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冀南银行是抗战时期最早筹建的根据地银行之一。1938年9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冀南银行经济委员会,该会在冀南抗日游击区经济政策中较早提出了"成立地方银行""统制货币之效",同时在经济建设初步大纲中明确规定"成立冀南银行并设立县区的兑换所与分所""发行冀南本位币"~([1])的任务。1939年初,冀南银行由一二九师供给部着手谋划,  相似文献   

2.
绵延日久的冀南与西北之间"土布换皮"贸易,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市场网络的构造及其在近代的延续与变形,以及城乡手工业生产与这种市场网络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案例.以邢台、邯郸为中心的冀南地区,长期以本地出产的土布交换西北省区出产的皮毛,形成了一条重要的长途贸易商路.鸦片战争以后,这一传统商业网络仍继续存在,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一方面,在国内外机制棉纺织品的冲击下,冀南土布除满足当地农村部分需求外,开始"专以西北为销场",西北市场成为冀南土布生产赖以维持的关键.另一方面,冀南土布换来的西北毛皮支撑了邢台毛皮制作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促使邢台成为近代中国毛皮生产和集散的中心之一."土布换皮"的主体是冀南的农民皮毛商贩,他们遵循传统的交易方式进行活动,却同样承担着与近代经济体系相关联的商品运销,从而把近代商业体系无法触及的边地农村同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土布换皮"贸易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浸染上近代资本主义关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后,鲁西冀南乡村平民宁静的乡土生活被打乱。他们在战乱中过着恐慌与被掠夺的日子,日伪不间歇的"扫荡"中,"跑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由于日伪残酷掠夺和榨取,加之灾荒连绵不断,使得鲁西冀南乡村平民百姓生活极度困苦,吃、住、行都与战前呈现出不同的样态。鲁西冀南乡村平民百姓的战时生活状态,某种意义上是中共抗日根据地某个时段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冀南军区参谋处长王蕴瑞写的《“四·二九”的前前后后》一文,开头一句话是:“在冀南平原抗日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一九四二年四月廿九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作者的感受,我想是说出了所有在冀南平原经历了“四·二九”日军“铁壁合围”的人们的共同感受。与“四·二九”紧相连接的是日军对太行根据地5月大“扫荡”,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指挥战斗中牺牲。环境一天天困难,冀南领导机关人员再次紧缩。任仲夷担任政治学校校长,他要我去任专职教员,时间大概在4月初。不足200人的政治学校,行军宿营不再与行署在一起,改为我们并不熟悉的新七旅…  相似文献   

5.
冀南银行是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银行,于1939年10月15日在晋黎城县小寨村成立,至1948年10月的9年中,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冀南银行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前身之一。笔者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对冀南银行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纸币版别进行了探讨研究,值得冀南票的收藏者与研究者一读。  相似文献   

6.
冀南银行是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银行,于1939年10月15日在晋黎城县小寨村成立,至1948年10月的9年中,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冀南银行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前身之一。笔者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对冀南银行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纸币版别进行了探讨研究,值得冀南票的收藏者与研究者一读。  相似文献   

7.
试论豫北冀南地区的仰韶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豫北冀南地区的仰韶文化豫北、冀南地区是仰韶文化的主要分布区。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面貌与关中和河洛地区的仰韶文化有所不同,故考古界一般把豫北、冀南视为仰韶文化发展的一个区、系。但是,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又有不同类型之分,各类型文化之间的关系,考古界亦有...  相似文献   

8.
在冀南的民间信仰中各地"奶奶"庙宇数量众多,当问及"奶奶"具体身份时,群众众说纷纭,而女娲娘娘、泰山奶奶和三霄娘娘三者是提到最多的神灵。笔者通过走访获取田野材料,运用地方志和文献资料,浅析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央关于冀南工作的指示>(以下简称<冀南>)原抄件落款时间只有"廿三日",没有年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和<八路军·文献>[2]均判定为1938年11月23日,<中华民国实录>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战争时期卷>都沿用了这个时间.[3]但是,笔者经过考证后认为,<冀南>的成文时间不可能是1938年11月23日,而应当是1939年11月23日.  相似文献   

10.
1939年10月15日,八路军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山西黎城县小寨村成立了冀南银行,并发行了抗日货币冀南钞票。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曾对该银行的筹建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1938年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从晋东南根据地进入冀南平原。8月成立了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下设的冀南经济委员会,决定成立冀南银行,并设立县区的兑换所与分所,发行冀南钞票。河北邢台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中共党员胡震曾就筹组银行事宜,到晋东南辽县一二九师师部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对此事极为关注,口头指示:要求他们先做准备,还要保密。银行初筹时,国民党顽固派蒋…  相似文献   

11.
笔者藏有1939年版冀南银行发行的贰圆钞票一张(封底),可借以补充《安徽钱币》总第46期和第54期中的冀南钞票版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冀南银行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红色银行,也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自1939年冀南银行成立至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之前,冀南银行累计发行货币2012.7亿元,纸币种类多达六十多个品种(包括各种版别和地名)。冀南票币的流通区域遍及晋冀鲁豫及黄河以南等4个行署22个专区近200个县市,供4000多万人口使用。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冀南银行何以取得如此重大的  相似文献   

13.
冀南农民合作社兑换券是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中比较稀少的币种之一 ,笔者最近发现两枚此券 ,为冀南农民合作社兑换券壹角券 1张和贰角券 1张。冀南农民合作社兑换券一角、五角券之式样曾在《中国历代货币大系———人民货币卷》收录 ,而这张二角券为国内首次发现。冀南农民合作社兑换券是由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抗战初期发行的临时货币 ,发行流通仅有一年时间。1 940年春 ,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我冀鲁豫军民经过英勇斗争 ,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并扩大了根据地 ,在内黄、清丰、南乐、濮阳、滑县、长垣、东明、曹县、民考、大明…  相似文献   

14.
徐畅 《民国档案》2012,(2):121-131
抗战时期鲁西冀南日军、共产党、国民党、伪政权、会道门和游杂武装丛集一域,一方往往与多方交叉发生关系,并且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各自都想利用他方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以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尽管鲁西冀南存在各种政治势力,但是日军与国共两党两军才是主角和主要对手,并且在纠结与互动的过程中,最终演化为中共和八路军与日军的对抗。鲁西冀南各种政治势力演化的过程和结局,基本上可以看作是除了陕甘宁边区以外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正抗战时期,有一个地方被誉为太行山根据地的"小上海"。这里是敌我双方进行经济战的最前沿,根据地党政军机关开设的公营商店、冀南银行分行,形形色色的商贩走卒,乃至一些日伪特务、汉奸都聚集在这里。在贸易来往中,敌我双方悄然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粮食战、货币战、贸易战。这里堪称"小地方,大舞台",从敌我双  相似文献   

16.
近读徐畅所著《战争·灾荒·瘟疫——抗战时期鲁西冀南地区历史管窥》①(以下简称"《战争·灾荒·瘟疫》"),窃以为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目前,抗日战争研究,不论是国家支持,还是史学界的关注程度,都是空前的,亦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向总体研究深、专题研究细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在一些方面也还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如史料方面民众的"失声"、研究方法上比较分析的"缺乏",都应该引起学界更多的注意.《战争·灾荒·瘟疫》一书运用新史观、新视角和新材料,不仅突出民众的认知与声音,还以比较方式阐述问题,将关注重点放在既往学界忽视、论述不够的问题上,在整体勾勒抗战时期鲁西冀南历史的同时,更加细致地探讨了当地战争、灾荒与瘟疫下民众的生态.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在徐州发现一张冀南银行民国三十四年、深蓝色、塔图、平原地名壹百圆纸币(封三下图),该币长120、宽65mm,正面深蓝色,上方为“冀南银行”四字,中央为屏风样框,框内有塔图,左右各一个花符,在花符上面有“壹百圆”三个空心字,  相似文献   

18.
<正>王子青,河北省磁县岳城村人。1919年曾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1921年12月在北京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22年开始,他就从事中共党组织的发展工作,先后成立了冀南(直南)第一个  相似文献   

19.
人们都知道孙犁是个大作家,但他的雅号"典型"却鲜为人知。 那是1938年夏,经北方局批准,冀中、冀南、冀西合办了一所抗战学院,院址设在深县旧州原来的第十中学,7月招生,8月开学。抗日是人心所向,一时间,北平、天津、保定的流亡学生,三五成群,纷纷前来报考。学员入学年龄不限,有十二三岁的,也有  相似文献   

20.
李海云 《民俗研究》2020,(5):146-156
近现代冀南地区自然资源贫乏,社会动荡不已,而梅花拳作为一种男性结社组织,长期与庙会、醮会、香社等共同运作社区公益,以为立身之本,成为乡村地缘和血缘关系的补充。梅花拳组织由武场和文场组成,有分有合,既注意贴近国家礼治话语,又能因应地方社会变迁而自我调适。透过梅花拳的历史脉络与当下传承,观察其在国家政治与地方社会生活之间的角色扮演,对于探索中国乡村社会中"自治"与"礼治"之间的内在关联,乃至理解"中国原理",或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