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联提出申诉,建议派遣调查团来华.国联理事会迟至1931年12月上旬才决定派遣李顿调查团.在李顿调查团正式组建后不久,日本又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昭示远东局势持续紧张,加快了李顿调查团的东方之行.尽管调查团对外强调"虽近日上海有事,该团仍仅限于调查满洲",但事实上非常关注一·二八事变,在上海停...  相似文献   

2.
每个时代有自己的"新史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际联盟派遣李顿调查团赴中日实地调查.中国东北和关内各界纷纷呈文,表达对于事件真相、伪满洲国和中日冲突的看法,这些呈文现藏于日内瓦国联和联合国档案馆中.呈文构成了颇具张力的历史文本,大多数充满爱国主义热忱,标志着在纷纷攘攘的政局演变中,民族、国家的危亡,再次成为压倒性的时局主题和国家中心话语.呈文影响了李顿调查团的结论,进而影响了中日关系和东亚局势演变.其强劲的民族国家立场,体现了梁启超期待已久的"新史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3.
张生 《近代史研究》2022,(3):66-83+161
1932年,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赴中国实地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在上海、杭州、南京、北平等地受到中国各界的热情招待。国民政府与日方一样,在细致接待的同时,向调查团全面表达己方的政治诉求,希望影响其立场。但殷勤的接待并没有改变会谈过程中调查团的严厉苛刻态度,而调查团亦在繁复的调查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逻辑和路径确认众多关键事实,做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政治判断。李顿调查团的关内之行,体现了国民政府时代外交的姿态和面相。  相似文献   

4.
李顿赴华调查中国事件期间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3月-9月.国联派出调查团专程赴中、日各地,对九一八事变以来的日本侵华事件展开调查。该调查团团长李顿在此期间所记日记,较为详尽地记录了以他为首的国联调查团同中、日两国军政要人、各界人士会谈情况,也反映了中、日之间存在的巨大分歧及其本人的一些看法.还有对最后形成的报告书的总结性陈述:这里所刊李顿日记与本刊前两期登载的李顿信件来源相同,可互为对照。日记记载时间虽不如信件完整,但内容上更侧重于工作事务方面,因而有更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联和联合国档案馆"、"国联和联合国图书馆"收藏的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分为"S系列"、"R系列"和"BOOK系列",系统地记录了李顿调查团在中日进行实地调查的经过,反映了中日双方和第三方的观点。初步研究表明,国难当头时刻,中国各界尤其是东北民众,向国联调查团和国际社会全面揭示了日本蓄谋制造事变、扶植傀儡政权的事实,是研究九一八事变和十四年抗战史的最新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将此事诉诸国际社会,希望国际联盟伸张正义,结果是国际联盟决定组建调查团,赴远东调查中日冲突。一般研究将调查团置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叙述框架内,强调调查过程和调查报告书,对调查团的产生过程缺乏整体研究。在国联调查团产生问题上,中国不仅与日本在国联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论争,而且强烈呼吁英美等国支持组建调查团,各国之间的交锋异常频繁。以国联行政院第65届常会的三个阶段为时间线索,以中日围绕是否派遣调查团的辩论为叙述脉络,系统呈现国联调查团的产生过程,可以凸显中日冲突的"国际性"和国联调查团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多次向国联提议组织国联调查团,调查事变真相,希望借此制止日本的侵略。但由于日本的反对,国联一直无法就中国的提议作出决议。11月下旬,日本占领齐齐哈尔并向锦州逼近之后,自认为对中国东北全境的占领已成既成事实,转而同意国联组织调查团赴东北调查,企图以此改变在国联中的被动地位,并拖延时间,使国联在调查期间不再采取对日本不利的行动。于是,1931年 12月 10日,国联行政院通过了有关中日冲突的第四个决议案,决定派遣调查团赴中国调查一切危及国际关系、破坏中日和平或一切足以影响中日两国…  相似文献   

8.
马占山再起抗日后不久,国联派出的李顿调查团到达哈尔滨,为了向全世界人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罪行,表达东北人民不屈强虏的决心,马占山面晤了李顿调查团的代表,向他们介绍了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违背民意炮制伪满洲国的经过,并表明了东北人民坚决否认伪满洲国,坚决抵制日本侵略和奴役东北人民的严正立场。  相似文献   

9.
关于日军强征山西“慰安妇”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日双方组成联合调查团,赴山西就抗日战争期间曾被日军强征的中国慰安妇的受害事实进行调查。这次调查由日本民间团体“中国人强制连行思考会”发起,中日双方共有14名成员参加,其中日方代表9名,中方代表4名。当中有律师4名,历...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联调查团为研究者从跨国史的视角审视中日冲突提供了一个窗口。日本对国联介入中日冲突的态度颇为多变,从反对调查团方案到倡议组建调查团,再试图劝诱与引导调查团,最终质疑与否认调查团,态度反复的原因在于日本侵略者的身份。在因应国联调查团过程中,日本始终企图贯彻“满蒙经略”国策,并利用国联集体安全机制的软弱性和在东亚的不适用性,诱导国联调查团为己“背书”。日本因应调查团除利用调查团的时间差以扶植成立伪满洲国的企图外,还存在借助调查团实现伪满洲国地位的国际认可的动机,但最终异化成日本因调查团否认伪满洲国而反对调查团,并最终以退出国联相抵制。  相似文献   

11.
12.
亲爱的,我又一次身在旅途!自从二月份离开英格兰之后,我们在任何地方呆的时间从没有超过一星期。自从我上次给你写信后,一星期过去了。我不能在长春写信,因为在那里没有英国领事馆,并且我不信赖通常的邮递。在所谓的“保护”下,我们一直被严密监视着。我在车上给你写这封信,当我到达哈尔滨时,将连同我长春的日记从英国领事馆寄给你。当我在那里的时候,是我在离家之后离你最近的时刻,实际上只有十二天的路程,想到这里,我就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13.
徐兆奎是一位在历史地理学、地名学、地理学史及地理教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地理学家。本文梳理了徐兆奎的生平,分析了其在上述领域的主要贡献,希冀引起学界的重视,以此缅怀这位前辈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14.
陈骏君与我同庚,我不才,“见贤思齐”,而常望其项背也。回想十多年前,历史系有位年长学兄嬉呼我俩为少壮派。时间过得真快,弹指间不觉老之将至,如今已近古稀之年,使人不禁有点“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之感慨!  相似文献   

15.
16.
《外交史》1985,9(4):303-309
  相似文献   

17.
胡适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现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也是“胡适学”的重点问题。从胡适与国民党的早期组织同盟会接触到1949年,两的关系历程大致可分为早期交往、《新月》时期、《独立评论》时期、驻美大使时期、任北大校长时期,其间既有友好合作,又有矛盾冲突。胡适政治思想的两个基本理念,即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能否实现,是胡适处理与国民党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8.
自才 《中国土族》2006,(3):23-25
祁明荣,这个名字是早就耳闻了的,他做了大半辈子公仆,从区文书、副区长、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省测绘局长直到省民委常务副主任(正厅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