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已走过了20多个年头。20多年来,中国水下考古工作积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培养了一支专业高效的考古队伍。辽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福建连江定海白礁一号沉船、西沙华光礁沉船,还有福建平潭碗礁一号沉船、广东南澳一号明代沉船、广东阳江南海一号沉船等都成功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地区开展的一系列水下沉船遗址调查,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正>一沉船遗址地理位置九梁Ⅰ号沉船遗址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屿头乡碗礁海域,西距屿头岛5756米,东距平潭县大练岛6126米,东北距平潭县小练岛3437米。沉船遗址东北部约40米处有一红色航标,西北距离2005年发掘的碗礁Ⅰ号沉船遗址1607米,东距2007年发掘的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5461米(图一)。  相似文献   

3.
1995年冬,在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广澳深水港码头的港池清淤工程中,发现一艘沉船,清淤用的大型耙吸式抽泥船抽出了沉船的船板和部分沉船遗物。1996年初,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汕头市文化局等单位合作,对该沉船进行了潜水调查。1997年5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汕头市文化局再次合作对该沉船进行了物探遥感调查,现将这两次调查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救榜公司(Maritime Exploration&Recoveries PLC)在台山上下川岛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莱茵堡号(RIJNSBURG)沉船时,意外发现一艘古代沉船。198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日本国水中考古学研究所合作,正式开始对古沉船展开水下考古调查。中方队员张威下水采集回一些青白釉瓷片。通过这些瓷片,考古专家判断这是一艘宋元时期沉船,命名“南海Ⅰ号”沉船。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宁波"小白礁Ⅰ号"古沉船船体结构的状况,以及为该沉船的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观察了该沉船部分木质文物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对该沉船木质文物有较大影响的微生物主要是侵蚀细菌(Erosion bacteria,EB)和钻管细菌(Tunneling bacteria,TB);借助文献提供的标准,评估了该沉船不同部位木质文物的结构现状及不同备检样品中的细菌的侵蚀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沉船木质文物的侵蚀情况从轻度到完全损坏程度不同。本研究也分析了导致木质文物损伤程度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就该沉船木质文物保护涉及的生物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6,(2)
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菏泽市文物事业管理处联合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华东路与和平路交叉口西南约250米处发掘了一只沉船。沉船为木质内河船。沉船内及周围区域出土的器物有100余件,包括瓷器、陶器、漆器、玉器、石器、铁器、铜器、金器等。从出土器物及沉船的制作技术看,此船沉没的年代为元代或元代晚期。沉船的发现为研究元代木船形制及菏泽地区河运交通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南朝鲜新安沉船及瓷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朝鲜新安海底元代沉船中打捞出大量中国元代瓷器之后,引起了各国学者与考古学家的普遍重视。几年来通过举办展览、召开国际学术讨论会、撰写论文与出版瓷器图录等一系列活动,掀起了研究中国古陶瓷的热潮,对新安沉船及瓷器的研究也引向纵深发展。目前,关于新安沉船及瓷器的研究在有些问题的看法上还存在着分歧,诸如沉船  相似文献   

8.
陈浩 《福建文博》2023,(3):40-46
老牛礁一号明代沉船发现于平潭海坛海峡,2005-2015年,福建水下考古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探摸,确认了沉船的确切位置,初步掌握了沉船的保存状况,采集了一批出水遗物。2020年海坛海峡水下考古区域调查期间,对该遗址进行了重点复查,并取得了新成果。本文对沉船埋藏情况、船体保存状况及遗物分布范围有了更加准确、深入的认识,同时对出水瓷器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根据沉船位置推测,其沉没很可能与明代海禁政策之下倭寇海盗横行有关。  相似文献   

9.
菏泽沉船2010年发现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共出土文物240余件,是目前为止保存较完好,出土遗物较丰富的古代内河沉船之一。本文在整理菏泽沉船出土遗物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文献和图像资料,对沉船的年代和航向,以及出土遗物的功能和性质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初步判定菏泽沉船经黄河沿澭水往会通河方向行驶,其沉没时间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之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航段开展的水下考古:在福建平潭发现了装载五代越窑青瓷的沉船遗址;在福建连江、莆田、龙海、平潭、漳浦等海域发现宋、元、明、清各时期的沉船遗址;对广东"南海Ⅰ号"和海南西沙群岛"华光礁Ⅰ号"等宋代沉船遗址、广东"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以及平潭"碗礁一号"清代沉船遗址等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这些水下考古工作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对海上丝绸之路及其相关问题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慈溪潮塘江元代沉船是慈溪地区迄今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第一艘古代沉船,船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现存10道隔舱壁板。通过14C测年进一步确认沉船所属时代为元代(1271年—1368年)。在沉船船体70个监测点位采集样品,从树种类型、木材化学组分、硫铁元素含量以及微生物病害种类等多个角度开展检测研究,全面调查分析沉船病害情况。结果表明,慈溪潮塘江元代沉船木材样品整体保存状态较好,由于长期处于内河道埋藏环境,木材处于饱水状态,最大含水率主要集中分布于185%~400%之间,局部区域呈现变色、变形、扭曲、开裂现象,木材化学组分呈现低综纤维素、高灰分的特点,含有少量硫铁元素,属于中度腐蚀状态,亟待开展盐分脱除与填充加固等船体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依据福建漳州二垄窑和皇家舰长礁沉船与万历时期遗存之间的共存关系,提出"南澳Ⅰ号"应是万历时期的沉船。随后,通过"南澳Ⅰ号"沉船出水遗物与一系列的考古纪年材料的对比推断该船的年代在1581~1588年。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沉船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海防形势以及可能的航线进行了分析,最后就两处遗存的年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舟船起源甚早,《易经·系辞下》已载有:"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从早期的独木舟,到汉唐时代木板船,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各式帆船,其发展绵延悠久,脉络明晰。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考古工作在全国各地均发现了不同时期的沉船实物,逐渐揭开了我国古代舟船发展的历史面貌。谈及沉船,我们总是容易想到水下考古,想到沉没于茫茫大海的古船,比如颇受各界关注的广东南海Ⅰ号宋代沉船即为此类。殊不知,我国古代内河航运也十分发达,而古代沉船遗迹的发现与探索更是缘起于陆地考古,包括因河道或海港历史变迁而形成的淤陆沉船。由于这两类沉船遗迹所处埋藏  相似文献   

14.
李岩 《南方文物》2006,(1):86-89,74
1.名称 1.1名称 该沉船单位的名称。根据我国水下考古的实际情况,沉船的编号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命名。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12月,浙江省博物馆筹划四年之久的《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文物精华特展》在其杭州的武林馆区隆重开幕。韩国国立光州博物馆提供了196件出自新安沉船的展品。新安沉船出水的中国文物是第一次到中国亮相,就这一点而言,"帆影"展可谓意义不凡。筹展期间,浙江省博物馆陶瓷部的策划者手捧三大本新安沉船出水器物图录(韩国文化财厅·国立海洋遗物展示馆,2006年)精挑细选,期望从  相似文献   

16.
正哈彻沉船是在新加坡南部海域沉没的中国帆船,20世纪70年代后期被迈克尔·哈彻船长发现,打捞出两万五千多件瓷器。根据哈彻沉船所出"癸未"款的青花盒子判断该沉船的瓷器应该是崇祯时期1643年前后生产的。1关于哈彻沉船的青花瓷的研究,集中于转变期的纹饰研究,比如巴特勒先生认为:"因此这批约烧造于明王朝灭亡前一年的器物告诉我们:转变高峰期风格随着明王朝的覆灭而结束。此时画工们已在继续前进,表现草地的V字形  相似文献   

17.
广东汕头市“南澳Ⅰ号”明代沉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7月,对广东汕头市南澳Ⅰ号沉船进行发掘。发现的船体纵长约27米,有17道隔舱板和16个隔舱。发掘出水各类遗物1万余件,以漳州窑青花瓷为大宗,应为漳州窑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产品,沉船所属年代与此大致相同。南澳Ⅰ号沉船的发掘为研究不同地区间的物质文化交流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8.
南澳Ⅰ号沉船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三点金海域,2007年6~7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广州打捞局的协助下对其进行了调查与试掘。出水器物有瓷器、陶器、铁器、铜器等,其中瓷器的数量最多。根据对出水瓷器的形制、胎质、釉色、纹饰、制作工艺等的研究,并结合沉船考古的特点判断,南澳Ⅰ号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时期。南澳Ⅰ号沉船的发现对于明代中晚期海上贸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外销瓷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新安海底沉船的发现,距今已经整整四十年,关于沉船的性质以及沉船遗物的研究和讨论,也一直持续到今天,然而仍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相对而言,陶瓷器的研究比较热闹,金属制品的讨论则比较冷清,尤其是若干器物的名称和用途,器物的产地也还不能完全确定。不过中国、高丽、日本,在沉船的时代,生活习俗与生活用器有很多都是相似或相通,因此不妨先来考证器皿在中国的使用情况,以此推论其他,那么产地或可不作为入手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当代考古和海洋打捞史上,"黑石号"沉船和"莫塞德斯"沉船都是无法和不可略去的一笔. 一、"黑石号"沉船和文物归属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满载货物的唐代沉船,名为"Batu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船只装载着运往西亚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此次打捞出水大量长沙窑瓷器、金银器和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船只的结构为阿拉伯商船,因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