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名胜》2012,(3):146-147
元宵美食十四夜羹十四夜羹一般以猪耳朵、猪尾巴、毛芋、豆腐干、豌豆、鸡肫、香菇、蘑菇、冬笋、年糕、胡萝卜等为原料,切成丁,煮熟后加入玉米粉或者番薯粉搅成羹,再加入葱花,香菜等,一大锅色香味俱全的"十四夜羹"就做好了,这是仙居百姓正月十四元宵节晚吃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12,(3):146-149
元霄美食十四夜羹 十四夜羹一般以猪耳朵、猪尾巴、毛芋、豆腐干、豌豆、鸡肫、香菇、蘑菇、冬笋、年糕、胡萝卜等为原料,切成丁,煮熟后加入玉米粉或者番薯粉搅成羹,再加入葱花,香菜等,一大锅色香味俱全的“十四仅羹”就做好了,这是仙居百姓正月十四元宵节晚吃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3.
李亚妮 《沧桑》2014,(5):115-118
我国重要节日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主要有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等活动。台州元宵习俗与各地习俗有相同之处,又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十四夜过节,吃糟羹,观针刺无骨花灯、橘灯以及"间间亮"。这些独特的元宵风俗,具有英雄崇拜色彩,浓郁的慈孝之风,鲜明的橘文化等台州地方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元夕节简称元夕,春灯节简称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  相似文献   

5.
<正>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相似文献   

6.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满族民俗──灯官会任鸿魁,张桂秋满族的节令岁事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些一直传承至今。元宵节灯官会便是其中之一。“每年旧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称灯节,古称上元节。从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满族有拜灯官习俗。拜灯官,也叫灯官会,实际是农村防火古俗的习遗。...  相似文献   

8.
元宵、七夕、中秋……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有关月神的节日,其中,元宵,又是保留了最纯粹民族精魂的民俗,值得我们去触摸它的生命底蕴。月圆“一年明月打头圆”,元宵节既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是春节结束的庆祝之日,在中华民族的节庆民俗生活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最早的元宵节起源于秦汉年间,秦末已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可见元宵节是从“敬神送年”这一民族风俗演变而来的。汉代,刘恒平息吕氏家族叛乱,恰巧是在正月十五日。刘恒为了庆祝胜利,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一时间,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彩灯布满了大街小巷。相传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开始有了街头放灯的习惯,从那时开始,正月十五元宵节也被称之为“灯节”。唐代玄宗时,每逢正月十五就在宫廷中用绢丝扎成二十节、高150丈的灯楼,上面悬挂珠玉金银穗坠,铮铮有声。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渐渐南移,元宵节的中原文化色彩之中日益融入了长江以南的许多民间文化元素,特别在今天的江苏地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风情。到了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规定从正月初八挂灯,到正月十七收灯。当时王侯封地都扎制万盏“鳌山灯”,唯独南京在午门前扎制规模更加宏大的“鳌山万岁灯”,数万盏灯彩叠为山形,另有数百伶...  相似文献   

9.
2010年元宵节,大连电视台《久久合家欢》栏目组举办了一场"正月十五大联欢晚会",2009年在央视春晚上一炮走红的二人转演员小沈阳应邀前来助兴。《久久合家欢》栏目8年前曾录制过小沈阳的节目,与小沈阳是老朋友,栏目组很多了解他的人都说:"小沈阳能有今天的成功,与他父母的精心培养、教育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元宵     
农历每年的正月十五为元宵,2016年的元宵为公历2月22日. 元月指农历的正月,古人称夜为“宵”,因此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在汉文帝时正式确立.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相似文献   

11.
阴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独具风彩的民间传统“元宵节”,又称“元夜节”、“元夕节”、“上元节”、“灯节”。据《岁时杂记》说,这是沿道教陈规。道教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其实,“上元节”的起源却在道教之前。  相似文献   

12.
<正>"正月十五雪打灯"。2007年的元宵节验证了这句老话。带着编纂《中华舞蹈志》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现状调查》的任务,我们一行四人正月十五冒雪来到宁安市观看宁安市第二十四届秧歌比赛。比赛在大雪纷飞稍带着几分春雨的陪衬下,拉开了帷幕。这是宁安市委宣传部主办、农业银行独家赞助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13.
《文史天地》2008,(8):68-69
在民国以前中国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清朝时期,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唐代中国的元宵节为期10天。每逢元宵节,特别是京城可谓万人空巷,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书生学士还是老人小孩,一概上街观灯。  相似文献   

14.
乡愁二月二     
小时候,每年的正月,是小孩子的欢乐时光.吃年食,穿新衣,打毛蛋,踢毽子,玩个尽情尽意;刚过完年,又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锣鼓喧天,鞭炮震地,耍社火,出灯官,闹花灯,斗狮子,目不暇接,热闹非凡;过完了元宵节,这"二月二"就成了眼巴巴的盼望,盼望吃那嘎嘣嘣、香喷喷的大豆. 在青海农村,有个"二月二,炒大豆吃大豆"的习俗,这可能...  相似文献   

15.
食色站     
古代"狂欢夜"在民国以前中国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清朝时期,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唐代中国的元宵节为期10天。每逢元宵节,特别是京城可谓万人空巷,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书生学士还是老人小  相似文献   

16.
<正>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因为这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月的圆月。历代元宵节都有观灯的习俗,又称"灯节"。这天,人们要出门赏月,点起彩灯,燃放焰火,耍龙舞狮,共吃元宵,同庆佳节。而吃元宵又有意味团圆、圆满之意。  相似文献   

17.
《旅游》2015,(2):78-79
“祛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的诗话生动刻画了古代人过元宵节时愉快的心情。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上元节”、“灯节”,是最重要的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这个节日的雏形就已经形成了。人们用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迎接新年里头一个圆月的到来,春节像一台大戏一样被推入最后的高潮。老北京的正月十五是街上灯最亮的时候,孩子们举上自己做的或大人给买的各式灯笼在街上玩呀、笑呀。路人还嬉笑道:“你们是照舅呢吧?(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是北京的一句歇后  相似文献   

18.
1998年2月11日.北京城天清气朗.阳光灿烂。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也是佛教信众共为庆贺的神变节的最后一天。十一世班禅将于下午莅临西黄寺,主持神变节法会。这是十一世班禅坐床以来.首次主持法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的狂欢,多在节日里。节日里的狂欢,总伴着红艳的灯彩。 凡喜庆时节,中国民间有张灯结彩的习俗。“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习称“灯节”的元宵节,尤其是一个以灯为俗、借灯兴舞、流光溢彩的狂欢之节。届时,城乡处处花灯竞放,焰火满天,鼓饶沸作,歌舞骄阗,神州万民沉浸于灯山舞海的欢乐气氛中。中秋时节,民间也有称作“赛秋灯”的兴灯之俗,昔日一  相似文献   

20.
春节刚过,神州大地还到处弥漫着过年时欢乐的气息,人们余兴尚浓。到了正月十五夜,天边明月升起,地上灯火辉煌,早春的夜晚虽然寒风料峭,而复苏回暖的大地已是一片温馨的气象。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正月十五闹元宵”,城乡各地张灯结彩,歌舞游乐,吃汤圆,放烟花,到处洋溢着节日浓郁的气氛,人们特别珍惜这一良辰光阴,真可谓“春宵一刻值千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