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     
《华夏人文地理》2014,(3):184-184
故宫是博物馆吗? 故宫是博物馆1157当然!许多人会对这个问题嗤之以鼻。如果我问你对故宫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再具体点,你对故宫的哪件展品印象最深?估计许多人如我,一脸茫然。  相似文献   

2.
徐琳 《丝绸之路》2022,(3):54-57
<正>非常感谢冯玉雷老师的邀请,本来这个事情我是不应该参加的,因为我在齐家玉器上面研究的不太深,因为以前曾经为了参加齐家会议,我把故宫所藏的齐家玉器,仅仅挑选了齐家的玉璧,做了一下发表。因为我们东西太多了,实在没时间再深入研究,不过实在盛情难却,感谢冯老师的邀请,在此把故宫所藏的齐家玉器给大家做一些分享。  相似文献   

3.
80年前,清宫末日,故宫从戒备森严的皇宫变为人们自由出入的博物院;80年间,故宫与故宫国宝度尽劫波,却终究一宫两院,再未聚首;在今天,北京故宫开始投入巨资进行大修。与此同时,台北故宫也以名家手笔拍摄影片《经过》,讲述国宝《寒食帖》的颠沛经历。北京、台北两座城市因为故宫的缘故,联系得更加深了……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12日,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发现故宫的某个建筑里开着美国品牌咖啡店星巴克,他在博客里对此大声抗议,引起了一场世界遗产里该如何进行商业经营的旷日持久的大论战。故宫星巴克事件如同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红》,两者有着同样的繁缛和枝蔓丛生,若干章节分别可以叫“我,芮成钢”,“我的名字叫故宫”,“人们称我为爱国主义”,“我的名字叫星巴克”等等。同样,我们也可以把故事看作一个谋杀案,一场全球化对天朝上国优越感的谋杀。星巴克是否该被请出故宫只是整个故事的冰山一角,在它的下面有着一个超级庞大的实体,它包含了文化遗产的管理体制、商业道德、全球化、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帝国主义、世界主义、东方学、符号学等等。就让我们模仿《我的名字叫红》的小说结构,来讲述一个与故宫星巴克有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是我國近代著名的藏書家、版本目録學家。他在故宫博物院圖書館任職期間曾積極籌劃影印故宫所藏善本並編有一部書影。但由於學界長期以來對故宫建院之初的史料缺乏足夠的了解,對傅增湘在此期間的活動認識還不明晰,從而導致一些著述在傅增湘擔任故宫圖書館館長的時間、《故宫善本書影初編》的成書過程等方面的論述產生了錯誤。其實,《故宫善本書影初編》出版時傅增湘已經離任,此書是後來的繼任者根據傅  相似文献   

6.
崔晓曦 《文物天地》2021,(2):124-127
<正>冬日的暖阳斜斜地照在故宫东华门的碧瓦之上,映射出一道亮眼的光弧。红墙边几位身着汉服的少女袅然走过,空气中留下淡淡的脂粉香气。隔壁桌的小情侣总是时不时地偷偷望向过来,因为笔者对面坐着的郭文林先生看起来多少有些似曾相识。自从参加过《我在故宫修文物》拍摄之后,一旦在故宫附近出现,郭文林总能遇上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我首先要说的是,故宫博物院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是推动科研工作的重要举措。过去,故宫博物院的同志更多地承担故宫文物的收藏保管陈列展览和宫廷建筑维修等工作,科  相似文献   

8.
核心价值概述 明清故宫是中国15-20世纪明、清两代帝王沿用逾500年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国家政权中心,由1987年列入的北京故宫与2004年扩展的沈阳故宫组成.  相似文献   

9.
故宫的价值与故宫博物院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宫与故宫博物院密切相关,对故宫价值认识的程度,影响着对故宫博物院内涵的理解与功能的定位。故宫人对文物及其价值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博物馆不只是收藏“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更要在收集、保护、研究和传播上下功夫。故宫的古建筑不只是一个“壳”,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和标志,也体现了建筑艺术中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反映宫廷历史文化方面,故宫及其藏品可称为是明清皇家生活方式的标本,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和利用。从传统的古物概念扩展到保护文化遗产,是故宫人对故宫价值认识的一个飞跃,故宫不仅要保护有形的,而且要高度重视、努力抓紧保护无形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的关注度日益增长,国家也是极力支持文创产品的推出,同时将文创产业纳入了规划纲要。“故宫月历·2017·宫廷佳致”产品作为故宫文创之一,它的外形上采用了绿色环保、持续发展的设计思维,融入了故宫文化,最重要的是应用了科技手段,使普通的故宫月历华丽蜕变成一件有生命的文创。文章从AR技术在故宫月历文创作品的展示分析、“新文创”下的情感与文化、AR技术下故宫文创的未来社会效应三大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藏着的故宫     
故宫,5个多世纪的最高权力中心、明清两代皇宫、24个皇帝的起居之地;位列世界五大宫之首的“殿宇之海”,收藏百万件无价之宝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藏着的故宫,是占故宫总面积近三分之二的办公区,这里或被铁锁紧闭,或被“游人止步”阻拦,在你踏入故宫圣地之时,你便注定无法见到;这里被故宫人精心珍藏,悉心爱护,自紫禁城建成500余年来,从未开放,是世人眼中永远的禁地。  相似文献   

12.
孙旭升 《古今谈》2004,(1):54-55
我自幼住在杭州,西湖可以说是我的“百草园”;而山南湖北、苏堤六桥,又像是我母亲的房里,经常去走走,十分熟悉。但是对南宋故宫那样有名的地方,我却一次都不曾到过。是不知道它的所在吗,还是路远脚力有所不逮?当然都不是的;我只是以为,它历经战乱的洗劫,又有什么可看的?然而时隔几十年之后(约在1977年),杭州市科技作协组织大家到西湖南线考察,我也欣逢其盛,经过这一次实地踏勘,纠正了我多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王淼 《文史精华》2011,(7):58-63,1
单士元(1907--1998)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中的老实人。老老实实治学,老老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半个多世纪来,他是这样走过来的。他常说:“我半个多世纪都在故宫。故宫博物院的院龄,就是我的工龄。”实际上,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925年10月成立前10个月,他就已在故宫工作了。  相似文献   

14.
香玉 《神州》2014,(4):66-69
<正>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清入关前的皇宫,清入主中原后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作为中国现存的两座古代皇宫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以鲜明的满族特色著称于世。沈阳故宫占地六万多平方米,现在古建筑114座。在清朝,这里是皇家禁地,1926年始辟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沈阳故宫被联合  相似文献   

15.
故宫博物馆有着一个通俗的名字,那就是故宫或者是金銮殿。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对它是不生疏的。因为人们一看到故宫这个名字就自然想到这是一所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膏脂而修建起来的皇宫;曾经是封建统治者发号施令的地方,也是满足了各朝帝后无耻地享乐和私欲的场所。但在辛亥革  相似文献   

16.
琉璃构件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水、美观的特性,同时其使用也有彰显建筑等级的功能。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是全国仅存的一座具有典型民族特色和塞外风情的皇家宫殿,距今已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沈阳故宫保留着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建筑,因满族特有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沈阳故宫的琉璃构件也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作者四年间就故宫信息电子化有关专题的四次讲话,它从一个特殊的侧面展现出故宫博物院在这一文博新兴领域的建设总体思路和推进发展轨迹。其一论述了信息电子化在故宫全局工作和改革进程中的战略意义以及网站建设的原则;其二回顾了故宫信息电子化的总体思路和起步策略,小结了信息电子化基础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其三总结了故宫信息电子化总体思路中大视角、高起点的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指明了“数字故宫”的前景;其四以文物流通管理系统为例,再次论证了信息电子化对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严格管理和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指出这项工作在故宫已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文博界同仁关注、故宫人期望和投身的故宫改革,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情况下,正在由构想逐步变为现实。改革每向前推进一步,都体现了故宫博物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的风范,开拓创新的胆识、魄力和敢挑重任、知难而进的决心;也反映出国家文物局党组及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积极配合;更凝聚着院内外专家、学者及全体故宫职工的心血与汗水。作为改革第一阶段主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藉吴仲超院长诞辰百年之际,回顾了他在故宫博物院30年的工作,总结了他在工作中的贡献。首先,他注重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合故宫特点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其次,他在作好古建维护和藏品保管的基础上努力改变陈列形式;第三,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国内外足具影响的学术队伍;第四,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建院方针进行开创性的研究和实践,这也是新一代故宫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足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总之,吴仲超院长毕生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他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高尚人格是故宫人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20.
1933年之后,故宫博物院的工作重心和领导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文物的南迁和西迁方面,对于故宫北平本院的工作则不够重视、财务人力上支持也不够多。又逢日寇肆虐,在这样艰难的形势下,张庭济仍愿意来故宫工作,足见其勇气和用心。实际上,当时留守北平故宫的文物仍有许多精品,所以在日本侵略者觊觎故宫的形势下,留守文物与故宫古建筑的安全就面临着极大考验。所幸,在故宫总务处长张庭济的带领和故宫留守人员的努力保护下,故宫虽然经历了日伪宪兵毁书夺杂志运动、献铜献铁运动、院长之位争夺等数次风波,但并未遭受到巨大损失,故宫博物院也没有关门死守,而是灵活地利用社会上的人力财力维持其运转,同时呼吁名门望族、前辈学者等协助保护故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能在艰难的沦陷时期仍然能够组织测绘、陈列开放、工程维修、图书编辑出版、文物点查与保管等工作,实属不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