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林则徐生于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较左宗棠年长27岁;辞世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早于左宗棠35年。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虽然所处位置相距甚远,且有着地位上的悬殊差距,但两人之间却相知很深。他们相知始于左宗棠早年"闻诸师友所称述"。这些师友都是当时崇向经世致用,与林则徐、左宗棠有密切关系的知名人物,主要包括陶澍和胡林翼翁婿,贺长龄、贺照龄兄弟,以及进步思想家龚自珍、魏漂等。1848年胡林翼曾推荐左宗棠襄赞林则徐,左宗棠虽因故未果行  相似文献   

2.
林联试解     
杜常善 《文献》1998,(3):280-282
周汝昌先生不久前曾借<团结报>(1997.2.5)披露了珍藏多年的林则徐的一副对联.联文曰: 庆云扶质,清风承景. 鸣凤朝阳,翔龙仰霄. 关于此联周先生介绍说,落款姓名林则徐三字是草书(笔者按:根据林公对联署名习惯,当为"则徐"二字系草书),不易辨认;下面图章二方:"林则徐字少穆号竢邨"(白文),"某某太保之章"(朱文).  相似文献   

3.
<正>会宁县博物馆藏有林则徐对联一副,为洒金蓝色腊笺纸八言大对联,该联长177厘米,宽33.5厘米,上联"声和被纸光影盈字",下联"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无上款,下款题"林则徐",钤"臣林则徐字少穆印"和"竢村退叟"两方印章,这是现今唯一能看到的林则徐在道光季年西行途中留在会宁的真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谥号文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因其虎门销烟  相似文献   

4.
甲秀蕴明珠     
正筑城的标志性建筑——甲秀楼,有一副著名的长联,是清代贵阳翰林刘韫良①于民国四年所撰写的,至今已有百岁高龄。刘蕴良一生创作联语3075副,是贵州的楹联大家。甲秀楼长联的贡献在于塑造了贵州的典型生态环境和典型豪放性格,堪为近代长联的里程碑。原联有206个字,比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现在甲秀楼挂的长联是由贵阳楹联专家向义说改写成的,只有174个字。  相似文献   

5.
梁赐龙 《百年潮》2001,(1):77-79
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的时候,左宗棠还只是一介书生,远在安化小淹前已故两江总督陶澍的家为塾师。但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经世致用学派的知识分子,平日广读典章史籍、舆地、兵书,对于天下大事,有较多的了解。早在鸦片战争发生前7年(1833年),他赴京应试,将途中所见所闻写下了著名的《燕台杂感》七律八首。其中第四首写道:  相似文献   

6.
又一副“戒鸦片”长联林海屏读今年《文史春秋》(第一期)上黄德先生介绍的一副"戒鸦片"长联,使我想起另一副"戒鸦片"长联。这副楹联也是仿昆明大观楼长联的,写得庄谐结合,嘲喻相间!怜恨交织,发人深省,故也抄录于后,与楹联好者共飨,亦盼瘾君子读而悟之勒马。...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曾经写了一副挽孙中山的长联,这是鲜为人知的。这副挽联洋洋洒洒,长达212字,比誉为“海内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联还多32个字。这副挽联的内涵和气度更是不同凡响,俨然是一篇情辞并佳的诔。今笔录之于后,供赏析。  相似文献   

8.
自从中西社会发生接触,中西的比较便开始了。鸦片战争对,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的主张,就是比较中西后得出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还很肤浅,但却是严肃认真的探索,开了一代的风气。此后,如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改良思想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清政府洋务要员,都角度不  相似文献   

9.
杨献平 《丝绸之路》2007,(10):53-55
从甘肃张掖到山丹,沿途都是戈壁,庞大的祁连山就在身边,蓝得无际的天空高远、神秘、博大而浑圆。想起曾经在山丹留下痕迹的匈奴和月氏,蒙恬、张骞和霍去病,以及后来的岑参、高适、林则徐和左宗棠,总有一种时空倒置的恍惚感……  相似文献   

10.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积石导流趋大海;崆峒倚剑上云霄。 以上两副对联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前,驻节甘肃兰州时题写的。立意高远,胸襟开阔,是写景抒志自喻襟怀的佳联,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在中国多种传统文学形式中,联语可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体,联语“片辞数语,著墨无多”,但“作者之才情寓焉,器局寓焉,学识襟抱,亦莫不寓焉。”看似文字游戏,实则不知包容了多少学养和才情,许多优秀联语,往往成  相似文献   

11.
宋凤英 《文史天地》2008,(12):10-14
左宗棠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为官一方,总要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从1866年在西北任陕甘总督,至晚年到东南任两江总督前后十几年,在各地督办水利一直没有间断。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入,著名的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钻研舆地、兵法等经世致用之学。左宗棠一生只中过举人,后靠着军功和办洋务成为晚清的能臣、干臣,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但左宗棠为人耿直,脾气不好并且霸道,这在清末官场也是出了名的。《世载堂杂忆》记载了下面这样一件事情,足见左氏的霸道。  相似文献   

13.
“湘军集团”产生和活动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及光绪初年,代表人物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他们因镇压农民起义、倡导和实践洋务运动,成为著名的中兴名臣。胡林翼与左宗棠的关系,是研究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结构特点的典型样本。第一,左宗棠、胡林翼既是同年、同学、同为湘军将帅,又是世交、姻亲、志同道合的好友。左宗棠、胡林翼同生于嘉庆十七年(1812),左比胡小四个月。胡林翼家在湖南益阳县泉交河胡家湾,靠近资江;左宗棠家在湖南湘阴县东乡左家,靠近湘江。故左宗棠说:“我生于湘,公产于资,岁在壬申,夏日、冬时。詹事、文学,读…  相似文献   

14.
在1985年纪念中国近代杰出爱国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00周年之际,美籍华人周锐先生委托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将自己在海外购得并长期收藏的一件林则徐真迹信札赠献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这封长6页、计872字的完整书信,是近年来关于林则徐真迹  相似文献   

15.
赖晨 《湖南文史》2012,(4):33-34
陈宝琛(1848-1938,曾是溥仪的老师)说过,福建近百年来,最著名的官员要算林则徐和沈葆桢。林则徐是沈葆桢的舅父兼岳父,沈葆桢是林则徐的道德继承人。  相似文献   

16.
冯敏 《宁夏史志》2009,(3):25-28
开发西北是一个古老而又持久的话题,从古代的秦、汉、隋、唐对西北的开疆拓土,至宋以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南移,西北渐趋落后;当历史的车轮跨入19世纪60年代。西北地区又迎来一次大的开发,林则徐、左宗棠为此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把近代的工业文明引进了西北。  相似文献   

17.
万小遥 《文史博览》2013,(11):39-39
王老吉凉茶是中国广东著名凉茶,于清道光年间(约1830年)由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乳名阿吉)所创。而这一品牌的创意,则是来自林则徐。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后,初到广东,因查禁鸦片烟时操劳过度,加上水土不服,又患上感冒等症。他的随从听闻十三行的王泽邦有解暑治感良方,遂去为林则徐求药。林则徐服下一包草药后,诸多症状皆消失。  相似文献   

18.
左宗棠小时候,父母都没了,家里又穷,他是被亲戚接济着长大的。他特别地用功,似乎知道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二十岁就中了举人,可以后连续三次参加考试都没中进士,其中有一次竟然是因为湖南的名额多了一个,而湖北的名额少了一个,所以硬把左宗棠的试卷撤了下来换了一个湖北人。但左宗棠不愧是左宗棠,他没有在悲观中走向人生的沉沦,他决定不再参加会试,从此“绝意仕进”,打算“长为农夫没世”,寻找新的报国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伍 《巴蜀史志》2000,(1):63-64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好藏方志,嗜读方志,有着丰富修志经验和对方志理论颇有研究的方志名人。道光《大定府志&;#183;序》,就是林则徐晚年写的一篇具有方志理论价值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20.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山东济宁担任运河道督时 ,曾立下一方石碑 ,上书 :“人到无求品自高。”意思是 :人若无私 ,品德必然高尚。反映出他廉洁奉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他在任江苏廉访使时 ,就十分注意吏治 ,对各级官员的使用 ,提出要严格挑选与考核。他在给道光皇帝的一份奏折中说 :“查上司所以考察吏员者 ,非于公牍中观其事理 ,察吏莫先于自察 ,必将各属大小政务逐一求尽于心 ,然后能举以验属员之尽心与否。”因此 ,他自己先作出榜样 ,在官署大厅中堂上亲自书写了一副堂联 :“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上联鼓励老百姓大胆地向他指出缺点 ,向他提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