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舒展着小桥流水,烟雨桃花。长城,激越着冷角寒旌,金戈铁马。一温婉、一豪壮;一翩跹、一悠扬。它峰举巅擎,它穿云破雾。它刚柔相济,它沧桑飞渡。登此一城,江南千里春色可以尽揽眼底。  相似文献   

2.
雨蔚 《风景名胜》2008,(8):64-73
说起江南的老弄堂,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于是,一条条原本默默无闻、或曲或直的灰白小弄,便有了一份扑朔迷离的情感。与此同时,江南也因此而多了一份悠长而又浪漫的表情。江南弄堂一般都很狭窄、幽长,再加上弄堂两侧高墙的遮挡,因此弄堂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只深锁在江南烟雨中的洞箫。冬去春来,寂寞芬芳,忧愁彷徨以及旧梦与往事,似乎是它恒久不变的主旋律。所谓"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新洞天。"说的其实只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对生活在弄堂内的人来说就是他们最普通的生存空间,但对整个江南文化来讲,却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这么说,弄堂就是江南的命脉。从高空俯瞰这些间隔交错在现代建筑与老宅之间的弄堂,它就像是一条条纵横交织的记忆线条,把江南的昨天、今天都编织在经纬之间。这其中既有最普通的市井生活、故事和传说,也有昔日名人的轶闻趣事,更多的是属于江南的历史文化,以及江南人家的那份难以割舍的精神依托。于是穿行在江南的弄堂之间,便成了一种解读江南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3.
江南的茶香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望着古朴的江南建筑,闻着浙淅沥沥的小雨,品着手中的清茶,好不惬意! 江南的水土养育了江南的人,江南自古出文士,那些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在谈论古诗、抚琴听乐间,自然少不了那一杯清茶。  相似文献   

4.
<正>在无锡老城区靠近西门的位置,坐落着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规整的房屋鳞次栉比,中式花园尽显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幽静,几间西式小屋则显示出近代江南住宅在建筑风格上的演变。这片建筑群是江南官宦宅院杰出的代表,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而它昔日的主人就是晚清外交家、洋务运动先驱者之一的薛福成。薛福成的一生,让人唏嘘,这位满腹经纶、颇有韬  相似文献   

5.
在江南园林中,或许它不是最有名的,却是最有故事的。数百年问,这园子荒了、兴了……轮回中,激荡着几代主人起伏的命运。从一座疏野小园,出落为冠绝江南的天下名园,寄畅园在康熙朝的声名鹊起,唱不着清初屡遭打压的江南文化,终于征服了满清统治者,乃至全中国。  相似文献   

6.
江南的茶香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望着古朴的江南建筑,闻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品着手中的清茶,好不惬意!江南的水土养育了江南的人,江南自古出文士,那些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在谈论古诗、抚琴听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江南,对江南的古镇有着特殊而复杂的感情。岁月悠悠,经历风吹雨打之后,许多古镇仍然较好地保存着历史风貌,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自然禀赋和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记载着古镇的历史,给人以无限遐想。很多时候,江南古镇,只能是文人笔下诗意化的文字,当我们走近它时,却发现早已贴上了商业化的标签,被人四处叫卖了。所以,在这样的时候,我邂逅锦溪,发现它在历史的渐变过程中,自守着一方天地,以从容淡定的姿态,保持着沉静之美,确实难得。这种感觉,让人庆幸,也让人担忧;让人沉迷,更让人牵挂。本期链接 P54《隔世沉迷锦溪梦》  相似文献   

8.
语段集锦     
(一)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南京文化古迹遍布,从中可以探寻历史的源头。它地处江南,自然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依偎着长江,这条气势磅礴的大江给了它称皇的勇气,而另一条与它早已不可分割的河——秦淮河,则给予了它浓厚的文化气息。十里秦淮,那水是由六朝金粉所凝,厚重得怎么也化不开。在秦淮河上泛舟,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而这氛围的中心,就是夫子庙。 (南京四中菠萝文学社杨欢) (二) 秋雨的沐浴丝毫没有影响夫子庙欢快热闹的气  相似文献   

9.
正(一)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千百年来累积下的精粹,它包括了水土、风物、民俗、建筑、工艺、生活等等。文化具有地域性,它是由一方水土孕育而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育一方物"。文化是精神,精神源自物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江南文化源自江南水土。江南,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江南文化之水土、之风物,最核心的是一条鱼、一颗稻谷、一片水。三千多年前,泰伯、仲雍告别"周"(陕西、宝鸡、岐山),奔吴而来。这个"吴",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中期,上海替代苏州,崛起成为南北洋航运业中心。推原其故,它既是清代前期海洋贸易商品流通政策下的产物,又是全国商品生产大势商品流通格局下的产物,更与江南腹地发达的商品生产基础和特殊的商品生产结构以及上海的地理区位优势大有关系,上海担负着输出入江南腹地大宗商品和转输米豆等商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雯娟 《风景名胜》2016,(8):148-151
走过了辉煌的“前生”,如今的特克斯县,依然非常迷人.从江南水乡赶来的我们一行人,在面对这块深受上天厚爱的绿洲之地时,情不自禁地被“塞外江南”壮阔秀丽的美景所震撼了.拥有独特风景文化的它,用“一城、一村、一草、一山、一水、一洞、一泉、一道、一湖”征服着每个来此的旅人.  相似文献   

12.
镇江的地理位置与形势颇为独特,它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而滨江,是典型的江南名城。不过,镇江虽属江南之一族,但它却又是处于江南地域的北方边缘地带,与素有楚地之称的扬州隔江相望,因此,就其地理位置与形势而言.它便自然形成了一个“吴头楚尾”的特殊名称。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一部字里行间飘逸着江南风情的古典小说名著,其中涉及皖南宁国一带的山水风物、村言俚语甚多,读来意味深长,可惜小说作者曹雪芹身后留下的史料甚少,他的江南行踪,只有在书中故事情节里找到一些萍踪浪影。小说是围绕着金陵的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展开...  相似文献   

14.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贯胜江南。这是明朝开国名臣刘伯温的一首奇妙的预言诗。云贵与江南这一场山水比拼似乎已经应验了。云贵山水中国一流,世界一流。贵州地貌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山地占贵州总面积的8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山的王国。纵横绵延的山脉,起伏、高深、重叠、怪险,以摄人心魄的昂扬力量驱逐着平缓,拒绝着平庸。“八山一水一分田”勾画出了贵州群山与黔地人民千百年来相依相伴的怡然图景。  相似文献   

15.
桂林 《旅游》2010,(6):54-59
生在江南,烟雨蒙蒙的江南。那是攥一把空气都可以拧出水来的地方!养育出了纤秀柔媚的江南女子的一方水土,也滋润了西湖龙井和黄山毛峰。自幼看长辈们喝茶,那场景至今依然难以忘怀。特别是掌心里把玩的紫砂壶,被主人的岁月摩挲得油光锃亮。闲暇时,翘着二郎腿,坐在脱了漆皮的太师椅上,一只手在桌子上敲着鼓点,一只手拿捏着内壁满是茶垢的壶身,就着圆润小巧的壶嘴,酣畅淋漓里发出的那吱吱的喝茶声响,仿佛全身筋  相似文献   

16.
张承宗著《江南文化与经济生活研究》,50余万言,最近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结合江南地方特点,对近代与六朝两大时段不断进行探索的一本自选论文集,凝聚了著者20年的研究心得,反映着著者20年“走过的学术道路”。该书虽然是著者从其20年来发表的论著中选出38篇自“认为较具代表性的论文”汇编成集的,但又非单篇论文的简单拼合,而是一本有关江南文化的自成体系的论著。首先,对于江南文化作了明确定位。从区域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江南文化是长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应该把它纳入长江文化这种大区域文化的框架中去进行研究。从文化区域的划分来…  相似文献   

17.
在江南水乡,水田秧歌,历史悠长,岁月悠悠,至今难忘。故乡的秧歌,不是在舞台,不是穿红着绿,甩着红绸,迈着轻盈的舞步,扭着腰肢出现在大街、广场上。它的舞台却是在广阔的水粼粼的绿色秧田里。每年的“芒种”季节,正是江南农家“抢了麦场又栽秧”的时光,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里,人们卷着袖子,露着腿儿,一面在田里插秧,一面放声歌唱:  相似文献   

18.
你如果是个外地旅行者,途经平坝、安顺、镇宁一带,会见到穿着青、蓝、绿各式大襟长衫的妇女。她们的长衫镶着宽边,腰中系着宽宽的丝带;头上梳着凤头 ,上插玉簪或几样银器;脚上着的是尖部上翘的鞋。如果你问她们是哪一族人,她们会理直气壮的告诉你,她们是汉族;问她们的衣着,她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祖辈传下来的,她们就是这里的屯堡人。她们的衣着打扮,仍然保存着明朝初年江南的妇女装束。在距离江南几千里之遥的贵州,又相隔6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能看到活生生的当年江南民风民俗,这不能不是一个奇特的现象。(一)屯堡人的来…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镶嵌在常熟城边的湖泊,坐飞机在高空俯瞰:就像一枚缠绕着翡丝翠带的美玉,点缀在锦绣江南的水网地带。它与原野上斑斓的四季色彩掩映,与吴越交界处星星点点的古老村落争辉。它,就是那秀甲江南的虞山尚湖。而秋天,又是这里最美的季节,尚湖湖鲜、虞山山珍,自然生态,鲜美无比,谁又能抵挡前往此处休闲养生的诱惑?  相似文献   

20.
正人人都说江南好。然而,人们可曾知晓,如诗如画一般的锦绣江南,它又是怎么来的呢?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上帝特别眷顾,给了江南这片好山好水好地方。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翻开历史长卷,来看看数千年来,江南岁月究竟是怎样才走到今天的。一、江南水土的治理在3100年前的殷商后期,泰伯、仲雍千里南奔,在太湖之畔建立了勾吴国。然而那个时代,江南还是蛮夷之地,土著居民断发文身,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农业生产水平与中原相比极其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