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蒙难中的永丰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孙中山在民国初年与南北军阀的较量中,深感没有掌握武装力量,办不成事.在广州护法时,就着意培植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给他拨款、调兵.1918年5月孙在桂系军阀逼迫下,离开广州,赴上海,就寄希望陈炯明驱走盘踞广州的桂系军阀岑春煊、陆荣廷.1920年8月,孙中山命陈回师广州,将岑、陆驱走,重组军政府.孙中山出任非常大总统,陈炯明任内务部部长、陆军总长.粤军总司令、广东省省长.这位集四职于一身的陈炯明成为军政府的铁腕人物.但很快原形毕露,反对孙中山就职非常大总统,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并勾结唐继尧、吴佩孚,分裂北伐军,阻挠北伐.还下毒手派人杀了孙中山的得力助手邓铿.孙中山不断得到陈炯明叛迹日彰的报告,包括胡汉民、蒋介石在内,都建议孙中山铲除陈炯明.1922年3月,孙见后方不稳,从桂林北伐大本营回师,设大本营于韶关,严斥陈炯明,撤销其粤军总司令、广东省省长、内务部部长职,只留陆军总长职.陈炯明不知悔改,急枪快马召集各军、师长会议,诬称孙中山为“民贼”,起兵“除之”.  相似文献   

2.
潘卫东 《中华遗产》2013,(4):152-157
国民党正史中,有一桩被称之为“六·一六”的事件,它指的就是赫赫有名的陈炯明炮轰孙中山总统府一书。1922年6月16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命令驻广州的粤军围攻孙中山的总统府,并以大炮进行轰击。孙中山。扛先得到消息,登上永丰舰,率海军讨逆,并电令北伐军同师靖乱。粤军炮轰总统府,成为陈炯明叛变革命的凿凿铁证,写入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3.
正(二)孙中山"以海制陆"军事思想的实践孙中山等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成败中得出"革命之成败,视海军之向背"的结论,即"以海军确立制海权,海陆联动,实现以海制陆"。广州护法军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决定北伐。民国6年(1917年)11月27日,委任林葆怿为征闽海军总司令、陈炯明为征闽粤军总司令、林虎为桂军总司令、方声涛为滇军总司令,分4路讨伐福  相似文献   

4.
1922年6月16日凌晨3时 ,驻扎在广州的陈炯明所属部队即陈家军4千多人,在粤军总指挥叶举、粤军第二师师长洪兆麟等的指挥下突然围攻广州中华民国总统府 ,并炮击孙中山在观音山的住所粤秀楼。这一事件被称为“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或“六·十六事变”。海内外学术界都认为这一事件的主谋是孙中山的部下陈炯明。换言之 ,陈家军在广州叛乱或叛变、围攻总统府是陈炯明一手策划与制造的。笔者根据现已掌握的大量材料尤其是新材料 ,却认为此次事变并不是陈炯明一手策划与制造的。换言之 ,1922年6月16日这一天陈炯明并未“叛乱” ;…  相似文献   

5.
1919年,当毛泽东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饥渴地阅读着那些后来深刻改变中国的“新思想”的时候,只比他大6岁的蒋介石已在广东军政府负责粤军第二支队。其时,蒋介石正在闹情绪,他那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处于擅离职守状态,游离于广州、上海、东京,还有他的老家浙江奉化之间。尽管很受孙中山以及实力派粤系军阀陈炯明的器重,蒋介石却不喜欢广州的气氛,他在日本所学在粤军内无处施展;也不喜欢陈炯明,觉得他迟早会叛变革命。蒋介石希望能稳定两广,然后北伐,不过孙中山并不重视他的建议。这样的失落让蒋介石以探望母亲为南离开了部队。  相似文献   

6.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军政府大元帅时,在省防军的基础上成立了援闽粤军,下辖五个支队,陈炯明为总司令,邓本段为第四支队司令。邓驻防广东南部及海南岛。1922年6月陈炯明率部公开叛变,1923年1月广西境内的滇军、佳军各一部组成西路讨贼军联军,进攻广州,驱逐了陈炯明,1925年9月陈炯明重占了广东东江,盘踞在广东南部的军阀邓本殷也调兵遣将,企图策应陈军。国民革命军组织第二次南征,于1925年10—12月间相继克复了高州、雷州(海康)、钦州、康州(今合浦),1926年2月又围歼盘踞海南岛的邓本段残部。粤南实业银行是粤军军阀邓本殷任…  相似文献   

7.
<正>张发奎(1896-1980年),字向华,广东始兴县人,是20世纪中国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早年,他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曾在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担任营长。后来,他先后参加了东征、北伐,军事地位不断上升。抗战时期,他的军事成就达到顶峰,先后参与指挥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粤北会战和桂柳会战,担任第四战区总司令,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战后,一度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广州行营主任、国民政府主席广州行辕主任、陆军总司令等要职。  相似文献   

8.
中山舰,一代名舰。目前仍躺在长江武汉上游金口镇龙床矶江底。中山舰,原称“永丰”舰。它是1910年,晚清的两名海军大臣参观日本的造船厂和海军后,向日本三菱造船厂订购了两艘炮舰之一。“永丰”舰与孙中山发生联系,始自1915年孙中山发布《讨袁檄文》。在孙中山的号召下,北洋政府的海军司令李鼎新、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等将领奋起倒袁,率领“永丰”等舰在上海通电起义,毅然加入孙中山的护国军行列。1922年6月16日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乱后,中山先生曾坐镇“永丰”舰56天,指挥平叛,挫败了陈炯明的阴谋。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  相似文献   

9.
梅祖家祠,位于广东潮阳谷饶深洋村,由民国年间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结义兄弟陈梅生所建。据陈梅生后人介绍,陈早年在汕头经商,后创办“柿饼行”,稍后,到上海经商,发了大财。他后来跟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并与陈炯明、马育航(音乐家马思聪的父亲)三人结为拜把兄弟,由陈炯明掌管政治年事,马育航组织宣传鼓动,陈梅生负责军需后勤,一起出来打天下,后囡弓育航在上海遭暗杀,陈炯明与孙中山政见不合:陈梅生于1921年回乡购地筹建“梅康里”,至1924年正式动工兴建。  相似文献   

10.
玛格丽特·桑格这个名字现已鲜为人知,然而在90年前,她在中国知识界可谓名噪一时,她引发的节制生育讨论和实践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人其事 谈及节制生育,有两个中国人的名字经常被提及:马寅初和张竞生.前者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新人口论",后者曾在1920年留法归国后向广东省主席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  相似文献   

11.
陈炯明叛变后,占据广东革命根据地。1922年12月初,孙中山在杨庶堪的协助下,组成了滇、桂、粤联军反攻陈炯明。12月28日,联军收复梧州后,组成西路讨贼军,出梧州东下讨伐陈炯明,分左右两路进军。滇军攻西江左岸指向封川、江口;桂军沈部攻西江右岸,指向虎头沙、禄步。12月31日滇、桂、粤联军四万人,全力进攻广州,陈炯明部土崩瓦解,溃不成军。这期间,杨庶堪除积极协助孙中山组织滇桂粤联军进攻陈炯明军事行动外,还着手以苏联共产党为榜样,改进中国国民党。  相似文献   

12.
1923年(民国12年)2月,孙中山由沪返粤,随后在广州设立大元帅府(又称"大元帅大本营"),这是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大元帅府建立后,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当时称为"广州市政厅")随之建立,廖仲恺、孙科分别担任广东省省长、广州市市长。因其时面临陈炯明再次叛变,讨陈正亟需资金,作为大本营的广州市政厅为满足巨大的军费支出与市政建设费用,下令将广州的官方资产、寺庙资产、公家资产进行没收、拍卖,掀起一场投变庙产活动。  相似文献   

13.
叶介甫 《文史精华》2007,(11):53-57
一辛亥革命广东光复后,陈炯明任广东副都督(继为代都督),大肆排除异己,培植私人势力,大量解散民军。胡汉贤和谭瀛组织的"瀛书敢死军"也被解散。没过多久,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卸临时大总统职后南下,经广州时,胡汉贤晋谒孙先生,请示今后去向,孙中山因胡汉贤是广东四邑人,遂派他到美洲联络华侨,宣传和推动华侨投资国内兴办实业。  相似文献   

14.
陈泰运,字化醇,贵州省贵定县旧治乡人,生于1900年,先后在旧治三育学堂和贵阳时敏小学读书,后升入南明中学,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6月在孙中山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下,毅然中断学业,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步科学生三队学习,受到周恩来、恽代英等革命家的教诲,毕业后分到学校教导团任排长。1926年,陈泰运参加了北伐战争,因立战功,受到嘉奖,晋升为上校团长。后投入抗日战争,因战功卓著,擢升为少将旅长、中将师长、财政部两淮税警团主任、陆军第八军游击司令部任军长,苏北挺进军指挥部、长江下游挺进军副总指挥等职,是一位爱国将领。1949年11月贵阳解放,陈泰运于1950年元月11日在贵阳登记投诚。1951年3月6日因车祸身亡,时年51岁。在东征北伐中英勇奋战1925年,陆军部长陈炯明盘踞惠州、潮州、汕头一带,得到英帝国主义与段祺瑞的军事援助,威胁广州进行叛乱,陈泰运参加黄埔军校的东征军,与粤军于1925年2月举行第一次东征,何应钦率教导第一团日夜兼程,攻克潮州。6月初,正当东征军围歼陈炯明残部时,驻广东滇军军长杨希闵与桂军军长刘震寰勾结,在广州发动叛乱,东征军与粤军迅速回师广州,讨伐杨、刘,交战一...  相似文献   

15.
1924年年初,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迎来了大革命的高潮。以孙中山为首的广东革命政府摆脱了多年的失败与曲折起伏的阴影,焕发出青春与活力: 1924年年初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党军;1924年10月平定了广州商团叛乱,顺利解决了粤海关关余拨款事件:1925年又先后进行了东征与西讨,荡平了陈炯明等叛逆军事集团,巩固与统一了两广根据地,为出师北伐、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中,对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是北伐前广东革命政府所发动的最为重要的战争。 陈炯明与广东革命政府 陈炯明,字竞存,广东海丰人, 1878年(光…  相似文献   

16.
林义顺(1879——1936年),字发初,号蔚华、其华,祖籍广东澄海县岐山马西村(今汕头市金平区)。早年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推翻满清、讨袁、护法、北伐诸役,积极投身中国民主革命。历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议、闽粤军总司令部顾问、广东省公署高等顾问、中国银行名誉顾问、北京总统府名誉顾问、国民政府农商部高等咨议官、财政部名誉顾问等职。林义顺在新加坡还先后担任议政局议员、太平局绅、中华总商会会长、华侨银行主席、华侨保险公司主席、潮州八邑会馆首届总理等职。  相似文献   

17.
吴奇伟(1890—1953年),是一位出色的抗日“铁军”名将,有“铁军之母”之誉称。 吴奇伟,字晴云,号梧生,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密坑村人。出身于贫苦家庭。他十四岁进入黄埔陆军小学,后升入陆军中学。陆军中学毕业后被保送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第六期。毕业后,曾在陈炯明部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0年8月,孙中山先生为准备北伐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一面命令  相似文献   

18.
一、北伐前的形式与北伐的策略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右派分子刺杀身亡。蒋介石以此为契机,与汪精卫联手,借追查廖案为名,驱逐了掌握政治大权的胡汉民;又派人监视掌握军事与财政大权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逼许交出军权,在陈铭枢等的护送下,远赴上海。蒋介石在这场角逐中,取得了胜利。不久,终于发动了一场著名的“中山舰事件”的政变。蒋利用这一事件,赶走了汪精卫,又乘机排挤了季山嘉等苏俄顾问,从而一举登上了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位置;而国民政府主席一职让与其盟见张静江担任。这样,蒋、张联盟,从军事与政治两方面控制了纷乱如丝  相似文献   

19.
梁钟汉(1878-1959年),汉川马口镇人。 1906年,在东京参加同盟会,一生追随孙中山干革命,从武昌“丙午党狱”、辛亥“汉川起义”,到“二次革命”讨袁护国、护法靖国,再到讨伐陈炯明,“无役不从”。 1925年年终,他和国民党左派詹大悲及中共党员刘伯垂从广州潜回武汉,以应北伐。在董  相似文献   

20.
武昌起义后,徐绍桢以新军第九镇统制的身份率军起义,又统率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出任北伐军总司令和南京卫戍总督,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护法运动起,徐绍桢奉孙命回国,躬历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诸役,先后任总统府参军长、练兵督办、广东省长和内政部长等职,又代表孙中山与直皖奉军政要人会谈,为孙中山穿针引线,合纵连横,是前清反正高官中唯一能长期追随孙中山并得到孙中山信任的人物,其特殊作用是孙中山周围人物所无可替代的。孙徐关系,以合作为主,也有分歧。无论分合,都有因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