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识印度     
我得承认,我是带着偏见来印度的。这也不能怪我,了不起的作家奈保尔在他的“印度三部曲”里没说印度一句好话。看了他的书,我觉得印度就是一个放大了的中国,而且放大的全是缺点,更拥挤更混乱也更贫穷。八个多小时的飞行,一出钦奈机场的大门,湿热的喧嚣扑面而来,让我感觉像是回到了南方滨海的故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印度开始实行一种以推广高产品种为核心、以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战略,史称“绿色革命”。此次“绿色革命”的成功促使印度从一个“饥荒之国”一举成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印度农业、农村、农民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印度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拟从印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这场四十多年前发生在印度大地上的农业变革。认真考察印度“绿色革命”得以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西游印度记     
三藏法师玄奘(公元602—664年),俗称“唐僧”,于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向天竺走去,天竺即今印度,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长安即今西安,前后17年。小说名著《西游记》写唐僧“西天取佛经”81难故事,电视连续剧更映得红红火火。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第11届大会1995年在印度举行。我得到组委会秘书长、印度语言中央研究院汉都教授之邀请,向心羡已久的唐僧取经的“西天佛国”行去。加尔各答剪影我和北京大学段宝林教授结伴,乘泰国航空公司的飞机由香港1995年1月4日经曼谷飞印度东方大城市加尔各答。加尔各答是印度的“上海”,是大…  相似文献   

4.
从绝对数量上来看,印度疫情防控似乎做的还不错,但这与印度检测比例低有关。目前,印度只有约10 多万人接受了检测。 印度进入全国封锁以来,很多当地朋友打来电话问候我,为政府仓促下达“封城令”导致不便而向我致歉。  相似文献   

5.
“在印度,加入顶级俱乐部是跨入名流阶层的象征,也是印度的一种社交文化现象”,印度专栏作家乔蒂说,“早在殖民时代,英国人就将这种文化根植在了印度。”乔蒂是我来印度后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在印度的一家会员制俱乐部。  相似文献   

6.
印度商机     
杨昌作  王坚 《世界》2005,(7):59-61
正在打开的封闭市场印度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做生意的地方之一。对于印度的投资环境,曾经有一个说法叫做“外资怕入‘印度门’”。“印度门”是孟买著名的标志性建筑,是印度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的见证。一直以来,“印度门”对外来投资者都紧闭着,当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国家也逐渐强盛时,1991年,印度才有所触动,打开“印度门”,开始第一阶段的经济改革。但是当投资者们满怀欣喜地穿过这道大门,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时,发现这道门通向的是一条充满坎坷的路。印度人几千年漫长历史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办事作风,已经织就了一张无形  相似文献   

7.
两个月的精心准备,十二天的旅行时间,七座风格各异的城市,数十个城堡宫殿,无数杯酸奶,印度,让我满载而归. “一城一风格”,在印度旅行正是如此.充满斯里兰卡味道的科钦、粉色浪漫的斋普尔,蓝色地中海韵味的焦特普尔、拥有八大奇迹之一的阿格拉、时空与古堡交集的奥尔恰、石刻和性完美组合的克久拉霍,还有人文圣地瓦拉纳希.穿行印度,你不用担心视觉疲劳,因为每天都有新鲜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刘文 《旅游》2012,(6):56-63
刚到印度的中国人从9月23号进入越南,到11月4号出发印度,整个东南亚三国旅行用了42天,骑行2500公里左右,开销大约600美元。从曼谷上飞机时,身上只有7巴特(不到1美元)现金,我已经身无分文,到了印度怎么办,我不知道,但路还是要走下去。在飞机上,我就肯定这是一次穿越时空之旅。即使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印度给我的第一印象,还是让我有些无法接受。  相似文献   

9.
“他是你们的未来和希望,只有他能为你们创造一个新的北方邦。”不久前,在印度北方邦地方选举过程中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印度总理辛格指着身边的一位年轻人说。印度前能源部长沙马·萨提什更是对这位年轻人寄予厚望。他说:“辛格是一位伟大的总理,但拉胡尔肯定能继承他的使命。只要让拉胡尔当政10年,他一定能改变印度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印度教自古以来是印度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近代以来印度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力。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信众达8亿多,主要生活在印度,占印度人口的82%以上。印度教维护种姓制度的合法性和神圣性,公开主张人之间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建立在“纯洁”与“污渎”的观念上,“纯洁者”为高种姓,“污渎者”为不可接触者,在高种姓与不可接触者之间,排列着数不清的中间种姓;为了使各种姓严格遵守本种姓的行为规范,印度教律法把“达摩”(dharma)即种姓行为规范的履行规定为每个种姓最高的人生和宗教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清明节刚过,来自全国各高校与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云集在陕西师范大学,参加由西安大唐西市有限公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的第五次“南亚印度、斯里兰卡丝绸之路学术考察”。在这里,我见到从事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15位新老朋友,分别是胡戟、张乃翥、杨富学、王阳、张安福、白文、张建宇、燕兵、高明、龚静、李秀梅、任红、彭晓静、孙学雷、陈艳玲,还有女领队张伊平。  相似文献   

12.
甘地的印度自治思想及其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地的政治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印度自治”(Hind Swaroj)思想上,而在“印度自治”思想中,他的独特的国家观尤其值得注意。我在《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中提到,甘地的“印度自治首先是民族独立。为达到这个目标,以1919年为界,分为基本合作与基本不合作两个阶段,又包括在英帝国范围内的自治领地位和以后完全独立的要求。印度自治更深层次的涵义是印度独立后建立什么样国家的问题,也就是甘地的无政府主义类型的国家观。”但是,在这本书中,没有对这一观点进一步展开分析。在本文中;我将以事实和资料为基础,较为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何亮亮 《世界》2007,(1):74-75
印度官方推介该国旅游的网站,名为“不可思议的印度(“Incredible India”)。2006年12月上旬在印度旅行9日,深感“不可思议”确实是形容印度的最贴切词句。盖从华人角度来看,印度人和印度文化确有太多不可思议之处,走马看花甚至雾里看花,尽管只是皮相之见,终有兴味,可与看官分享。不可思议一:印度人口11亿,为世界人种博物馆.虽只涉足德里、斋浦尔、阿格拉与克什米尔四地,雅利安人、蒙古人、黑人和马来人种均见到,印度有逾百民族、逾二百种语言,主要语言19种(印度货币卢比上印有15种)。  相似文献   

14.
甘地锐:“如果有人请我给印度教下一种定义,我就会简单明了地说:通过非暴力的手段以追求真理。……印度教是一种真理的宗教。真理就是神”。①他还详尽地多次阐述了非暴力就是真理,真理即非暴力的观点。 由于甘地如此热衷于“非暴力”,视非暴力为印度教精神;而且印度又是个宗教国家,独立前86%以上的人信奉印度教,所以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往往认为甘地的“非暴力”和“非暴力主义”  相似文献   

15.
《山茶》2011,(5):170-170
“不可思议的印度“,这句印度旅游局设计的官方宣传口号的确是最能概括印度的一句话。我们在印度的18天里一共遭遇了三位司机,除了梁文道描写的第一位”路盲”先生外.后面两位也各具特色。我们的第二位司机很重视着装.爱用浅色长袍配深色围巾,看起来沉稳儒雅、风度翩翩.但他开车的过程中经常闭着眼睛。任我们用尽办法耐心慰问也不说理由。第三位司机对路况很熟悉、健康也没有问题,他只是总不喜欢我们去的地方.他会开着车在四周打转.就是不肯靠近.最后干脆停在路边.说:“你们自己去吧.我可不等哦。  相似文献   

16.
印度教与印度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五世纪印度社会出现了封建采邑,许多自由农民变成依附农民,手工业者也处于依附地位。种姓制度在封建社会有了新的发展,而更加复杂和顽固。印度社会矛盾也十分激烈。“在公元六世纪时,印度的封建制度终于形成了,佛教和婆罗门教融合以后形成的印度教,在当时的印度社会占了上风,佛教中的密宗因与印度教比较接近而有了一些增长。但总的来说佛教在印度的势力从六世纪以后是在下降的。”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出现和发展了印度教。印度教承袭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及其教义;印度教又吸  相似文献   

17.
从印度奔逃     
一旦回到西方世界——回到那个只把“虚幻”看成抽象观念、而不把它当作一种蚀骨铭心的感受的西方文化中,我就发觉,印度精神悄悄地从我身边溜走了。在我的感觉中,它就像一个我永远无法完整表达、从此再也捕捉不回来的真理。  相似文献   

18.
李崎 《旅游纵览》2007,(7):41-47
1年365天,1000多个节日。这就是多样性的印度。3月末,应印度国家旅游局的邀请,我与国内几家著名旅游期刊的记者开始踏上印度之旅。印度旅游局对印度旅游的自我评价是Increadible India.,意思是“难以置信的,令人惊叹的印度!”在短暂的8天行程中,我们乘车从首都德里到阿格拉再到斋浦尔,每个城市之间的距离都是300公里,这里堪称印度的旅游金三角。尽管对这个神秘的国度没有广泛的涉足,足迹只是3座城市的三点一线的衔接,但这已确实令我惊叹不已了!  相似文献   

19.
于廷梅  Dalina  fraub 《旅游》2006,(11):42-47
这是一个自由淡定的地方城市 天光还未透亮,我们就集合在院中准备乘火车去Chandlgarth(昌迪加尔城),有一对在印度生活的夫妻和我们同行,丈夫来自美国,妻子是法国人,他们约50岁左右,在印度生活超过八年,看见我听到回答时吃惊瞪大的双眼,法国妻子开心地笑了,这么长时间,对于刚到印度的我来说是有些不可思议,深玫瑰色落英满地的小庭院里,她欢喜雀跃:“我还从没有在印度坐过火车,太高兴今天可以去。”我的眼睛又偷偷瞪圆了。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印度是个让人爱恨同生的地方,恨她的人去一次晃着脑袋再不肯去第二次,爱她的人一生被会她牵引、魅惑着一去再去。而对于我,去之前,印度是无数视像和文字,早年的歌舞片和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自不必说,比如电影《圣雄甘地》中的那些镜头,比如妹尾河童画笔下他窥视的那些杂陈而又趣味横生的房间和玩意儿,比如至迷印度的苏格兰作家威廉·达尔林普和他那本叫《德里一年·精灵之城》的小书,这个爱印度更爱德里的人一来再来,直至在这里定居多年。去之后,印度是我心里挥之不去的情愫地,想忘记都很徒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