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姚晓璐 《沧桑》2014,(4):45-47
整个道清铁路的历史就是归还债务的历史,该条铁路本是英国福公司自筹自建的一条运矿专线,铁路多经山谷,沿线物产不丰。福公司怕养路费用无着,通过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将铁路借款赎回;后因路收无多,为扩充营业以归还债务,清政府又多次借债。这些债务多在民国十五年后因国内局势动荡而停止还本付息,积欠甚巨,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道清铁路的债务问题才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雷颐 《炎黄春秋》2007,(10):70-73
中国传说中早有“顺风耳”的神话,表达了古人对万里之遥却能瞬问互通消息的盼望;早有关于“日行千里”、甚至“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种种故事,表达了古人对万里之遥却能即刻到达的憧憬。  相似文献   

3.
我国债券的发行始于19世纪末。盛于民国时期。解放初的1950年,新中国发行了第一期人民胜利公债。从1954年起,到1958年,又陆续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958年后,受当时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思想限制,停止了公债的发行。改革开放之后,冲破了过去的思想束缚,债券进入鼎盛时期,发行量不断扩大,债券种类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吕玉祥 《神州》2013,(36):27-27
图珲地方铁路是吉林省第一条地方铁路,线路等级为地方铁路Ⅰ级,正线里程80.796km。中俄珲卡铁路起至中国图珲铁路珲春站终点为俄罗斯卡梅绍娃娅站。1996年10月30日,中俄珲卡(中国珲春—俄罗斯卡梅绍娃娅)口岸铁路完成接轨。2000年2月25日首次实现国际联运过货,2001年10月正式通过国家海关总署验收,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一级客、货口岸铁路。为了加快东北东部铁路建设和提高中俄铁路交通的运输能力,预计将在2014年对本线路进行扩能改造,现就珲春地方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设计方案对环境影响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晚清铁路外债观初探——以芦汉铁路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晚清铁路外债举借过程中,洋务官员逐步有了成型的、带有明显思想倾向的外债观,芦汉比国债款交涉是典型的蓝本。其核心是在依赖心理驱动下生成路权与债权交换的主导思想。在体现外资合理性的同时,也暴露出排斥商股、模糊抵押权限、利用外资形式偏执等诸多偏差,表现出近代国人在利用外资上排拒与依赖并存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6.
袁畅  金锦花 《神州》2013,(21):139-139
与学生韩语教学不同,赴韩劳务人员韩语教育对韩国语的教学要求更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主要探讨赴韩劳务人员学习的特征及针对劳务人员韩语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玉 《安徽史学》2015,(4):25-32
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刘锡鸿都是晚清较早"接收"铁路知识的官员之一,但他却提出25条理由反对中国修筑铁路,从而以"不接受"铁路闻名于时。他的论据在于中国不具备兴办铁路的政治与社会环境,缺乏相应的经济与文化基础。对此,不能以"保守"简单定性,应当看到刘锡鸿对于西学知识的认真思考和理性抉择,进而理解近代国人在接收与接受西方事物方面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张文国  李国亮 《沧桑》2009,(4):86-87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补充用工形式,在我国最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特别自《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劳务派遣更是异常火爆。事实上,劳务派遣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由于劳务派遣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有关法律制度还极不健全,这种新的用工形式往往被许多劳务派遣单位当作获得高额利润的工具,而用工单位则更多地以劳务派遣来规避法律责任、逃避法律风险。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如何完善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提出一些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9.
铁路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晚清几乎所有的重臣都关注、经办过铁路。然而,来自西洋的铁轨之声,却是世界文明送给晚清的一场无法抹去的惊梦……一、铁轨声惊醒了大清酣梦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铁路在英国通车营业。40年后,这“洋玩意儿”出现在中国。“同治四年(1865年)七月,英人杜兰德以小铁路一条,长可里许,敷于京师永宁门外平地,以小汽车驰其上,迅捷如飞”。当时“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犴,几致大变”:  相似文献   

10.
提要:近年来,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博物馆开始使用劳务派遣讲解员,这种用工形式涉及到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讲解员和博物馆三方的责权利。笔者结合近两年的博物馆劳务派遣讲解员管理工作实践,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就博物馆劳务派遣讲解员科学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赵翼通过颂天命、颂皇恩、颂盛世、颂仁政、颂《明史》、抑胜朝、回护本朝之短等方式来颂清,又通过在叙事曲折之中微露真意、在考论史事之中讽喻当朝、在揭露社会矛盾之中批判当朝弊政等方式来刺清。他在颂清与刺清之间的彷徨,是文化专制与良史操守之间的内在紧张、皇权崇拜倾向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超越前代"思潮对读书人时代自信的激发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赵翼以显性的方式颂清,以隐性的方式刺清,既与他置身于"文字狱"酷烈的乾嘉时代有关,又与他内心深处对清朝的认同甚至崇拜有关,还与读书人在检讨历史时油然而生的时代自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程红 《安徽史学》2004,(5):87-91
在近代中国,首先提出建设中国铁路的是洪仁玕,但格于时局未能实行.接着西方列强也提出了修铁路的要求,同样也未能允准;19世纪70年代初,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私自修建的吴松铁路甚至被清地方当局购买拆毁.在"两宫也不能定此大计"的朝野守旧氛围下,李鸿章、郭嵩焘、丁日昌、刘铭传等淮系要员,能够因时乘势,互相呼应,放胆直陈,掀起了建设近代铁路的争议,并在随后的实践中付诸实施,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陈婷 《区域治理》2021,(1):170-171
工程环境监理对有效控制高速铁路施工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城际铁路在施工期具有施工点位多、呈线性分布、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涉及生态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振动环境影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新建安顺至六盘水铁路工程环保监理工作开展的启示作用,希望环境监...  相似文献   

14.
15.
田广银 《黑龙江史志》2013,(21):267-268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订,以使其更加规范有序,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的作用。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和用工方式,是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实现形式之一,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大学生也要正确对待劳务派遣,调整心态,转变观念,利用规则,趋利避害,尽快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相似文献   

16.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帝国主义从俄国获得了中东铁路南部支线即南满洲铁路铺设权。此后,南满洲铁路和中东铁路成为日俄势力在中国东北地区冲突、竞争的象征。为争夺中东铁路承担的物流运输以有效地牵制或削弱苏联势力,日本着手铺设拉滨铁路。1934年拉滨铁路完工后,逐渐发挥预期效果,承担不少物流运输,而中东铁路的经济功能随之下降。由此可知,拉滨铁路的铺设目的,就在于牵制中东铁路以减少苏联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势力。  相似文献   

17.
张德创 《神州民俗》2010,(4):100-102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的用工形式,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推崇。近两年,我省有的民营企业也在开始尝试这种用工形式,在享受到了这种用工形式好处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随着劳务派遣制的迅速发展,由派遣制员工特殊身份引发的员工的有效管理问题也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了很多企业管理的难题。本文试图在分析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现存问题后,从建立激励机制、改善组织环境等方面提供以下建议仅供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保卫铁路利权的思潮蓬勃发展。受此影响,清末史官恽毓鼎对铁路形成了三点思想认识:(1)注重探索铁路的多样性功能,包括国防、赈灾和发展商业等;(2)提倡由中国人自行筹款修建铁路;(3)主张官督商办模式下的多方面协作。此三种思想代表了当时一般士大夫对铁路的认识、认知水平,极大的影响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文基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国际移民组织等机构的数据,重点从国家、地区及多边三个层面,对国际社会有关劳务移民的国际合作以及移民工人权益保护的治理实践进行考察,并对于未来全球劳务移民治理发展趋向加以展望。在国家层面,各国政府通过建立有关劳务移民的法律框架,推动国家间协议以及参与多边体系治理合作等方式维护移民工人权益。在地区层面,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正式区域性组织和非正式机制,积极推动区域内有关劳务移民问题的对话、协商和合作。在全球层面,国际上有关劳务移民的国际公约及法律文书代表着多边倡议,国际劳工组织也致力于政策制定以实现所有移民工人利益的最大化。全球劳动力的流动是全球化未完成的事业。随着当今国际迁移的性质和组成日益复杂,移民治理过程中的国际合作与移民工人的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步完成对东北的军事占领,为了掠夺整个东北的物产资源,为其侵略战争服务,在东北大肆修筑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同时,日本关东军妄图以黑龙江为战略后方,做好对苏作战准备,永久霸占中国,沿东北与苏联的边界,根据地理位置、战略意义划分为4个正面战区,修筑"国境阵地"等浩大的军事工程,以实现对中国进行更大规模的掠夺,支撑其侵略战争。关东军从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中等地先后征集劳工,修筑公路、铁路、军事基地。广大劳工被迫从事无偿、繁重的、没有生命保障的苦役,生活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很多人冻死、饿死、病死、被打死。特别是军事工程完工后,为保守工程秘密,许多无辜的中国劳工被残酷杀害,以至各地出现了许多"万人坑"。在黑河市爱辉区纳金口子村西的公路旁,就有一个中国劳工万人坑,那里成为中国劳工的最后归宿。在"万人坑"附近,日本侵略者欲盖弥彰地立一座碑——殉职劳务者之碑,昭示着日军的血腥暴行和赤裸裸的侵略行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