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税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向农民征收农业收益税的内容主要是征收救国公粮,救国公粮是抗战时期根据地居民的一项主要负担。从法理上看,救国公粮的征收标准以统一累进为原则,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这一原则并不起作用,即救国公粮征收主要依靠政治动员来完成。皖南事变前,一些基层干部为了超额完成公粮任务,曾侵害了部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对交纳救国公粮一度产生了抵触情绪。皖南事变后,一方面,边区不断地修正公粮征收条例,改革征收办法,使各阶层的负担趋于公平合理。另一方面,为了彻底解决救国公粮征收中的一些弊端,从1943年开始边区试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没有在边区完全推行开采。农业税的征收是一个与农民负担休戚相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在敌后根据地中最早实行救国公粮制度。在整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救国公粮先轻后重,最后又有所减轻。早期过于仰赖外援,当外援突然断绝之后,救国公粮不得不临危受命,以解财政危机。在中共的意识形态里,救国公粮是按累进征收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基本上依靠政治动员来完成,累进条例成为具文。1941年公粮畸重,政治动员遭遇其极限,于是在村和乡的层次上引入民主评议,以此消解公粮畸重问题。但由于公粮在县级层次上的分配不均,村和乡的民主评议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1943年之后,公粮征收逐步走上进行土地调查、强调累进的农业累进税轨道。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构成了华北抗日根据地新的社会经济背景。晋察冀边区政府正是通过统一累进税和减租减息两个政策来汲取资源,以争取地主和农民的支持而进行持久抗战。统一累进税的负担面达到了80%左右,原来不承担赋税的贫苦农民也承担了统一累进税。就其实际效果来说,减租减息在统一累进税之后被赋予新使命,可以视为是对缴纳统一累进税的农民的一种补偿。地主处于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的双重夹击之下,游走于去地与收地之间。统一累进税和减租减息的实施过程中充斥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政府努力平衡地主与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增加农业产出这一点上,统一累进税和减租减息达到了融合,既扩大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晋察冀乃至华北敌后的持久抗战。  相似文献   

4.
王学敏 《沧桑》2008,(3):63-6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对根据地社会进行了变革与整合。根据地的建设,尤其是在财政税收制度上实行统一累进税,是财政税收建设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这项政策首先在晋察冀边区实行成功后,又推行到晋冀鲁豫、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统一累进税分级次,分税率统一征收,是一项新民主主义的财政经济政策,是中国税收史上的一大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李娜娜 《沧桑》2009,(3):42-43
文章详细介绍了抗战时期中共在晋西北根据地的公粮、村摊款、田赋、工商税、战勤与劳力等负担政策的演变及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代史研究》2023,(4):78-78
周祖文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98元该书以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救国公粮为研究对象,通过展现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山东抗日根据地和晋冀鲁豫边区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征收救国公粮的不同面相,以及在救国公粮的保管、运输和支付上的不同做法,阐释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征收救国公粮过程中呈现的复杂的实践形态,既呈现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同,也希望呈现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不同。值得一提的是,  相似文献   

7.
公粮是抗战时期国家以实物形式发给公教人员的物价补贴,是抗战时期物价粮价高涨,公教人员薪俸所入不足维持其生活下的产物。中央公粮、省级公粮、县级公粮,均经历了一个不供应到少量供应再到尽力多供应的过程,公粮来源、供应对象、供应标准日益规范和完善。中央公粮最初仅在四川一省试办,后发展到后方各省;省级公粮则在各省田赋征实总额30%内划拨,如配拨军粮后不敷支拨,由国库拨付代金;县级公粮从1942年度起随田赋带征,以不超出征实额三成为度。在抗战特殊时期,公粮虽供应不多,但对保障公教人员队伍的稳定,对争取抗战胜利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然对这种作用不宜评价过高。  相似文献   

8.
成功动员农民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本文在分析1940-1944年晋西北征收抗日救国公粮后认为,在抗日根据地时期,中共就已经以村庄为中介,巧妙地利用征收公粮的契机,通过把村庄作为公粮征收单位,构建了一个个"封闭的村庄",并充分利用"封闭的村庄"内部的宗族、租佃关系等矛盾,成功地将国家与农民勾连起来,从而充分地动员了农民。  相似文献   

9.
1942年“五一”反“扫荡”,是抗战时期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血色一页。冀中军区是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个二级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下属5个军分区,1938年10月最盛时拥有44个县(其中22个县完全控制)800万人,部队6.3万人。  相似文献   

10.
论晋察冀边区的社会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如何动员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投身到抗日战争及社会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去,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学术课题。无疑,中共采取的减租减息、统一累进税等改革措施,对于调动农民的抗日积极性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其他方面社会改革的作用也不能忽略。笔...  相似文献   

11.
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这是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对共产党根据地仅有的一次集中、大规模的采访活动。"这是国民党将近五年来禁止中外新闻界访问解放区的第一次突破。"中外记者的采访报道从不同的视角,客观地报道了共产党抗日武装以及根据地的真实情  相似文献   

12.
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肖平一冀中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平原根据地,它位于河北省中部,平汉、北宁、津浦、德石4条铁路干线之间,总面积约为4.5万平方公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全区共有近50个县,8000多个村镇,近1000万人口。冀中...  相似文献   

13.
正晋察冀边区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由于处于敌占领区心脏地带,共作战32000多次,歼日伪军35万余人。区内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岳地带。晋察冀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全国战略反攻和进军东北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相似文献   

14.
我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活动越来越坚强,人民战争高度发展,已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日本侵略军视其为心腹大患,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下了最大的决心,要把冀中根据地摧毁。他调集了5万余兵力,从1942年5月1日到7月1日,对冀中进行“十面出击”、“铁壁合围”大扫荡,寻找我们的主力,捕捉领导机关,妄图达到“确保”冀中,把冀中乃至华北变成他“支援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史料记载:“1933年2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继之也成立了川陕省财政经济委员会……苏区政府为了根据地的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胜利,在财政经济委员会下设工农税务局,并制定了《川陕省苏维埃税务条例草案》实行统一累进税”。“各场市将收税款及发出之三联单存根数目报该县分局……”。  相似文献   

16.
何孔蛟 《安徽史学》2021,(4):86-95,116
抗战时期,新桂系主政安徽,建立了以皖西为核心的大别山敌后游击根据地.新桂系借鉴治理广西经验,结合敌后抗战实际,加强根据地建设,使根据地在敌伪环伺的险恶环境中,一直坚守至抗战胜利.大别山敌后游击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战略震慑作用,牵制了日军兵力,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打击了日军有生力量.但由于国民党政权自身的局限性,根据地内党政协同不够、派系斗争激烈和民众动员工作的有限性,使根据地未能持续发展壮大,逐渐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7.
正抗战时期,有一个地方被誉为太行山根据地的"小上海"。这里是敌我双方进行经济战的最前沿,根据地党政军机关开设的公营商店、冀南银行分行,形形色色的商贩走卒,乃至一些日伪特务、汉奸都聚集在这里。在贸易来往中,敌我双方悄然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粮食战、货币战、贸易战。这里堪称"小地方,大舞台",从敌我双  相似文献   

18.
牛双跃 《中国钱币》2005,(1):54-57,60
冀中,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平汉、平津、津浦、石德四大铁路干线之间,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冀中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9年7月冀中突发特大洪灾,日寇趁机四处掘堤,助长水患,妄图断我冀中军民生路,扼杀冀中抗日根据地。我冀中党政军民立即动员起来,护堤筑坝,募筹粮款,紧急救灾。9月,冀中政治主任公署决定各县普遍建立农村合作社,实行生产自救。同时为配合边区的货币斗争,弥补边区银行票币流通不足,防止敌人的扫荡及敌伪货币对冀中各县物资的掠夺,边区政府批准冀中各县发行冀中区农村合作社流通券,以巩固边币金融阵地。1…  相似文献   

19.
周浩集 《沧桑》2013,(2):29-31
抗战时期的"精兵简政"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采取的"十大政策"之一,也是抗日民主政府的重要工作原则,它的成功实施减轻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负担,进一步密切了党同群众的关系,清除了官僚主义的病源,提高了边区政府的行政效能,为抗日根据地度过严重的困难时期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总结这一政策成功实施的基本经验,能为我国今天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与人员的精简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编地方志在中共党史和社会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运用集体传记研究法和计量统计研究法来分析冀中地区各县的新编地方志,可以得知: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代际流动的机制运行中,父辈职业情况对子女职业情况的影响是比较微弱的,社会流动的先赋性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而后致性因素的作用则大为增强,折射出冀中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社会开放程度是比较高的;与此同时,冀中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代内流动属于制度变革下的代内流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这种代内流动机制运行的主导性动力,而且拥有一定教育背景的知识分子也在这种代内流动机制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