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垦村镇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在新编地方志特别是农垦师、团志中,给予应有的位置如实地记述是十分必要的。为编写《农八师石河子市志·村镇建设》,笔者曾走访农八师垦区部分村镇,了解它们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建设的历史和现状。现就  相似文献   

2.
<正>由梧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撰的地情书《梧州特色村镇》日前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全景式记录了梧州市特色村镇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内容,成为挖掘、传播梧州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载体,为宣传梧州发展成就、提升文化形象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梧州特色村镇》约30万字、收集图片240多幅,是梧州市首次以村镇地域文化为主题编纂的综合性地情书,其编纂工作掀起全市村志、村史编写热潮,一批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料得  相似文献   

3.
覃小华  李星明  陈伟  张祥 《人文地理》2022,37(3):118-130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即是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阵地。基于长江经济带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据,运用GIS技术及空间统计方法对三批次长江经济带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地域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索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空间格局呈现集聚分布形态,整体体现出以黔东南、滇西、湘西为核心的三足鼎立格局和“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特点;三批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布重心向西方向迁移,分布总体走向呈现逆时针旋转变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由“多个高密度核心区”向“一核多点”结构形态再到多核驱动的“多地开花式”演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冷热极化现象显著;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条件、人口分布状况、文化服务环境等因素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地域空间格局影响显著,且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差异。最后,提出长江经济带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格局优化及振兴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平 《区域治理》2022,(9):209-212
以科学谋划村镇环卫行业发展、合理布局村镇环卫设施、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提升环境卫生质量为目标,通过研究溧阳市村镇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终端等环卫设施布局建设及环卫运行管理情况,探索新时期村镇环卫行业发展需求,及时解决村镇环卫行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提出环卫设施建设和布局新思路,为全面提升村镇环境...  相似文献   

5.
休闲旅游重在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少数民族山区发展特色休闲旅游的优势便在此.本文以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分析少数民族山区发展特色休闲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探索打造品牌休闲游的可行路径,以促进少数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根据村镇体系的相关原理,以及寒地的特殊环境和现实问题,对寒地村镇规划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强化建设是其重要内容和任务,辽宁省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将化建设作为全省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辽宁省有670万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化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区域特色,并且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因而,少数民族化建设在全省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关于怎样进行民族化建设,本对此提出了诸多建设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边疆民族地区,既是国家的边疆地区,又是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区.由于社会历史等多种因素,边疆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生存和发展条件相对较为恶劣的边缘地区和边境地带,除部分边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较高外,绝大部分都处于前资本主义诸社会发展阶段.怎样使发展程度各异的少数民族社会摆脱历史所造成的脱胎差异,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跳跃式发展,创造与其它民族事实上平等的社会政治发展条件;怎样选择适合各民族客观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便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重要实践与探索内容,实践与探索的丰富成果也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谢热 《攀登》2000,(1):70-75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保证。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使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为我党整个干部队伍中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项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世纪之交,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球经济飞速发展,我们党和国家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历史时期,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也对少数民族干部历史地再次提出了比过去更高、更严的要求和标准…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村镇建设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村镇建设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普遍重视,各地认真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加大力度,真抓实干,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了村镇建设步伐,村容镇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村镇规划不断加强。各地充分认识到规划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作用,抓好村镇规划和规划的调整完善,使全区村镇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到1997年末,全区建制镇688个,集镇673个,其中,已编制或调整完善建制镇规划504个、集镇规划578个、村庄…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新方志应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和民族地方特色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志办公室马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至少地下资源很可能是少数民族物博。”那么,只有把“人口众多”和“地大物博”...  相似文献   

12.
苏南水乡村镇传统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斐  沙润  周年兴 《人文地理》2002,17(1):93-96
苏南水乡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地带。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建筑景观。该建筑景观的独特性体现在:顺应水势的空间布局;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建筑环境;简远清秀的建筑风格。然而,近年来,苏南许多水乡地区的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水乡村镇不断扩张,在实际建设中又缺乏长远的、综合的规划,从而造成传统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建筑景观面临困境。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形成的文化趋同现象也导致了村镇传统建筑景观多元化的丧失。因此,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精神、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分析了苏南水乡村镇传统建筑景观特征形成的文化背景,初步探讨了水乡村镇传统建筑景观的保护、继承与创新问题,提出传统建筑景观的保护原则(保护与人们生活的改善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对传统建筑景观分等定级的原则;积极保护与有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进而提出文化发展观,倡导创造有苏南水乡特色的绿色田园建筑景观。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迅速加快的进程中,开展村镇志编修,对于留存文化根脉、记录社会变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村镇志既要着重记述城市化进程中的基层经济社会变迁,也要收录村镇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习俗。其体例结构应"不拘一格",突出村镇特色。实际工作中,要将村镇志纳入官修范畴,加强管理协调与业务指导,整合社会力量,拓宽资料来源,提升志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聚居地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之一,大力开发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对于我国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海南省三亚市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为例,通过调研,总结三亚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策略,促使三亚坚持因地制宜、文化引领、科技赋能的原则,提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知名度,深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达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 黑龙江的少数民族,在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历史;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个性鲜明的少数民族民俗,构成了厚重、丰富、绮丽的黑龙江人文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现代村镇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农村村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发挥状况影响甚至决定着农民当前以及未来的生产、生活,决定着农村村镇的发展方向。使农村村镇建设与农村社会化服务建设结合,对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推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柳州少数民族文化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在落实国家政策、整理民族古籍、出版民族志书、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生态博物馆、开发民族风情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柳州市还应当在政策指导、组织保障、经费支持、措施落实、普及知识、加强研究和宣传、走民族文化与经济融合的特色之路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赫哲族聚居区域的基础条件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进行考察,抓准赫哲族民族艺术特色,对赫哲族艺术小镇旅游模式的相关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与研究,明确特色艺术小镇的定位,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提出建设赫哲族艺术小镇的构想,希望能够推动赫哲族聚居区域民族艺术小镇的旅游模式的研究与建设,为市民提供周边游、周末游、艺术游、亲子游基地,进而通过艺术的力量,为赫哲族村镇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当地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韩梦雪  冯娜 《旅游纵览》2023,(5):154-157
夜间旅游是构建城市旅游品牌、提高城市旅游吸引力、拉动夜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是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休闲体验、品味文化、放松娱乐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辽宁省大连市夜间旅游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剖析大连市目前夜间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定相关政策,打造夜间旅游综合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开发夜间旅游产品,打造夜间旅游品牌;依托当地文化,实现文旅融合;以市场为导向,抓住关键消费群体五方面规划和助推大连市夜间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9月21-24日,中国乡村复兴论坛走进素有"东方太阳城"美称的日照,结合滨海城市特色,设综合、民俗、乡游和扶贫四大板块内容,邀请国内外知名乡村建设代表和专家学者、基层政府部门领导、乡村创客等,精心选择国内外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展开讨论交流。本次峰会是继河南新县西河村、贵州桐梓中关村、贵州台江交宫村、红阳村之后的又一乡村盛事,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近400名从事村镇经济、乡村遗产、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创、建筑实践等学者、建筑师,以及投身乡村建设工作的政府领导、企业、公益基金会及一线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