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方人物周刊》2010,(23):22-37
本刊编辑部 这是本刊“军阀系列”的第一篇。我们试图通过这样一个特殊人群,重新打量中国现代史。  相似文献   

2.
从日军侵晋之后到阎锡山集团在晋覆灭之前,阎锡山的“十三高干”是山西社会颇多议论的一个话题.现在对此作一介绍,不仅能使读者了解阎锡山统治山西的一段重要史实,更能了解其中的不少历史内幕.产生背景“十三高干”事实上是指同志会的高干委员会,它的产生是有背景的.1931年日军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并逐步侵占热河、冀东和察北六县,并通过其驻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宁夏、阿拉善旗.额尔济旗和太原等地的特务机关;扰乱后方,以配合日军向绥东进攻.日本侵略的魔爪就要伸到山西来了,感受到此种威胁的阎锡山不得不高喊“自强救国”,并写过“非自强无以抗日”的话(未公开).面对如此严重形势,阎锡山想到1936年初红军为抗日从陕北渡过黄河东征到山西的凌厉攻势,想到蒋介石借红军东征之机派人山西5个师,在红军于同年5月撤回陕北之后蒋军仍赖着不走,他感到日本人、蒋介石、共产党都是自己的大敌,但他无力消灭任何一方,更不能同时与这三方面作对,只能在三者之间周旋.或在三者中至少与一方结盟,  相似文献   

3.
赵理中 《文史月刊》2003,(12):23-26
抗日战争中,山西的牺盟会和新军为山西及华北的抗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业绩永垂青史,为后世所传诵,战斗在二战区的政治交通局,在战火纷飞、交通隔绝的情况下,为二战区司令部、牺盟会、新军及其下属机构沟通联系、传送文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于研究山西抗日战争史和牺盟会发展史来说,这段经历应该记载下来,使历史更加完善,革命先烈的业绩得以发扬。一、政治交通局产生的历史背景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发动大举进攻,华北首遭战祸,平津接连陷落,山西岌岌可危。阎锡山的晋绥军抗战不力,节节败退。11月8日,太原沦陷,日军继续…  相似文献   

4.
2007年岁末,福田康夫首相夫妇对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迎春之旅",展现出了对华友好、求同,合作的外交姿态。在此情况下,许多人都在问:中日关系已经从"寒冬"进入"春天"了吗?日本的对华政策在进行什么样的调整?福田能解决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吗?  相似文献   

5.
6.
多年前看过《阎锡山传》。世人对他的认识比较片面、肤浅。国民党很多战败的将领,其实都不是仅仅用“军阀”二字所能概括的。阎锡山曾组织一帮人,专门研究国家应实行怎么样的制度与治理。山西在他治下繁荣鼎盛一时。  相似文献   

7.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之前,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和他的政府逃往广州。  相似文献   

8.
“山西王”成了中原大战的主角1928年,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三巨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并排坐在一起,留下了现代史上一张重要的合影。三人均正襟危坐,蒋居中,冯在左,阎在右。蒋一身戎装,笔挺而讲究,人比冯、阎瘦弱,坐在两人之间显得略带拘谨;冯身躯魁梧,但衣着随意,粗布简装衬出满脸的憨厚与朴实;阎  相似文献   

9.
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使帝国主义失去了侵华的共同工具。于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纷纷从北洋军阀中寻找新代理人,作为它们各自侵略中国的工具。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各派之间为争夺北洋首领地位和北京政府的中央大权,彼此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从而形成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这三大派系在帝国主义操纵下,相互之间明争暗斗,争权夺利,造成中国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惨象和政局的动荡不安。这种动乱局面给阎锡山扩张势力割据山西提供了可乘之隙。他决定大力经营山西,积聚内力。1917年7、8月间,阎锡山施展权术,先后收回了黄国梁、董崇仁、孔庚等人握有的军权,将山西的军权完全集中到了他个人的手里。他先后赶走北京政府  相似文献   

10.
11.
相京 《文史天地》2009,(11):24-26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是东方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诗集《飞鸟集》《新月集》等词藻优美,脍炙人口。郑振铎曾评论说:“泰戈尔诚然是一个印度的爱国主义诗人。如果一场灾难把一切都毁了,泰戈尔的爱国诗歌能拯救世界。”而阎锡山则是一著名的军阀政客,从辛亥革命担任山西督军开始,统治山西长达38年之久,是民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封疆大吏。令人称奇的是,阎锡山这个大军阀与泰戈尔这位大诗人曾有过一段相谈甚欢的“亲密接触”,值得后人玩味。  相似文献   

12.
阎锡山与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两个有影响的人物,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分分和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局的变化。《阎锡山与蒋介石》一文详细地介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徐永昌与阎锡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存善 《文史月刊》2002,(12):38-40
四五天后,徐永昌回到驻于陕北神木县的国民三军中。部下纷纷来见,并向他叙述部队这几个月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松懈和解除“党禁” 阎锡山从辛亥革命掌握全省军政大权以后,与广州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一向不与联系,追随北京北洋军阀政府实行“党禁”。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北洋军阀政府与阎锡山对共产党的仇视,更甚于对国民党,所谓“党禁”亦严甚于前。1923年,广州国民党准备北伐,孙中山特派樊钟秀从广东先期到河南、直隶间,作为铲除北洋军阀的先遣军,又密派丁惟汾等到北京,组织国民党分会:“黄河流域大同盟”,领导所组织的华北各省、市党务。丁在北京,又派李世军到甘肃兰州,王振钧到山西太原,分别进行工作,王并策动过  相似文献   

16.
武红艳 《沧桑》2013,(2):138-141
有关阎锡山统治时期的山西"三农"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更多的人注重对阎锡山"村制"、"村政"制度的研究,或者追溯到前"六政三事"政策的研究,也有人通过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社会调查的评述来研究当时的农民生活问题。但无论是早期的"六政三事"政策及"村制"制度,还是后期系统的"村政"制度都只能体现出政府对农业发展所持的态度及其所做的部署,而真正能够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的是广大的农民群众,所以把农村、农业、农民三方面综合起来研究或许可以有新的发现,或许可以为解决当前我省的"三农"问题找到一点可以借鉴的经验,至少有教训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亲训师”是阎锡山的王牌军队,由于是阎锡山亲自主持组建训练的,故名“亲训师”(报蒋中央为第七十二师)。这个师的建立,有其一定的时代背景。 1947年2月份(春节前后),解放军由晋西山区推进到汾孝平原,打响了著名的汾孝战役,并攻占了孝义城。随后,阎军第六十九师、七十三师(师长祁国朝)两个师在孝义城南梧桐一带  相似文献   

18.
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人。阎1902年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入日本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从此长期盘踞山西。1927年,阎锡山投靠蒋介石集团,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山西省政府主席。1928年6月12日,奉系军阀张宗昌、褚玉璞退出天津,阎锡山的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占领京津。  相似文献   

19.
祝彦 《文史天地》2005,(5):15-19
在中国现代史上,西安事变的作用、影响及是是非非是如此巨大,如此深远,如此复杂,也许还将会有几代人来不断地研究它。本文离开事件的中心人物和发生地点,从比邻的太原和相关的人物阎锡山这一角度出发,概述了这一事变的全过程,的确有许多可读之处。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相似文献   

20.
正阎锡山,字百川,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1883年10月8日生于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家庭。1911年10月29日策动辛亥革命太原起义成功后任山西军政府都督,1916年7月任山西督军,1917年9月兼任山西省长,从此集山西军政大权于一身。1928年3月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同年6月任京津卫戍总司令,执掌晋、察(察哈尔)、冀、绥(绥远)四省和平津两特别市的军政大权,成为雄踞华北的军阀。1930年发动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中原大战,被推举为北平国民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