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戊戌维新轰动国内外,在南洋新加坡等地也有强列反响。这在其时新加坡华人维新志士邱菽园等的活动、言论,特别是作为他们喉舌的《天南新报》中有鲜明反映。惟资料零碎,而《天南新报》发行于百年前的新加坡,传到国内并能保存至今者迄难一见①,故国内外某些论著对此虽偶...  相似文献   

2.
2002年2月初,我到新加坡去探亲,听说这里有个“晚晴园”,孙中山当年曾经居住和工作过。人们都知道,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大约20年之久,在日本、美国、南洋(即东南亚)、欧洲各国华侨聚居的几十个城市,风尘仆仆,奔走呼号,争取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和帮助。不过,关于孙中山在新加坡的活动,一些传记中大都记述得很简略,因而,我对“晚晴园”发生很大兴趣,三次前往参观采访。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颜氏公会向曲阜市颜子研究会订购的 10 0 0册《新编陋巷志》及 2 0 0 0册再版古本《陋巷志》 ,近日运抵新加坡。《陋巷志》是记载颜回及颜氏家族历史的专志 ,该志始修于明代 ,后多次重修。《新编陋巷志》于 2 0 0 2年 10月由曲阜市颜子研究会委托曲阜市史志办公室重新编纂 ,齐鲁书社出版发行。《陋巷志》出口新加坡$曲阜市史志办公室  相似文献   

4.
<正>新移民问题是近年来华侨华人研究的热点之一,((1))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也因其特殊性引起不少学者关注,[1]最新出版的《新加坡与中国新移民融入的境遇》便是代表作品之一。本书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游俊豪为马来西亚华人,长期居留新加坡,并兼任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馆长,他不仅深受新马华人文化浸润,又因工作及生活原因接触不少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其研究视角明显不同于中国学者,既有旁观者之冷静客观,又能推己及人、与研究对象同理共情。  相似文献   

5.
赵颖 《丝绸之路》2012,(20):53-58
在南洋诸国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中,新加坡有大量华文旧体诗文本,但华文旧体诗论述极少。事实上,新加坡旧体诗的作者,主要由新加坡的“过客”、新加坡的“流寓”者和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三类人构成。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传播途径有报纸及其副刊、诗集、社团传播和网络传播。通过对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文学史定位及其价值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新加坡华文旧体诗是海上丝绸之路华文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旧体诗海外创作的行为意义大于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文通过对《南洋商报》刊载抗战电影传播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梳理了自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至1942年新加坡沦陷这段时间内,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过程、接受程度及产生的深刻影响。结果显示,在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至1942年2月15日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一批优秀中国抗战电影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新加坡本地出版的《南洋商报》刊载的相关抗战电影信息,生动纪录了这一段时间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历程。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鲜明呈现了中华民族海内外同胞同仇敌忾、全民族投身抗战的时代景观,同时也积极肯定了华侨对中国抗战胜利所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黄孟文先生祖籍广东梅县(今梅州市),193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是一位有着华人血统的新加坡公民。他在六七十年代先后获得南洋大学学士,新加坡大学荣誉文学士与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的学位,是一位知识渊博、通晓中西文化的学者。现为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亚洲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世界华文作家协会新加坡分会会长、新加坡狮城扶轮社创社社长、《新加坡作家》双月刊主编。  相似文献   

8.
《旅游》1998,(2)
拍卖在新加坡您有兴趣购买LeeManFong的画吗?您是否在寻找一件闯南洋的中国人留下的银器首饰?您准备开始收藏乾隆时代的红釉瓷器吗?到新加坡来看看吧,她必能满足您的需要。新加坡在演变成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的过程中,她的文化艺术事业也随之兴起。过去的几...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成立五周年以来,在推动学术研究,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为了纪念该会成立五周年,出版了《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五周年纪念特刊》。特刊登载了新加坡社会发展部长黄权诚,社团领导,各国研究机构、团体、  相似文献   

10.
陈楚楠,原名连才,福建厦门禾山人,1884年出生于新加坡的一个富商家庭。他是最早加入革命党的南洋华侨之一.也是新加坡最早支持革命的华侨,在反清斗争中做出的贡献又十分突出,因而被孙中山誉为“南洋革命第一人”。陈楚楠早年追随维新派.后来逐渐转变为坚定的革命党人。他曾任新加坡同盟分会会长,并且创办《图南日报》等革命报刊,还筹款接济革命,安置革命党人,为辛亥革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在今年7月开办“当代中国研究硕士(MasterofArtsinContemporaryChina)”课程。这是一个由中文系主导的跨学系、跨学院的双语课程。该校中文系系主任李元瑾副教授表示:“这是东南亚地区第一个特别针对当代中国发展所设计的研究生课程。我们将在‘经济与商业、政治与国际关系、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1月6日至8日,以“迈向21世纪的海外华人社会”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举行。这是新加坡南洋学会为纪念该会成立50周年而举办的。南洋学会于1940年3月17日成立,是东南亚华人最早的研究南洋问题的学术机构。半个世纪以来,该学会以“研究与发扬南  相似文献   

13.
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江苏省历史学会、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江苏省中国现代史学会、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南京中华民国史研究会等六个学术团体,于1986年11月8日起在南京联合举办为期五天  相似文献   

14.
张清江     
张清江,新加坡新闻工作者、东南亚史研究者。祖籍中国广东潮安。1930年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1948年新加坡华侨中学初中毕业后转读英校,1951年英校毕业后曾执教数年。1956年进新加坡南洋大学史地系。1959年毕业后留校任南洋研究室助理员一年。其后到《星洲日报》工作。现任《南洋·星洲联合早报》执行编辑。业余从事东南亚史地的译著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列举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典藏中华传统史籍"二十四史"之线装版本的情况,并且指出这些版本主要来自中国内地;本文还专节研讨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典藏之明代手抄本《史记》的产生与流传情况,以及它在文献、版本及书法等学术领域的重要价值。由此显示,新加坡诸图书馆的汉文史籍书藏不仅为数众多,而且质量上乘,表明那里是中华传统文化丰厚的积淀宝地。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曾经属于个人的史籍,其辗转过程必然与其曾经的主人之命运息息相关,寻觅史籍背后的史迹,就能勾画成一幅长卷的学人负笈奔波图,从而生动地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有一种人见人爱的魅力,这种魅力就像马六甲海峡的水,滋润着南洋这个美丽的岛国。又因为它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去西来的航海要道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了远洋商船的驿站。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4月7—8日,"东南亚与冷战:新档案与新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印尼、越南等国的学者。南洋理工大学历史系主任龙仕瑞(Joey Long)主持了会议。围绕会议"新档案与新视角"的主题,与会学者的发言分为两类,一类以介绍近年来东南亚冷战档案的收藏、解密、搜集为主,并简要说明研究利  相似文献   

18.
11月6日,李光耀之女李玮玲在英国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上透露了父亲患有周围神经病变,并在两年前已有步伐不平稳症状的消息。据她说,父亲一直坚持每日3次在跑步机上练习行走,尽管病症已经影响了他的神经系统,他在受邀参加新加坡国内外访问和参加对话时,始终保持着“顶尖”状态。据新加坡《海峡时报》近日报道,李光耀本人也在参加一次植树活动时对记者说,“我毫不怀疑,这一切不会影响我的精神、意志,也不会影响我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作为独立于中国文学之外的新加坡华文文学 (以下简称新华文学 ) ,在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中 ,在经历多次起伏、迂回曲折的发展后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地域色彩 ,并成为其国家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华文学的发展 ,离不开当地报章文艺副刊和文艺期刊的培育 ,它们在传播新华文学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报章副刊 ,更是文学创作者不可或缺的发表园地。新加坡的报章文艺副刊 ,一向都是文坛的重镇 ,而文艺副刊又多集中在以《南洋商报》为首的四家华文日报上。1《南洋商报》刊出的纯文艺副刊有三种 :《新年代》、《星期…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 《世纪》2023,(5):66-73
<正>(一)海水到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花踪这一辑五篇父亲的小文,都与戏剧有关。前四篇写于青年时期的新加坡,20世纪40年代,大约可管窥新马戏剧的发生。《南洋年鉴》——由南洋商报编纂,1939年出版,再于1948年续编,终至1951年出版,专辟“话剧”一节,记录这新文化出世新加坡的背景。溯源到1932年“青年励志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