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住进中南海当我父亲宣誓就任临时总统以后,又过了一个时期,清皇室让出了中南海。我们就从当时所住的铁狮子胡同陆军部(现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宿舍)搬进了中南海。我父亲自从住进了中南海就没有再出过新华门一步。这是因为“东兴  相似文献   

2.
难忘的中南海从1954年初至1957年10月,我作为新华社政治时事记者,负责中南海的采访。1957年10月间,我被调去学英文,准备派去国外采访,袁木(后被调至国务院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就接替了我在中南海采访的任务。在50年代,到中南海采访是很严格的。事先要由新华社向有关部门写申请报告,经过政审,得到批准后才能进行。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年代,尽管时光已逝去近40年,我的满头黑发已染上浓霜,但我对当年采访时的一情一景,对毛泽东主席的音容笑貌和伟岸的身影,至今回忆起来,一股深刻的怀念之情,还会在我心中荡漾起涟涟波漪。中南海,…  相似文献   

3.
王彬生 《百年潮》2012,(9):37-39
正1951年1月,我参加工作进了中南海,开始几年在警卫处(后改为警卫局),后因机构改革,工作调整,又到了机要室(后改为秘书局),1971年调出,在中南海工作整整20年。在中南海期间,我常常见到毛主席,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的情景。那是我进中南海的当年夏天,一天晚饭后,我们几个小青年在勤政殿前的广场上乘凉。突然,毛主席出现在我们面前,叽叽喳喳的热闹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我的心怦怦直跳,只见毛主  相似文献   

4.
王保成 《神州》2008,(2):73-75
80年代的一个秋天,我从外地出差到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阔别30年的中南海。故地重游,我发现中南海变了。到处是绿树,到处是鲜花,古老的建筑在参天古柏的辉映下,显得更加宏伟。今日中南海既是党中央的工作地方,又是人民群众参观游览的场所。看到这一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中南海的今天,当年  相似文献   

5.
我12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一直没有机会受正规高等教育,我又无政治背景,且长期在边远的地方工作,于我,中南海挺遥远的。但是,历史的大潮却把我涌入了中南海。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机关搬到中南海后,中南海里经常举行小型舞会,由小乐队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跳舞伴奏,这种舞会一直坚持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到中南海舞会上为毛主席跳舞伴奏的小乐队有多个,可能谁也想不到,第一个进入中南海的不是专业乐队,而是我们军委情报部的业余小乐队,我就是这个小乐队的一员.  相似文献   

7.
马懋如 《百年潮》2013,(5):19-20
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处工作,在中南海上班。解放初,社会上游泳池不多,我们党委机关的干部也不去那里。中南海有一个游泳池,在中南海上班的人很多,不可能都去,记得那时发游泳证,凭证轮流去。我们宣传处有一张也可能是两张游泳证。我游得不好,却很想去。当时我初到北京,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听说毛主席常去游泳,很可能会见到毛主席,因此,更想去。夏日炎炎,谁不想去?处里同志照顾我,有一天把游泳证给了我,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8.
邱功富 《百年潮》2012,(9):20-23
正中南海,这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名称。多少年来,它以绚丽的自然景色和悠久的历史胜迹而闻名于世。中南海与中国古老的历史和波澜壮阔的今天联系在一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曾经在中南海工作过一段时间,对那里怀有很深厚的感情,当年的往事如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初进中南海 1954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政务院机关工作十分繁忙,我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机要干部学校转业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  相似文献   

9.
我从1953年11月调到中办警卫局保健处从事中央领导的保健工作,1957年撤销警卫局保健处,改为北京医院中南海保健组。但我的工作和党的关系一直在中南海,从1955年7月12  相似文献   

10.
夏杰  龚喜跃 《百年潮》2010,(11):15-21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时,我曾参与了接收中南海的工作。我当时在华北人民政府交际处做统战联络工作,随齐燕铭、申伯纯、金城、周子健等从西柏坡赶赴北平,为中央机关进驻北平打前站。到北平后,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我们首先接收了中南海,并对中南海的一些建筑作了初步勘查。这件事虽然过去了60多年,但毕竟是一段记忆犹新的亲身经历。现记述下来,以使后人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1.
柳伦 《百年潮》2010,(9):18-2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不断提高全党的科学文化水平,这是我们党几代领导人一直倡导的。为此,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在不同的时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不由得使我回忆起曾在中南海业余学校工作的经历。我曾在中南海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文化学校(也称中南海机关完全中学)工作20年,毛主席、党中央抓干部政治学习,尤其是重视工农干部的文化学习,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我是1956年从杭州调到中南海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工作的,1983年又由部队转业到北京市工作。在长达30年的工作经历中,我有很长时间是负责中南海总特灶的膳食管理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使我有机会了解到第一代中央领导的饮食情况。时间久了,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在“吃”上所持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清楚地看到由于首长各家经济状况和自身健康状况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1957年6月13日晚,毛主席找我和胡乔木到他的住所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谈话。毛主席一开始就告诉我,中央已经决定调我去人民日报社,同时还兼新华社的工作。谈到如何办报纸时,毛主席讲了一段很长的话。  相似文献   

14.
唐灏 《文史月刊》2010,(1):36-38
20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一份特殊的纪念品——中南海参观券。乍看上去,它的样子和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票差不多,长12公分、宽6公分,白底、绿条,红字。在“中南海参观券”6个长方形红色美术字的左上方,还绘有几条水纹波浪和一座亭台,在正下方一道草绿色的粗线条中间,印有“内部参观·不准转让”的白色字样。在这行字的前面,还专门标有该参观券的编号。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初,记者曾经拍下一张胡耀邦与巴金在中南海促膝谈心的照片。是什么因素使这两位慈祥老人在一起如此亲切地交谈呢?我努力搜寻知情者们的回忆——  相似文献   

16.
(一)1961年初的北京,在中央直属机关涌动着一股"万名干部下放"的热潮。此时,我在国家统计局财贸司综合处工作。经我三次主动申请才获准参与下放。过了星期天,司里党总支曹书记通知我:明早,跟韩复光同志去参加动员大会。次日,我们到了中南海紫光阁。进入大礼堂,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中国的股市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发生在22年前、国庆40周年前夕的"中南海里购股票"风波事件,我(当时在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信息处工作)作为此事的见证人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觉得挺有意思。1988年9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一则报道,标题是《中南海里购股票》。报道总共不到300字,介绍了"中南海国务院大  相似文献   

18.
每当桂花飘香的季节,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捧起毛主席同我们合影的珍贵照片,透过幸福的泪花,细细地端详着毛主席慈祥的面容。思念的心啊,又飞向了中南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我在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服务科当招待员.毛主席70岁生日那天,我有幸在颐年堂做现场招待服务工作,这是我在中南海27年里印象极为深刻的一次经历,那些值得回味的真情实景到现在仍然历久弥新,让我无法忘怀.  相似文献   

20.
贾兰勋 《百年潮》2000,(1):9-18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作为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我从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会跟共和国的一位缔造者、国家主席刘少奇联系在一起。6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我走进了中南海。之后,又来到少奇同志身边,成为他的贴身卫士,直到少奇同志含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