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占彪 《攀登》2008,27(1):96-98
稳定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基础和保证。对于多民族的青海而言,民族关系和谐始终是关系到政治稳定、社会繁荣发展和安宁的重要问题。只有抓住了民族关系这个关键,才能切实构建和谐青海。  相似文献   

2.
赵英 《攀登》2012,(5):109-114
青海历来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共处、多宗教并存同传、多元文化交融互补的省份,从历史发展至今,民族关系始终是青海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青海民族关系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加强对青海民族关系新特点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研判,事关示范区建设目标的实现,事关和谐新青海建设的大局。  相似文献   

3.
许彩萍  申月霞 《攀登》2007,26(4):13-14
在构建和谐青海的进程中,坚持各民族的平等、团结,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缩小落后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积极推进民主政治、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改善民族关系、构建和谐青海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赵英 《攀登》2013,(2):121-124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一项重要的社会关系变量。青海作为多民族多宗教的西部内陆省份,其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始终关乎民族地区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关乎青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大局。在当前和今后全省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梳理建国以来青海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探索与实践,通过阐释发展规律、总结历史教训,为今后示范区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赵英 《攀登》2008,27(3):65-68
在青海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而了解青海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史,则有助于通过总结它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当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秋梅 《攀登》2007,26(6):62-64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正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民族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7.
青海民族文化是一种包含了多民族特质的多元和谐文化。在当前的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中,怎样发挥其固有效力,是当下一个值得深入分析与探讨的重点。对此,文章结合青海河湟地区民族文化的特质展开分析,分析两者的关系,提出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要素是新时代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8.
青海多民族聚居,是民族工作大省,全省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占总面积的98%,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7%.针对青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问题与构建和谐青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桂霞 《攀登》2007,26(5):73-75
世界上只要存在着民族、存在着多民族国家结构,就会存在着民族问题,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青海在民族构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习俗文化、宗教信仰、族际关系等方面具有的特点,决定其民族问题具有一些特殊表现形式。构建和谐青海,就要重视研究和解决民族问题在其中具有的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多民族聚居地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多年来,青海省重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响亮提出"三区建设"的口  相似文献   

11.
保广文 《攀登》2005,24(12):68-70
奠定构建和谐青海的物质基础离不开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实现民族和谐,靠发展;处理好宗教问题、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靠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靠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靠发展。总之,我们只有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不断推进构建和谐青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梁代生 《攀登》2005,24(Z1):59-61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青海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更是促进民族地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积极探讨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枉会的特殊性,有利于我们从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探索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保广文 《攀登》2005,24(Z1):68-70
奠定构建和谐青海的物质基础离不开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实现民族和谐,靠发展;处理好宗教问题、引导宗教与枉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靠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靠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靠发展.总之,我们只有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要务",才能不断推进构建和谐青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解生才 《攀登》2012,(4):148-151
和谐稳定是民族地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而新闻宣传报道则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民族地区和民族新闻报道工作的特殊性,如何准确把握民族新闻报道需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切实做好民族新闻报道工作,努力为和谐稳定的大局服务,对于全面推进青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组 《攀登》2005,24(Z1):71-73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通过对海南藏族自治州的个案剖析,我们认为,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滞后的现实状况,以新的发展思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青海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7,(3)
青海为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大分散、小聚集的居住格局,使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产生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相互交融和影响。长期以来,多民族语言共生共存,形成了青海地区稳定、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青海建设的更加和谐美丽。更加注重和谐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语言和谐生态环境研究,构建语言和谐、社会和谐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民国青海民族社会是青海空间物候结构下草原生态社会与农业生态社会长期互动的结果,其具有恒量关系的物质结构与具有变量关系的文化结构共同构成了民国青海民族社会,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生态,并决定了对其进行调整适应的文化变量,外在文化变量充分适应物质恒量的发展,最终实现政治文化对民族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在青海这片热土上,世居着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众多的民族,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铸造了青海的文明和谐。土族作为重要的世居民族,其先民自公元3世纪,从辽东西迁到青海这片热土后,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史话,在绵延1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和其他民族一起为青藏高原的稳定和边疆的统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土族是一个诚实厚道、勤劳勇敢、善于团结的比较包容的民族。清末民初,土族人民开始接受先进的文化,涌现出了大量的学者诗人,为土族的进步奠定  相似文献   

19.
李清源 《攀登》2005,24(Z1):65-67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青海地区生态优势、环境价值明显,但是其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突出.因此,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推动青海可持续发辰、构建和谐青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余永庆 《攀登》2013,(2):88-91
加强和创新青海社会管理对于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探索民族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青海省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分析青海社会管理的形势,我们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提高青海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依据青海特殊的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行创新社会管理的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