,并提出了良渚“方国”的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1.
良渚文明兴衰的生态史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杰 《东南文化》2005,(5):33-40
环境考古学的发展为讨论良渚文化的衰亡开拓了新的思路。然而,环境论者在表述论点时,常常会片面地强调外界环境变化对文化发展影响,显得过于机械化和简单化。从地理学和考古学的基础研究入手,深入地阐述了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基础,提出生态史观是研究良渚文明兴衰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良渚文化系统动态分析,认为良渚文明的兴衰是其系统中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良渚文化的衰亡是因为人地关系紧张,造成了系统的紊乱。  相似文献   

12.
把花厅墓地随葬的陶器划分为大汶口式、良渚式、薛家岗式和大汶口-良渚式、大汶口-薛家岗式,把玉器划分为良渚式、花厅式和融合式。根据随葬品的文化属性推测该花厅居民有大汶口人、良渚人和薛家岗人,大汶口人接受了良渚人的玉文化,良渚人和薛家岗人接受了大汶口的重要丧葬习俗。随着良渚人进入花厅,花厅由原来的富人和平民两个阶层分裂为贵族、富人和平民三个阶层,并使花厅由简单社会向复杂社会变化。三个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先民在花厅共生共存,创造了面貌较为复杂和多样的考古学文化。  相似文献   

13.
周玮 《东南文化》2003,(3):19-24
从玉琮的器形和纹样两个方面着手,对良渚文化玉琮进行分型、分式,并尝试着为玉琮分期,归纳出各期各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方钺会矢”——良渚文字释读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渚化一件黑衣陶贯耳罐腹部四个横向的字符号,历来释义纷呈,结合献与良渚化的时代背景,作新释为“方钺会矢”,或为良渚化时代的会盟记录,或为越早期建国献。  相似文献   

15.
只研究良渚遗址群的纯学术问题,不与当今现实有机结合,那么良渚遗址群的利用前景决非美妙。  相似文献   

16.
The discovery in Yangshao, Mianchi, Henan in 1921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Chinese archaeology. Nowadays, Chinese archaeology has gone through a full 100 years. Through the hard work of generations of archaeologists, Chinese archaeology has achieved sustaine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rchaeology has been advancing for a century and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Archaeolog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contemporary times.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 is not limited to discovering the past, but also lies in the thoughts of gazing at history in the current context. Chinese archaeology in the new era is committed to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is discipline into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life, so as to learn the new by reviewing the past. After more than 80 years of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 many large tombs of the Liangzhu culture were discovered one after another, mainly including burial of jade, from the 1970s to the end of the 1980s. The ritual jade artifacts such as cong (a long hollow piece of jade with rectangular sides) and bi (jade disk),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tombs, all reflect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Liangzhu society. The ancient city of Liangzhu was discovered in 2007, and the water conservancy system was confirmed in 2015, pushing the Liangzhu culture to the height of national civilization. In 2019, the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 was lis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相似文献   

17.
古方 《华夏考古》2007,(1):75-79
良渚文化玉器中,有一种玉器的玉质细腻纯净,透明度较高,颜色为黄绿和深浅不一的绿色。这类玉料的外观与江浙一带所产玉料截然不同,而与辽东半岛岫岩所产软玉极为相似。因此,良渚玉器部分玉料可能采源于辽东半岛。岫岩软玉的传输路线,是从辽东半岛南部沿海出发,渡过渤海海峡到达胶东半岛,再向西南入山东腹地,折向南到江苏北部进入良渚文化分布区。在这条玉材传送路线上起运输中转作用的,是辽东半岛的原始部落和以大汶口、龙山文化为代表的山东地区原始部落。  相似文献   

18.
海宁郜家岭良渚化墓地是一处良渚化人工堆筑营建的级别较低的贵族阶层墓地,为了解良渚化的社会结构提供了可贵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9.
周玮 《东南文化》2001,(11):60-64
本文简要回顾玉琮名称的渊源,主要探讨了《古玉图考》中有关玉琮的定名,指出良渚文化玉琮的名和形的确定以《古玉图考》为源。在评述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良渚文化玉琮的渊源,提出了宏观上的“一元说”和微观上的“多元说”。  相似文献   

20.
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墓葬与水井的发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丽娟 《东南文化》2003,(11):27-30
广富林遗址良渚化晚期的M24、J14出土了一批陶器,为良渚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