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燕宁 《神州民俗》2010,(8):9-10,13
佛山琼花会馆是最早的粤剧行业会馆,供奉华光大帝,为此,人们普遍认为华光是粤剧的祖师。本文通过一些新发现的史料,尝试从新的角度去考证粤剧界拜华光习俗。  相似文献   

2.
牙璋作为商周时期经常性的祭祀用物,发现于岭南多地。通过分析这些牙璋的形制变化及制作工艺后认为浮滨文化及广西所见牙璋应源于东莞村头遗址。进一步引申出岭南地区商周时期的大石铲和原始仿铜礼器与牙璋具有同等的祭祀意义。并得出:广西形成了自己的大石铲文化圈,并影响到越南北部;村头类型和浮滨文化则是岭南中部地区的牙璋文化圈;福建北部则可归入浙江原始瓷仿铜礼器文化圈。  相似文献   

3.
“波罗诞”又称南海神诞、南海波罗诞,是百姓纪念南海神生日而形成的一项民俗活动,是当前珠三角地区乃至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庙会。波罗诞庙会活动与南海神庙和扶胥古镇的发展、历代皇帝对南海神庙的敕封、地方官吏的祭祀密切相关,相辅相成。2005年至今经过5年的培育,该节会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岭南地区民俗文化荟萃之地。  相似文献   

4.
社神的源流     
杨琳 《文献》1998,(1):209-220
社日节是中国古代祭祀社神的节日.它历史悠久,自远古一直传承至近世.它流行广泛,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要祭祀社神.它影响深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今日常用的"社会"一词也是由于有社日的集会这一文化现象生发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正泰山东岳庙会于每年3月31日至5月7日举办,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泰山庙会滥觞于唐,定制于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再兴于今日。东岳大帝的诞辰是3月28日,自宋朝起,每年此时立泰山庙会。由最初的宗教性祭祀活动,发展到今天和集市交易融为一体,成为人们敬祀神灵、交流感情和贸易往来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6.
“庙会”界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田 《史学月刊》2000,(3):103-109
庙会是以祠庙为依托,在特定时间举行的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的集会。庙会的本质属性通过一系列征象表现出来,而与其他“会”的组织相区别。这些征象是:空间的结节性;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复合性。  相似文献   

7.
乌尔第三王朝为了方便献祭,建立了一个负责接收和支出各地贡入牲畜的贡牲中心。诸多宗教活动中有一项重要祭祀"酒宴祭祀牲",本文根据有关"酒宴贡牲"的原始文献,对这类贡牲的种类、来源、用途以及管理做了详尽研究;酒宴贡牲主要来自苏美尔各城的总督主祭月用牲,但圣城尼普尔的总督和边疆大员们没有主祭月,酒宴是他们的主要献祭活动之一,尼普尔总督和王室成员的酒宴贡牲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王室以轮值权的名义给予各城在尼普尔的的主祭权(包括酒宴祭祀),表明这是一个城邦联盟制国家。  相似文献   

8.
神佑梯田     
<正>一年之中,哈尼族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过节。逢节日必有祭祀,必有祭祀的神灵。哈尼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节"昂玛突",意思就是祭祀寨神,在农历二月的特定日子,元阳哈尼族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公共祭祀活动,村寨内的各家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活动。祭祀神灵是以寨神昂玛为主,其他的一些神灵比如地神咪收、天神摩咪、火神、水井神以及祖先神也被祭祀。二月节在寨神林举行,祈求神灵保护自己的村寨。  相似文献   

9.
奥登 《世界遗产》2014,(9):24-28
一年之中,哈尼族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过节。逢节日必有祭祀,必有祭祀的神灵。 哈尼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节“昂玛突”,意思就是祭祀寨神,在农历二月的特定日子,元阳哈尼族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公共祭祀活动,村寨内的各家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活动。祭祀神灵是以寨神昂玛为主,其他的一些神灵比如地神咪收、天神摩咪、火神、水井神以及祖先神也被祭祀。二月节在寨神林举行,祈求神灵保护自己的村寨。  相似文献   

10.
《山茶》2011,(9):64-64
芦笙舞是拉枯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族人们每逢节日或祭祀等集会活动均跳此舞。起舞时,先由村寨长老在广场上放有稻谷、玉米、甘蔗、果品、茶叶等物的篾桌旁向神祈祷。然后全寨人在吹笙者伴奏下。手拉手围成一圈或多圈。依芦笙曲调的变化而变换舞蹈动作,歌舞达旦。芦笙舞节奏较慢.  相似文献   

11.
古北岳恒山祭祀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曲阳的古北岳恒山祭祀文化起源于远古先民对山川的自然崇拜,虞舜时期有了最早的祭祀五岳活动,汉代对北岳的祭祀成为定制常礼,开始建祠祭祀,唐、宋两朝则形成了北岳祭祀文化的两个高峰,明代皇家祭祀活动之频繁为历代之最,而由于清初北岳的改祀,曲阳北岳庙的祭祀活动从此渐趋衰落。  相似文献   

12.
安大伟 《岭南文史》2023,(3):82-87+74
<正>岭南地区具有深厚的禅宗文化传统,佛教是岭南传播最为久远和广泛的宗教。汉代岭南地区便有佛教活动。南朝梁天监年间,禺峡山始建峡山寺。唐代岭南山林佛教兴盛,禅宗六祖慧能创禅宗南宗,将岭南佛教推向全国。清初江南和岭南佛教最为兴盛,与其时遗民逃禅集中在此二区域密不可分。“明末清初士人逃禅成风,大批文人士绅的皈依,也使得清初岭南释儒交融愈甚,  相似文献   

13.
齐家文化发现的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存主要有祭坛、祭祀坑、石圆圈遗迹、居址内火烧、涂抹和摆置现象,还有卜骨、特殊场合使用的砾石等。通过对这些祭祀遗存的辨识与初步研究,我们认为齐家文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祭祀系统,注重对祖先神(人鬼神)的祭祀,盛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祭祀活动;动物在祭祀仪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砾石或为特定场合祭祀活动“通灵”的媒介。齐家文化既参与了以夏、商王朝为主的祭祀仪式和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也影响了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以降氐羌族的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14.
岭南的龙舟和赛龙舟沿袭于古代南越人的传统风俗。由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水乡人民劳动、生活都离不开船。扒艇,划船的本领像与生俱来的。而龙,是古越人崇拜的图腾,人们更把赖以谋生的舟也造成龙的样子,每年还举行祭水神、龙神的祭祀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15.
风俗歌。风俗歌,又称“风习歌”、“习俗歌”,为反映传统风俗活动内容与特征的民间歌曲,可分为季节性风俗歌和非季节性风俗歌两种。前者是在特定年节、时令风俗活动时传唱,具有季节性;后者不受年节、时令所限,在婚嫁、丧葬、祭祀(满族祭祀活动大多有一定季节性)、礼仪等特定风俗活动中传唱,包括:“婚嫁歌”、“丧歌”、“仪式歌”、“祭祀歌”。“祭祀歌”等我们要专节另述,下面介绍一下“丧歌”。  相似文献   

16.
高晓静 《文物春秋》2006,(1):3-7,23
河北曲阳的古北岳恒山祭祀文化起源于远古先民对山川的自然崇拜。虞舜时期有了最早的祭祀五岳活动,汉代对北岳的祭祀成为定制常礼,开始建祠祭祀,唐、宋两朝则形成了北岳簪祀文化的两个高峰,明代皇家祭祀活动之频繁为历代之最,而由于清初北岳的改祀。曲阳北岳庙的祭祀活动从此渐趋衰落。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曲阳北岳庙进行环境整治工程,在原县粮食局院内清理地基时,发现一块刻有文字的棱状残石柱,经查证,此即是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为祭祀北岳而撰写的《北岳醮告文》石柱碑。本文对此碑及其碑文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自明、清贵州改土归流政策实行后,贵阳便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聚居地,并成为黔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中心城市。在辛亥革命前的民俗和祭祀活动中,除了有很强的中原文化习俗表现外,并融汇了一定的地方特色。了解贵阳这方面的旧俗,可窥其一斑。迎春祭祀清代有“武迎霜降文迎春”的说法。这是清朝的两种祭祀礼制活动,含有古代教授后人的意义,分别在春秋两季举行。文官迎春,武官迎霜降。文官由各地知府、知县负责,一般在立春后举行。迎春的头一天叫“打春”,贵阳府知府,贵筑县知县以及府经历、县典吏等官吏在当夜设…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7,(6)
<正>自山东曲阜首建孔庙伊始,至清朝末期停建,中国历史上曾建有1560多座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构成了中国的孔庙群体。孔庙祭祀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历代贤哲的释奠活动,经历了从孔子后裔、鲁都曲阜到天下通祭的过程,隋唐以后更是成为传统社会的"国之大典"。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乐舞等仪式,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探寻孔庙祭祀服饰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对于研究2000多年以来孔子"以衣守礼"的服饰礼仪观,和现代世界各地文庙祭孔服饰的形制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府旧  相似文献   

20.
综合对比平面形状、堆积状况、文物埋藏与保存状况等几方面的特征,目前古蜀地区祭祀遗存可分为六大类六个等级,年代从二里头四期延续至西周晚期,以中商至西周早期较为集中。除等级最高的三星堆祭祀区一至四号坑、七号坑及八号坑为祭祀器物掩埋坑外,其余祭祀遗存均为祭祀坑。结合《左传》等文献记载可知,古蜀地区的祭祀大体可分都城祭祀和地方祭祀。“四时之祭”“禘祭”等由统治阶层主持的祭祀活动只在都城举行,其祭祀等级也相应较高,除此之外,在都城内城墙内侧等地还举行等级相对较低的祭祀活动。地方举行的祭祀活动有在都城郊野举行的“郊祭”,在国之边界区域的高山和河岸举办的“望祭”,以及其他普通祭祀活动。“郊祭”“望祭”等级低于“四时之祭”和“禘祭”,其他的普通祭祀活动等级最低。只有“四时之祭”“禘祭”是固定在宗庙中举行,其余祭祀活动没有固定的举行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