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历史沿革中国创办铁路之初,无专属机关。至1886年(光绪十二年),始将铁路事务划归总理海军衙门管理。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设统辖矿务铁路总局,铁路事务乃脱离衙门而独立。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矿务铁路总局奉令裁撤,所有路矿事务遂归并于商部通艺司。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9月,商部改为农工商部。同时设邮传部路政司,以专管路政。另设邮传部铁路总局,以专管借款各路行政。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大批派遣留学生,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湖广总督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向清廷的合奏提议获准后逐步开始的。光绪三十年(1904年)朝廷规定各省派留学生须有定额,其中规定贵州省每年送3名。但当时贵州未能照办。贵州派遣留学生,是林绍林主黔后才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清史稿·志》十二载:“光绪三十年,设巡警部,置尚书,左右侍郎,左、右丞,参议,各一人。”据考,这种说法在时间上是不正确的。(一) 有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九月初十谕旨为证:“上谕巡警关系要迭经谕令京师及各省一体举辩自应专设衙门俾资统率著即设场巡警部署兵部左侍郎徐世昌著补授该部尚书内阁学士毓朗著补授该部左侍郎直隶候补道赵秉钧著赏给三品京堂置理  相似文献   

4.
一、廿世纪前半叶(1949年以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设民政部,拟订《保存古物推广办法》,通令各省执行。宣统元年(1909年),清廷组织官员、学者调查国内碑碣、造像、绘画、陵墓及殿宇等文物古迹。1912年,苏州"香山帮"工匠领袖姚承祖(1866—1939年)发起成立"苏州鲁班协会"。1914年,国民政府颁布《大总统禁止古物出口令》。  相似文献   

5.
1901年9月,清廷应两广总督陶模奏请,谕令各省设大学堂,前因虽是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倡言在省会改书院为高等中学,却是混淆专门学的高等学与大学,令疆臣们进退维谷。袁世凯率先想出挂羊头卖狗肉之策,以大学的名义办中小学的正斋、备斋,化两难为两便。各省争相跟进,纷纷效法,上演了一出君臣之间心照不宣的闹剧。壬寅、癸卯学制拨乱反正,重回各省高等学堂的轨道。不过,作为普通学向专门学的过渡,来自日本特有的高等学堂究竟应该是一省教育的最高学府,还是大学堂的预科,直到民初仍然聚讼纷纭,摇摆不定。而各方就此展开的争论,对于时下平衡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光绪八年云南爆出报销案,显露出清季各省外销财政之冰山一角。随后户部颁布京员津贴章程八条。京员津贴并不开支国家正供,而从各省关外销项下动支,意在既可补贴京官,又可不动正款。各省因此别立各种款目,为言官所抨击。光绪十年津贴京员提解外销,沿袭的是清代历史上财政治理的经典范式,即将本属奏销制度之外的外销款项,纳入正项化管理轨道。京员津贴的推行,隐含清廷褫夺各省外销财权而集中于中央的财政意涵。  相似文献   

7.
由脱序到整合:清末外省财政机构的变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清季外省财政机构通过裁局改制,经历了由纷乱无序到财权相对统一的重要转变。裁局改制前期注重节流主义,后期相对重视制度改变。光绪末年的财政改制主要是督抚司道的自发调整,宣统年间则是来自清廷“裁局改制”谕旨和度支部的督催。外省督抚虽遵照谕令实施变革,但却力图控制财政实权。度支部统一财政、强化各省藩司实权的愿望受到督抚的表面应付,实难如愿达到目的。由于机构整合过程中受到各种制度和人事影响,通过改制设立的省财政机构明显存在新旧杂糅的特征,在分科办事、职员构成和运行习惯上,未能与旧传统彻底区分。清廷和各省在财政机构的改制上,尚存在着“能力”与“努力”的各种约束,改制结果并不纯粹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8.
光绪前期,国家由战时回归常态,清廷致力于恢复因战争被破坏的各项财政经济体制。光绪八年,经户部奏请,清廷饬令各省设局清查藩库,旨在革除司库积弊,掌握外省库款真实情况,加强对外省财政的监管。清查过程中,地方督抚基于畛域利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抵制,外省内部财政整合也遇到了不小的难度,成效不尽理想。此轮清查外省库款行动,是光绪前期整顿财政的重要一环,折射出该阶段清廷整顿财政的复杂境况与限度。  相似文献   

9.
清镇县文化教育起步较早,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就设卫学于威清卫。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卫为县,始为县学。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知县杨以增捐资于城东创建凤梧书院。光绪一二十七年(公元1902年)八月,清廷颁发《停办科举改兴学校谕》称:“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当切实整顿外,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自此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清镇县先后兴办各级各类学校繁多。根据清廷“停办科举改兴学校输”的精神,于光绪三十三年,知县李家兰以凤梧书院…  相似文献   

10.
百色,在清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无名人经传,有者,始于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将思恩(今武鸣县)府理苗同知移驻百色,建立百色厅,这是百色得名之始。从此,中国版图刻上了百色二字,并在桂西逐步显出其重要地位。光绪元年(1875年),百色厅升为直隶厅,统辖恩阳州判(今田阳县)、恩隆县(今田东县)、上林土县(今田东思林镇)、下旺土司(今平果县海城),这  相似文献   

11.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画押。①条约规定,从签画到换约,限期二十一日,即截止四月十四日夜十二点钟,“两帝国政府彼此不允批准和约,无庸告知,即将此约作为废止”②。这短暂的21天为清政府的换约决策提供了思考的时间。其间,清廷一度谕令前敌主帅刘  相似文献   

12.
张謇首创中国师范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夫中国之有师范学校,自光绪二十八年始,民间之自立师范学校自通州(今江苏南通市)始”.这是张謇在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后向世界所发出的豪迈宣言.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1894年中状元,做了一年多的京官.张謇是通过科举跻身仕途的,多年的幕僚磨练,加上一贯的好学,使他的学说和才干有了长足的进步,声誉鹊起,为朝野所瞩目.他自己也想为国家有所作为,但是清廷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官场的倾轧,伤透了他的报国之心.从此,他便弃官从商,开始兴办实业,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值得一提的是张謇还曾是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13.
科举制是隋唐宋元明清六朝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颁布谕令废止科举,停废科举对于"习举业"的广大士子群体的震撼和冲击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青年士子对这一变革表现的相当平静。《朱峙三日记》的内容还原了晚清士子的生活,反映了当时青年士子对科举停废的平静反响与积极调适,让我们对科举停废和近代乡村士子有全新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士子们表现出的冷静、与时俱进对我们当代年轻人的现实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要闻     
1日军机处电各省查禁革命书报。4日修律大臣伍廷芳、沈家本奏设法律学堂。5日清廷严禁商人运煤接济俄舰。6日清廷命各省督抚认真办理警察及罪犯习艺所。7日湖南旅日同乡会举黄兴为总理,未成。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廷和江宁将军都急欲恢复江南驻防旧制。但在筹建旗营兵房和筹补旗兵缺额时,地方督抚常以资金匮乏为由拖延执行清廷的谕令,敷衍江宁将军的重建要求,直到光绪二十四年八旗兵制改革,江宁驻防旧制也未能完全恢复。究其原因,既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晚清的财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以督抚为代表的地方政府有了很大的财政自主权,不愿意以地方所筹之饷长期供养驻防八旗,也因为驻防八旗所要恢复的以骑射为主的旧制与两江总督希望建立的以新式枪炮为主的军队新制相比落后时代太远。研究江南驻防的恢复与重建,有利于加深对晚清中央与地方、满与汉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拜泉县是黑龙江历史上有名的产粮大县,曾有“呼海巴拜,绥化在外”之誉.拜泉县,原称“巴拜”,以县城西南之“巴拜泉子”(俗称大泡子)得名.清末设置县的建制,命名拜泉县,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但据笔者近来查阅一些史书发现,对拜泉设治之初的建制名称及其隶属关系的记载,存在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始设县的建制,称拜泉县,隶属海伦直隶厅;另一种说法是始设拜泉设治局,光绪三十四年改称县,隶属通肯副都统管辖.尤其是新修《拜泉县志》(1988年出版),在《概述》、《大事记》、《历史沿革》篇等数处,均皆记载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立拜泉设治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称县,隶属通肯副都统管辖.  相似文献   

17.
温宿旧称阿克苏,是新疆历史名城之一。清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设阿克苏道温宿直隶州。在此之前一年兵备道罗长祜沿袭城分回汉之积习,禀请清廷批准在城南择地另建新城,即今之阿克苏。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老城设温宿县,但民间仍以阿克苏老城称之,至今亦然。 清时温宿县城就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镇,虽道州衙门移驻新城,商业的兴旺仍一如既往。 历史上温宿城控南疆东西交通之要  相似文献   

18.
(一) 中国近代邮政滥觞于1866年(清同治5年)。最初系由海关总税务司兼办,业务范围仅限于在天津、北京、上海、镇江等地收寄外国使馆和海关本身的函件。1876年以后,各地海关机构相率设立邮务办事处,并开始面向社会收寄公众信件。1896年(光绪22年)清政府决定“关邮分立”,并于1906年(光绪32年)设立邮传部,但一直到1911年(宣统3年)始正式接管邮政业务,这才从行政体制上实现了邮政专业化。当时的邮政区划,初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点,继以各省行政区域为标准,分全国为若干  相似文献   

19.
《广西地方志》2003,(4):61-64,34
光绪十三年 (1887年 )正月十二日 清廷撤销两广开采铁矿禁令。三月初五日 中法在越南芒街签订《广东、广西、云南中越勘界议定书》。四月十五日 桂林至梧州的电报线架设竣工 ,在桂林文昌门城楼设官电分局。五月初六日 中法在北京签订中法《续议商务专条》、《续议界务专条》 ,辟龙州为通商口岸 ,确定将江平一地划归中国。初十日 ,清廷设太平归顺道兼管龙州通商口岸 ,办理中法划界及边境事务交涉事宜。六月 北海开始有外国轮船专载华工出口。是年 清廷裁撤阳江镇改设北海水陆镇 ,驻廉州府。△ 广西开征土药税。光绪十四年 (1888年 )正…  相似文献   

20.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武昌三道街经心书院旧址创设湖北存古学堂,为全国此类学堂之首创,举国瞩目,深得朝廷尝识。后,各省拟相效行,旋因辛亥革命爆发,清廷覆亡,未及普遍实施。虽此,湖北存古学堂以其“保存国粹”的特色,在近代教育史上仍占有一定位置。这里仅就张之洞与湖北存古学堂的有关问题,作一简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