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年前,山西黎城县城关农民整地时发现一批战国小方足布,并送交县博物馆。布币共186枚,32种,其中宅阳布32枚、安阳布23枚、平阳布20枚。布币保存完好,铭文清楚,全部是小方足布。布长44-46、宽25-26毫米,重约6克。这批布币属战国中晚期赵、韩、魏,并有少量属东周,其中布铭有:宅阳、安阳、平阳、梁、襄垣、邬、长子、榆即、蔺、皮氏、处奴、平阴、同是、唐是、土均、中都、露、(?)、彘、高都、(?)阳、渝、涅、北屈、阳邑、(?)氏、(?)、隰城、莆子、木邑、马雝、王氏、(?)等。  相似文献   

2.
1.从时代背景上鉴定 布币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这一点没有疑问,春秋时期布币广为使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真正使用的货币。布币实际是铲子的形状。布币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空首布、平首布、尖足布、体形较长的殊布等。  相似文献   

3.
丰宁县发现窖藏刀、布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宁县发现窖藏刀、布币白光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留子号村居民李永富、李万财叔侄俩人在1989年7月修区乡公路时发现一夹砂黑陶罐,里面装着一些刀、布币。由于刀、布币埋藏地下时间过久,造成严重的腐蚀。经过认真清理后,共得较完整的刀、布币57枚。现把这批刀、...  相似文献   

4.
韩城出土“梁半■”布及背残陶范成增耀1993年10月中旬,陕西省韩城市城古村南约200米处的路旁土上,出土了一枚"梁半"布(图一);还出土了一块红色残陶范,厚约30毫米,上有布币背纹(图二)。一、梁半布二,布币背文此枚布币:方足,桥拱形裆,肩稍耸,平...  相似文献   

5.
2007年年初的一天,我们在报国寺的钱币市场上发现了一枚“武平”类方足布,当时甚感惊异,因此种类方足布以往从未发现过,我们三人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新品种。经询问摊主后得知,此枚布币乃是去年六月在距报国寺市场不远处原义利食品厂施工工地出土的为数众多布币中的一枚,并且是刚从二、三十枚锈结在一起的一块布币疙瘩中新剥离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1987年12月间,盱眙县观音寺乡农民在宁淮路做工,发现钱窖一处,出土布币几十枚,蚊鼻钱数百枚,文化部门经过几次现场调查,仅收到一枚布币和一些蚁鼻钱.这枚布币高10、肩宽3厘米.面文有“旆钱当圻”四字.背文有“十货”二字.旆钱,意思是大钱.圻同(钅斤),是计量单位.对于面文,过去多释为、殊布当(钅斤)”.古代货币邮标称为“殊”布.战国时代盱眙属楚,境内曾出土不少楚国货币.十里营、东阳、王店、官滩等地出土蚁鼻钱近15公斤.河桥、十里营、穆店、东阳等地出土郢爰30多块.出土布币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山西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的主要活动地区,留存在山西各地的三晋布币特别多。1958年在侯马东周遗址出土了一批空首耸肩尖足大布,其大多数是无文的,有文的只有几枚。同地还发现有铸造空首布的陶范。这批空首布的时代,约为春秋晚期。其它地区尚未发现有空首布出土。建国以来,山西各地大量出土的布币是战国时期的平首布币。其中包括有尖足、圆足、方足等不同形制。平首布币的币面上,  相似文献   

8.
三孔布币及其拓本流传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孔圆足布币俗称三窍布,是战国后期流通于赵国及原中山国地区的货币。此市币面上下有三孔,其形制具圆足布特征,故李佐贤(古泉汇)把它归入圆足布类,属于圆足布一个品种。清·嘉庆甘四年(1819),金石名家初尚龄著(吉金所见录》十六卷,该书刊载“南行唐”背十二朱三孔布手摹本,首次向世人介绍这种布币。此后近两百年来虽时有发现,但获藏此布币者数目寥寥。故有泉书认为它“是三晋布币中最稀少一种”,“实物多已湮没无闻,保存在私人手中或文物部门的也寥若晨星”①晚清金石收藏家获藏三孔布币者有陈寿卿、鲍康、张廷济、刘鹦等。…  相似文献   

9.
庄河市位于辽东半岛的东南部,黄海北岸。近年来有诸多战国货币窖藏陆续在庄河发现。根据出土货币的保存情况,我们整理了四批货币窖藏,现报告如下。 1.桂云花村货币窖藏桂云花村位于桂云花乡南部,1987年3月村民在距村东1公里的河边取土时发现一处窖藏,出土货币17.5公斤。次年8月距此地点北32米处又发现一窖藏,出土货币6公斤。两处窖藏均以布币为主,兼有刀币和圆币。布币完整者1400枚,其中方足布1386枚,尖足币14枚。尖足布锈损较重,可辨者均为赵币,有“武安”、“晋阳半”等。长5.7、腰宽2.6厘米。重5.5~6.2克(图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翼城县文物管理所在清理库存文物时,发现一批战国布币,共325枚,分32个品种,其中小方足布324枚,尖足布1枚(已残)。这批布币是1982年9月翼城县隆化镇上吴村村民建房挖土时在1座古墓中发现的,同时出土的有垣字钱、秦半两钱各1枚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郊沟赵乡出土一批战国布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4月,郑州市西北郊沟赵乡第二生产队砖瓦场,挖出一个战国灰陶绳纹圜底罐,罐高29、腹径29厘米,罐口覆盖一陶盘,罐内满装战国时期的平首方肩方足布币(铲形币),布币文字清晰可辨。据窑场工人们讲,这批古币在罐内是用细绳捆成小捆,每捆十枚,出土时捆绳已腐朽。这批窖藏布币出土后已经散失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这次参加省文物鉴定,发现在川陕苏区的一些县,保留了一部分红四方面军在1933年至34年时期制造的钱币,有布币,纸币,铜币,银币等,尤以“叁串”布币为多。在旺苍县白龙乡还保存有当年印制“叁串”布币的陶版2件(陶版1件为正面,一件为背面)。版为泥质红褐陶,长14.9厘米,宽8.2厘米,厚3.5厘米,字为阳刻。(图一为正面,图二为背面)。苍溪县文昌区农民张权氏,为了保护红军离开她家时留下来的“叁串”布币,她把币布做成衣裳缝在夹衣内  相似文献   

13.
1.从时代背景上鉴定战国时期布币进一步广泛使用。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货币的改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只要没有改朝换代,基本上货币都在继续使用。布币在种类上基本上还是以空首布、平首布以及殊布等为主。2.从地域上鉴定布币在战国时期地域特征依然广阔,与春秋时期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相对来讲流通的地域更为广大。但从出土器物来看,显然有集中的趋势,主要是集中到了中原地区,如在今天的洛宁、卢氏、陕县、新安县、伊川、孟津县等地。  相似文献   

14.
马静 《文物世界》2013,(6):10-14,66
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国铸造的货币习称为三晋货币。三晋货币按铸币形制一般分为布币、刀币和圜钱等三种体系。金属铸币发展至战国时期,布币流通区域逐步扩大,根据目前已出土的各国布币币文,地名达百余处,可见当时在我国广大北方形成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布币流通区。  相似文献   

15.
刀布币并行流通现象,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各诸侯国之间货币流通领域中的一个较普遍而且较复杂的货币流通现象。分别产生于农耕文化区内的布币与游牧文化区内的刀币,为何出现并行流通现象呢?刀布币并行流通现象产生于何时、何地?刀布币并行流通对我国先秦金属铸币的演变、发展以及对有关诸侯国的经济发展又起过何种作用呢?豆.刀布币最早出现并行流通的时间王话挂在(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书中根据近代刀布币同在原燕国境内出土的记录以及燕国在战国时期除主要铸行刀币之外,在战国晚期也铸行过布币的史实,提出了“燕赵二地…  相似文献   

16.
“枎戔当忻”布币的国别与年代问题马世之,蔡万进,李德保“当忻”布币是我国东周时期的一种青铜金属铸币.旧的钱谱中曾有著录.解放后河南,安徽和陕西、江苏、浙江等地屡有出土.关于这种钱币的国别与年代问题,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有谓是西汉末年新莽所铸[1],...  相似文献   

17.
朱爱民 《新疆钱币》2001,(2):26-26,28
布币是一种用白布做料,用木板或铅板将墨色印在白布上(有的油帖还印有图案),再用桐油浸渍而成的布币。这样在流通过程中,字迹不易脱落,比纸币结实.不易撕破,经久耐用,便于流通,民间称其为油布帖。  相似文献   

18.
莫把赝品当珍品───苏区纸、布币辨伪吴筹中,金诚DON'TCOLLECTTHEFALSEPAPERMONEYASTREASURES¥WuChouzhong;JinChengAbstract:AuthorsexposedmanykindsoffalsethenotesofSoveitareas.Someofthemwerefabricatednotes,andotherswereimitations.Theyhavepointedoutthefalsepointsandwarnedtheamateursandresearchersnottobefooledbythesenotes自从湖南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壹元券臆造币发现后,我们陆续又发现了许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有关苏区发行的纸、布币伪品。其中有臆造的,也有仿造的。作伪者挖空心思骗钱,种类愈出愈多,为了防止赝品在钱币界的"鱼目混珠",我们将所见到的苏区纸、布币伪品,现择其中几种论述于后,供同志们研究参考。第一类臆造品一、"修武崇通县苏维埃政府铜币代用卷(券)"贰伯文(图一)这种伪币有品相上乘,毫无破残的;也有破洞累累(人为的),残缺不全的。该币横型  相似文献   

19.
王强 《中国钱币》2014,(2):10-13
正燕尾布出土有属于战国晚期的大小两种布币,大者称燕尾布或长布,面文"A比(币)■(当)■",幕文"七■"①(图1);小者币式相同,币文分铸两面,作"四比(币)■(当)■"(图2)。出土所见多四足相连铸在一块,故又称连布或连币(图3)。币文字数虽少,然其释读却颇费周折,至今关于其国别及币文的讨论意见仍未达于一致。其中A字作■,这个疑难字一度困扰着古币及古文字学者,释读  相似文献   

20.
1991年8月,河北省玉田县旧城内鼓楼南街供销合作社建筑工地施工时,在距地表深6米处发现1座战国土坑墓。墓葬出土绳纹灰陶罐5件。其中一件已残的陶罐内有陶纺轮4件、陶圆饼4件。另有一件完整陶罐,侈口,方唇,鼓腹,小平底。肩部饰凹弦纹,下部和底部饰细绳纹,高25.6、口径14厘米。罐内盛放14枚战国铜布币,可辨认的有"襄平"布币6枚(图右),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