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月红 《神州》2020,(1):236-236
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种植的玉米品种众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本文对玉米种植过程的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可靠的建议,以促进玉米种植和农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
张亚丽 《风景名胜》2021,(8):0190-0191
玉米作为中国居民食用的一种基本粮食作物,由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以及良好的工业市场前景,被许多种植者选择种植。但是要想保证玉米种植的质量以及产量,种植户就必须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做好土壤和肥料的结合管理。因此,文章主要对玉米种植工程中开展土壤和肥料的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祥稳  惠富平 《史学月刊》2007,(10):34-38,72
16世纪初玉米由美洲传入我国。清代中晚期,玉米在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范围内不宜传统五谷的山田坡地获得普遍推广和大规模种植。促成此期玉米在我国山地广泛种植的主要动因有四:一是玉米耐旱、耐寒、喜沙质土壤,生物特性适合山地的气温、水利和土壤条件;二是清代乾、嘉、道时期垦荒政策的刺激;三是山区外来人口对山地所有者的利益诱惑;四是市场对玉米的逐步认可和在价格上对玉米生产的刺激。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研究,分析了玉米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主要是针对玉米早期、中期、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的,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工作,掌握管理要领,对玉米种植进行科学管理,对于促进玉米产量的不断提升,促进玉米品质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的玉米种植史研究范式不同,本文从气候突变、山林经济角度分析清代浙江省玉米种植史料的生成,认为乾隆末年和嘉庆年间的几次洪灾促使地方官员和士绅提出玉米引发水土流失的观点,道光年间降雨量增多又推动其形成更为完整的玉米为害表述体系,进而影响地方志的书写。清代江南木材需求量扩大,繁荣了浙江山区的杉木种植业,推动棚民采取刀耕火种法和林粮间作模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玉米也因具有根系发达、穿透力强等特点而取代传统杂粮成为新的"花利"作物,承担起维系劳资双方利益分配机制的功能,但却没有成为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更不会直接促成大规模的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6.
马达汉,芬兰著名探险家。1906年,他受俄国政府委托,赴中国新疆、甘肃等地区刺探军事、政治和社会等情报。他沿途广泛了解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政等情况,并以日记的形式作了记载,对喀什噶尔的考察尤为细致。喀什噶尔是南疆经济发展的重镇,与俄属突厥斯坦的城市非常相似,商业比较繁荣,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少量种植棉花和水果等。喀什噶尔的学校里只教读写《可兰经》。医疗救助事业主要由传教士开展。  相似文献   

7.
伊吾觅踪     
到了唐代,由于将玉门关内迁至今天甘肃瓜州附近的双塔水库一带,因此丝绸之路由河西前往西域,已不走汉魏时经过敦煌的阳关和玉门关,而是在到达唐玉门关之后,直接向西,再经白虎关和甘肃、新疆交界的著名隘口星星峡进入西域。这也就是自东汉后期就开通。直到唐代方成为丝绸之路由河西进入西域的主要交通线的北新道。  相似文献   

8.
<正>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其玉米种植面积以及产量已全国领先。玉米的生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增加玉米的产量,必须保证玉米的播种面积在农作物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在播种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要通过加大要素投入量等方式来提高玉米的单产水平。下面根据黑龙江省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9.
魏静 《丝绸之路》2012,(10):7-9
清代的乡试是介于童试和会试之间的一级科举考试,其应中者为举人,是清代极为重要的~级科考。清代甘肃建省后,直到清末陕甘分闱,甘肃乡试一直和陕西合闱。本文就以陕甘分闱为界限,对甘肃乡试的历史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今后此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新疆设省伊始,刘锦棠虽强调"合甘肃为一省",但实际运行中,实为"分省"。而且刘锦棠光绪十年(1884)四月奏请设立的"甘肃新疆巡抚、藩司"与十年九月朝廷的定议,已经偏离了刘锦棠最初"设甘肃巡抚、甘肃关外等处布政使"的设想,尤其是与"归并甘肃为一省""仿江苏建置"的提法相矛盾。在光绪二十五年光绪朝会典纂成以前,官方对新疆省名的行政称谓缺乏统一的标准,以致文移、奏稿中在表述新疆高层政区的称谓时略显混乱。光绪朝法典确立了专名"新疆"作为统部,并认可了"新疆省"的使用,然而直到直省官制改革以后,清廷方在法律层面上确立了新疆省区。  相似文献   

11.
正一年一度的秋游又到了,这次我们到横溪蔬菜科技园,一个城市人梦想的地方,这里有着超大的南瓜、超小的西瓜,让人不得不感慨现代农业科技的发达。我们乘车经过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横溪蔬菜科技园。第一个项目是摘玉米。在学校时就听夏老师说过,这次摘的是水果玉米,可以直接食用。我早就想见识一下这水果玉米了。一下车,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奔向玉米地。我发现,刚进去的地方已经连半根玉米都没有了,估计已经被先冲进来的同学"扫荡"光了。因为玉米秆子很高,想往里面冲十分困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方志记载,明朝万历、天启年间,陕西、河南、广西、福建、云南各地已经普遍种植玉米和红薯。而生活在隆庆年间的徐渭更是咏过马铃薯"似芋而此差松甘"。明朝晚期,许多有识之士大力推广种植这两种高产作物,比如徐光启就为推广红薯种植而总结了"甘薯十三胜"进行宣传,也在其《农政全书》中最早称呼了"玉米"。虽然玉米和红薯至迟在  相似文献   

13.
视界     
《山茶》2011,(10):30-36,38
美国 大风过后的艾奥瓦州,一簇簇成熟的玉米在秋收季节到来前就已干枯,玉米是生产饲料和酒精的重要原料,该州去年出产玉米达5600万吨,  相似文献   

14.
张荷花 《神州》2012,(24):238-239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强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纹枯病等。苗枯病、粗缩病、锈病在局部地区也发生较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保证玉米正常生长,从早从快防治玉米病虫害。  相似文献   

15.
甘南位于甘肃的南部,是甘肃、青海、四川三省自然草原的一部分。这里海拔高,气候赛冷,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保留了大自然的原始风貌,有着值得追寻、回味的蓝天白云,丰厚的草原和辽阔的牧场。  相似文献   

16.
<正>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代,佛教开始传入西藏,但到9世纪中期最后一代吐蕃赞普达玛时,佛教又被禁绝。直到11世纪,以佛教大乘密宗为主要教义的喇嘛教在西藏兴起,陆续出现了脉系复杂的许多教派。明朝永乐年间,喇嘛宗喀巴进行宗教改革,创立了格鲁派。因该派穿黄衣,故俗称黄教,以别于穿红衣的旧喇嘛教。黄教在西藏发展迅速,后又波及青海、甘肃等地。甘肃洮、岷一带藏民原信红教,元代萨迦派(花教)得势,取代了红教地位,至明朝天顺年间,方又改奉黄  相似文献   

17.
正车辆顺着逶迤的山道颠簸向前,两旁荔波喀斯特峰丛呼啸而过。惊鸿一瞥间,发现峰丛间的坝子、山坡上略和缓的阶地上,主要种植了两种作物——水稻和玉米。平整的水田中是已经微微低头的水稻,再有半个月就将迎来丰收的季节。而玉米则种植在坡度略大的位置,或者水稻田的田埂附近,个人猜测,那是因为玉米更为耐旱的缘故。贵州乃至荔波种植玉米的历史,应该不会超过500年,因为这是一种来自美洲的作物,哥伦布于1492年才发现美洲  相似文献   

18.
贾建威 《收藏家》2011,(8):57-64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彩陶从距今八千年的大地湾文化开始,经过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一直到沙井文化,经历了十二个文化类型、五千多年的延续发展,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彩陶发展史,其中马家窑文化达到了彩陶艺术的顶峰,是中国原始艺术中最绚丽多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甘肃河西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从中亚进入中国境内,经河西走廊,入宁夏而达西安。可以说,河西地区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历代出土汉简为例,简述了汉代甘肃河西地区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相似文献   

20.
明朝在洪武五年冯胜西征之后并没有立即实现对甘肃的完全控制,而是采取从青海到甘肃、先易后难、渐次推进的方式,直到洪武二十六年以后才最终确立在整个河西走廊的统治。洪武朝西北经略举措包含了军卫置废、军政中心转移的复杂变动,遵循了防御体制从重将镇边向塞王守边转换的总体思路。在明蒙争夺西北的博弈中,武靖卫、高昌卫、岐山卫、西平卫、岐宁卫、凉州土卫等一系列废置番卫成为特定时期和条件下明朝拓展疆土的前沿。洪武朝后期,随着河西走廊卫所的全面设立,明朝完全掌控了整个甘肃地区,这改变了自唐代吐蕃控制陇右之后的民族分布状态,再度形成了陇右内地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