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拉提草原有会飞的马,会飞的还有哈萨克人的歌声,草原上空萦回着无形的飞歌,骏马和歌声象征着两只翅膀,擎托起哈萨克人的梦。那拉提草原襟山带河,山泉密布,溪流如织;花草葱郁,林木森森,如此宜人的碧野令人心醉。但哈萨克人想飞——带着他们的骏马和歌声,因为这片空中花园为他们铺架了一条通天的阶梯。  相似文献   

2.
“想得雪莲花要上雪山采,想知哈萨克人要到哈萨克草原来。”这是哈萨克人流传久远的一句名谚。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亚草原发生剧烈社会变革时期,哈萨克人在沙俄与清朝之间选择了后者.对哈萨克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新疆北部地区,既有辽阔茂盛的草原,又有清朝统一后安定宽松的政治环境.而后发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在新疆地区的表现独具特点:一方面是境内外多种势力的激烈争夺,另一方面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被迫强化对所属土地和臣民的管理.在此环境下的新疆哈萨克人,面临生存环境和自身内部的剧烈转型,一部分人选择继续东迁,实属游牧社会的历史回声.  相似文献   

4.
巩乃斯草原为巩乃斯河流域大小草原的统称,在天山西部新源县境内,那拉提草原风景区包含其中。这里降水丰富,四季有充足的水草资源,是马背民族——哈萨克人繁衍生息的好地方。这里又是新疆细毛羊和伊犁天马的重要产地。[编按]  相似文献   

5.
<正>哈萨克族是一个爱好音乐和诗歌的民族,祖先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尤其是六十二阔恩尔。千百年前,一代又一代艺人用手中的冬不拉弹唱着草原、马、天鹅、故乡、亲情……它是音乐,也是哈萨克族人民的精神所在。传承久远的草原旋律"六十二"和"阔恩尔"是中国哈萨克人心目中两个神圣的词汇。哈萨克人认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六十二根血脉,正是这些血脉终日不停地运动,才给人体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六十二"在哈萨克人的生活中具有"众多的""重要的""代表性的"等多重含义。"阔恩尔"音译为"棕褐色",能够让人联想到泥土、山峦、草木在秋季自  相似文献   

6.
奶酪,是哈萨克人的零食,原本只是为了解决剩余的鲜奶,最终却成就了一种美味。它需要被草原的风吹拂,在强烈的阳光下晾晒,再随着蒙古包四处流浪……  相似文献   

7.
最后的萨满     
按照哈萨克族古老的传统,草原上的萨满师是一种神职,孤独徜徉在草原帐落之间。两匹马,一前一后走在幽昧的深谷。谷顶丛生的灌木遮天蔽日,怪石遍布谷底,长满了厚厚的苔藓,散发出潮气,这条哈萨克人放牧时经由的小道平时很少有人走过,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空空荡荡、冷冷清清。86岁的萨满师热素力像一个独行侠催马赶路,似乎忘掉了我的存在,也许,他从马足匀实的踢哒声感应我跟在身后。这条博格达峰北麓的谷地,是地质第四  相似文献   

8.
辽阔的大草原孕育了勤劳的哈萨克族人民,也赐予了哈萨克人如野马、雄鹰般豪放的性格。哈萨克人的一生都在歌舞中度过,只要  相似文献   

9.
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其清晰地用自己的文化把口传心授的草原游牧文化向历史做了另一种表达,阿肯是阿依特斯的传承者、播种者,同时也是历史载体,记载了民族记忆。作为传统艺术的阿依特斯,保持了其“源”的来历。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及无数代哈萨克人的心血,始达到今天的成就。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生存空间狭小,生存和发展成为悖论,究竟如何生存,找到一席之地,在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框架中是面临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近现代历史中,新疆与中亚两地哈萨克人互有往来、迁徙,形成了跨国民族。在新疆定居的一部分哈萨克人又移居到中亚,具有了华人华侨的一些特点。现在我们所称的哈萨克族华人华侨大多数分布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少数在西亚的土耳其。在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华人华侨,在中哈两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