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迁移     
“我叫索娜央吉.今年74岁了.我老家是工布(林芝地区)那边的.10岁的时候到拉萨。刚到拉萨的时候,在我眼里.拉萨很繁华.拉萨也很凄凉,我看到琉璃桥下到处是污水和大便.脏得不行。乞丐和流浪汉晚上睡在桥底下,我看到过有冻死饿死的人挺在那里,好心的人在尸体上挂上一条哈达.  相似文献   

2.
《山茶》2010,(6):158-159
当飞机缓慢下降.穿过厚厚的云层.成都!这个我曾经生活过五年的城市.时隔3年后我再次回来了.它依然那么潮湿,依然那么安静.一股熟悉的味道涌入我的口鼻。使我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3.
金马奖的颁奖现场.阮经天扛着赵又廷柏人形立面饮料广告牌上了台。“不好意思,我今天带了我兄弟一起来.我代他自我介绍。”——他随即开始模仿赵又廷,“大家好.我是mark赵又廷,take a break.休息一下。”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盛世里.我与修志工作结缘.它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与内涵。 我于1984年开始从事方志工作。是年3月.尤溪县人民政府成立尤溪县志编纂委员会.接着组建其办公室.开展修志工作。当时.我在县农业部门.有幸应邀参与制订修志工作方案,担负农业部门志稿的主笔.虽属兼职,却从此与方志结下不解之缘了。  相似文献   

5.
编辑手记     
《山茶》2011,(5):43-43
图片编辑是摄影师作品的幕后英雄.他们检视每张照片,挑出每一处纰漏.找出可改进的空间.之后动用手头所有资源进行修改.并对摄影师进行指导和启发。戴维.L.阿诺德是图片编辑精英中的精英。他是个不易取悦的人,但即便其批评言辞不甚中听.我仍然相信他的判断力。当他告诉我.说我拍的某张照片颇为经典.我也选择相信。  相似文献   

6.
江南寻梅     
李玉祥 《旅游》2008,(4):60-63
说来正好一年整.去年也就是这个时候.春寒乍暖时.回南京带父母去南京东郊梅花山赏梅。在梅花山,我恰巧碰上从北京自驾车来江南赏梅的著名国画家陈平.对梅花十分钟情的他竟然如此抓狂.带着夫人和孩子一同来赏梅.他的举动也就促使我再次将江南几处赏梅区从新巡礼了一次。我赏梅的线路自然从我的家乡南京梅花山开始.  相似文献   

7.
寒冬的风在石楼的外面旋转呼啸着,夜.静极了.只有风.古老的风,让我细听着它们的祈祷.风在冬日黑色的田野猎猎回响.在夜晚激烈地呼吸着。我裹紧外婆留下的尼泊尔薄呢披毯.嗅着上面残留着的外婆温暖的气息.来到石楼顶上.久久地感受着夜风那紧密的拥抱,在夜风的摇曳中.我出神地眺望着山下河谷中的拉萨.那些彻夜不眠的街灯.从这夜望去,好像酥油金灯交织的河,而遥望中的拉萨.从我的心灵深处.恍若绽开的神圣的花蕊……  相似文献   

8.
我叫爱新觉罗·连绅.有很多人一听我的姓名,就问我跟清代皇室有没有关系。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告诉他们.我的祖上是清朝开国元勋的豪格。从豪格被封为武肃亲王后,我的家族世代袭亲王爵位.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我的玛发(满语爷爷的意思)善耆被封为肃亲王爵。  相似文献   

9.
穆冉 《南方人物周刊》2010,(45):124-124
你要是想听实话,我就告诉你,我他妈烦透了这事!票房这事跟导演有关系吗?我是个种萝卜的,不是卖萝卜的。别跟我说首周票房1.7亿破了多少纪录.我对这个结果还真是不满意!要是真有人在打击盗版这事上来劲,我首周会只有1.7亿?!  相似文献   

10.
国宝为证     
一个来自台湾的13岁孩子曾经对我说.他喜欢台北故宫.最喜欢看的是《富春山居图》.喜欢它的构图.它的颜色,真是棒极了。我惊讶13岁的孩子会有这样的鉴赏力.但我还是问了他我更关心的一个问题,你知不知道那图还有一半,叫做《剩山图》?他睁大眼睛,说.我从没见过?在库房里吗?我说.不是.在大陆……1948年,645,784件因战事被迁至南京的故宫国宝.最终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携至台北.从此一宫文物分藏两地,台北故宫博物院在17年后诞生。  相似文献   

11.
我记得很清楚.2002年.外公去世那天,正值我期末考试。天空一如既往的阴霾.班主任神色凝重地说:你家出事了.回去吧:到家的时候,外公还在床上痛苦地呻吟,医生说血管已经硬化,针一去就破。我们跪在他床前,表哥歇斯底里地哭,我跪在表哥旁边,挤不出一滴眼泪。我低着头,记起很多事,这些事在我心里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12.
我到南美洲中部的玻利维亚旅游.玻利维亚的首府巴拉斯之行.使我印象极深.特别是拉巴斯的双色水晶.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拉巴斯人对家乡荣誉和对做人底线的坚守。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肖像     
十几年前.差不多是在当时中国摄影界的舆论经常指责什么“边疆热”,“西藏热”的时期.我开始踏上了西去之路。之后几年.我有了《天莽》和《藏人》两本影集。许多朋友都劝我见好就收.不要一年年地再跑西藏了。年迈的父母更是语气强硬。这也难怪.有几回进了藏北.实在没地方去打电话.遇到了大雪灾.家里一个月都没有我的音信。  相似文献   

14.
《旅游》2005,(4):25-25
我爱《旅游》,我也爱旅游.1979年.我有两件喜事,其中一件就是结识了《旅游》.  相似文献   

15.
1982年初春,天气仍是乍暖还寒.我从武汉到了北京,揣着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的通知走进位于香山的昭庙.向在这里举办的茅盾文学奖评选读书班报到。记得首先接待我的是作协创研部主任谢永旺,他除了表示欢迎外就是向我交待读书班的任务,接着.就分配一批让我读的长篇小说。于是,我还来不及环视一下周围的环境,也来不及打听一下读书班内有哪些成员.就开始了工作——因为我是最晚一个报到者。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兴奋,又是那么陌生。  相似文献   

16.
我的籍贯甘肃省秦安县地处今六盘山西麓.六盘山古称陇山.其地域统称陇右。陇山,实际上是龙山的转音.可能古人认为.中华祖龙是在陇山生成、腾飞的,而我想这个所谓“龙”.应该就是指生活在陇山地区.并以龙为圜腾的伏羲.女祸部落联盟集团,也正因为这层关系,我对龙文化比较感兴趣.并试写了这篇习作,以请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7.
我当时就下决心.我今后从事的工作一定是要研究人的.但是又不会站在人群中间挨打,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的这个目标已经完美地实现了。  相似文献   

18.
石岳文  曹蕊 《旅游》2003,(5):14-19
公元2003年4月7日下午.我刚刚在北京温暖的办公室打开电视机,一幅非常非常熟悉的画面突然跃入我的眼帘——巴格达卡迪西亚阅兵广场,画面是通过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可视电话同时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电视台的直播节目中.尽管不是十分清楚.但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驾着坦克在萨达姆总统巨手握住的两把宝剑下晃来晃去的镜头让我顿时木然.我似乎难以相信.眼前的画面真的就是我不久前还天天路过的地方吗?此刻,我再也无心干别的.脑子里想的全是熟悉的伊拉克。  相似文献   

19.
为 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徒步虎 跳峡很容易吗? 嗯………现在徒步虎跳峡是比过去容易多了.但对我来说,并不容易……… 那么。为什么要叫“简单”的虎跳峡呢? 因为.因为那是我的虎跳峡.是我“简单”走过的虎跳峡! 我是灯泡我怕谁 刚从泸沽湖回来.一大旱,趁着人少照照丽江古城.一回客栈,就被催着收拾行李跟几个广东人去虎跳峡.太匆忙了.就算我很固执地想在雨季走一趟虎跳峡.怎的也打算歇一天再走。犹豫了好几下.还是决定上路了.五分钟收拾行李.两分钟吃早点,想必有忘带的东西,哎.就这样上路了. 同行的是两对鸳鸯.pet…  相似文献   

20.
西塘这么比较出名的古镇.本不是我特别中意的目的地.概因周庄的过度商业化.连带让我对交通方便的西塘也有这样的担心。既然顺路经过.还是做了一个短暂停留.而西塘轻易就将带着偏见的我俘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