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书局出版的由王钟翰先生点校的《清史列传·僧格林沁传》:"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旗人。......初,科尔沁多罗贝勒新吉伦,于顺治七年晋封扎萨克多罗郡王,世袭罔智。"《清史列传》的记载影响深远,后人关于僧格林沁所属旗分皆源于此书。《清史稿·僧格林沁传》就一字不差地抄录《清史列传》,"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旗人。"今人陈旭麓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词典》:"僧格林沁(?-1865)蒙古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僧格林沁条又与陈书雷同,"僧格林沁(1811-1865)......…  相似文献   

2.
清初内扎萨克旗的建立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初内扎萨克旗的建立问题达力扎布盟旗制度是清朝用来统治和管理蒙古地区的主要制度,其中扎萨克旗是盟旗制度的核心,也是清代蒙古最基本的军事和行政单位。扎萨克旗制度最初建立于漠南蒙古,至康熙年间增至四十九旗。清代称之为内扎萨克旗或内扎萨克蒙古,简称内蒙古。...  相似文献   

3.
杨丰陌主编《喀喇沁左翼旗乌梁海氏家谱》一书由辽宁民族出版社于2003年9月出版。据此书《后记》介绍,这部家谱是由该旗末代扎萨克默尔庚额(1919-1943)之妻刘氏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献给喀喇沁左翼旗人民政府的,同时献扎萨克印章一颗,由该旗档案馆接收和保管。这部《喀喇沁左翼旗乌梁海氏家谱》(以下简称《喀左旗家谱》)全面记录了清代喀喇沁左翼旗扎萨克家族世系,包括扎萨克王公、一至四等塔布囊的授予和承袭情况、家族内各支系的世代传承、人口繁衍、出家当喇嘛人数、在朝廷任官以及与清朝皇族联姻情况等,对于研究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地方史、研究清代蒙古政治史和社会史都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使家谱完好地传世和给学术研究提供方  相似文献   

4.
1634年,后金将大部分察哈尔人编入八旗,形成八旗察哈尔;又封林丹汗子额哲为和硕亲王,以其直属部众编旗,设立察哈尔旗。从蒙古文档案记载可知,察哈尔旗是一个外藩扎萨克旗。现存蒙古文察哈尔官员世职敕书进一步证明,察哈尔旗的职官和待遇始终与其他外藩扎萨克旗相同。察哈尔旗的后两任扎萨克阿布鼐和布尔尼父子作为蒙古大汗后裔,不甘于屈从清朝的统治,导致了察哈尔旗的覆灭。  相似文献   

5.
论清代漠南蒙古地区的二元管理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所说的漠南蒙古,主要的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完整的政区概念。它东接盛京、吉林、黑龙江、南至长城,北临大漠、西隔河套与厄鲁特部落相邻。由于论题内的时间跨有清一代近三百年,其间这一地区居民、部落、行政建置和隶属关系屡有变动,因此既不能套用今天内蒙古地区的概念,也不能简单沿用清代的“内扎萨克蒙古”概念。旗是清廷在蒙古地区设立最早、数量最多而且又是用来专管从事畜牧业的蒙族居民的行政建置。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另一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行政建置──府厅州县制。尽管后者出现略晚,管辖的地域不及盟旗制广阔,管理对象…  相似文献   

6.
齐光 《清史研究》2013,(1):104-116
本文通过分析今阿拉善左旗档案馆所藏清朝时期阿拉善和硕特部扎萨克王爷颁发给旗内人员的蒙古文"噶舒克文书"内容及其上所记的封号、印章等,阐明该部扎萨克王爷的属众统治方式,同时揭示清朝时期阿拉善和硕特部社会行政的具体运作,以此探讨阿拉善和硕特部或蒙古诸部与清朝间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豁罗刺思部即郭尔罗斯部,起源于额儿古捏·昆的蒙古部落.初迁根河流域,后迁至洮儿河、霍林河一带,其中一支于1195年迁至嫩江、松花江汇流处游牧.该部曾骚扰过金国边境,也曾与成吉思汗的蒙古部抗衡,后来臣服金朝,又加入了蒙古部的联盟.元代时自成部落.明朝中叶科尔沁蒙古的一支占据其地,并以郭尔罗斯之名为部号,实为同名异氏,该部遂成为科尔沁蒙古郭尔罗斯部的属部.清代该部组建了蒙古八旗中的正白旗,并与科尔沁部的郭尔罗斯人杂居共处.  相似文献   

8.
清代锡勒图库伦札萨克喇嘛旗是清政府在漠南蒙古地区设置的唯一的一个政教合一的喇嘛旗,它的特殊性是库伦旗的札萨克达即是旗内行政最高首领,又是宗教最高领袖。这种特殊的政治体制使得库伦旗在经济方面有着特殊性,即形成了寺院经济,它包括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蓄牧业经济,本文对此加以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蒙元时期的丝绸之路比前代都漫长,沿线地区诸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十分活跃。来自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西域占星家们不仅为蒙元王朝带来了西方的天文学知识,他们及其家族也最终融入蒙古民族共同体中。元廷退回蒙古草原后,他们进一步蒙古化和游牧化,逐渐成为明代蒙古乌珠穆沁部的组成部分。"乌珠穆沁"汉译为"阴阳",指占星者。此外,还有不少信仰也里可温教的人众和被称作"撒儿塔兀勒"的西域人加入乌珠穆沁部。明代乌珠穆沁是由西域人和蒙古各部组成的新部族。到清代,乌珠穆沁部被编为左、右两个扎萨克旗,旗里各级行政组织名称仍然保留其历史上不同族群、部族的旧名称。从西方占星者到蒙古游牧部族的一员,是丝绸之路沿线民族融合和不同文化交汇交融中非常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0.
正1636年清朝建立后,在内蒙古各部推行扎萨克旗制度。所谓的扎萨克旗,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一是钦定的扎萨克王公即旗世袭统治者,二是钦定的旗游牧地即领地,三是编为佐领的旗下箭丁以及属于王公台吉的随丁。(1)内蒙古的编旗工作到顺治年间基本结束,各旗游牧地范围也随之固定化。但是,康熙初年,外喀尔喀部分贵族率众归降清朝,进入内蒙古境内。清朝把他们  相似文献   

11.
周晓晶 《收藏家》2014,(8):70-72
丹巴多尔济,嘉庆年间(1796—1820年)人。丹巴多尔济及其父祖都是清代有影响的蒙古王爷,长期供职于宫廷,与皇帝关系十分密切。丹巴多尔济的祖父为和通八世孙僧衮扎布,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袭扎萨克固山贝子;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日子,我去拜访西藏博物馆名誉馆长叶星生先生,正巧遇到了慕名而至的蒙古海喇嘛。据叶先生介绍,海喇嘛因为知道叶先生的收藏方向,因此一旦在蒙古发现好东西,就会风尘仆仆地给叶先生送来。有一次,居然背来一块大石头,令叶先生十分感动。  相似文献   

13.
管辖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扎萨克印:系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颁发的地方官印,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本文对其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龚强 《黑龙江史志》2009,(7):17-17,20
(二)黑龙江蒙古部落简史 黑龙江流域的额尔古涅昆是蒙古族的发祥地,蒙古人从这里走向了辽阔的大草原。经过几个世纪的游牧生活,有的蒙古部落又回流到黑龙江的土地上来。第一次迁徙,大约在12世纪初叶。古杜尔伯特部从贝尔湖东迁徙到嫩江左畔,这是蒙古人进入黑龙江内地之始;第二次迁徙在元初。成吉思汗将黑龙江地区分封给他的季弟帖木哥斡赤斤后,斡赤斤家族以及乞里克讷惕等部,随同斡赤斤陆续东迁到黑龙江各地驻牧;第三次迁徙,是明代嘉靖年间。科尔沁部酋奎蒙克塔斯哈喇为了辅佐蒙古正统大汗——达赉孙库登汗,几千帐人马进入松嫩平原。从此,他们成为黑龙江地区世居的蒙古族。  相似文献   

15.
辽阳旧城大南门外一公里,有个喇嘛园村,属太子河公社兴隆大队(旧名喇嘛园大队)。村里原有一处清代建筑,叫做喇嘛园,是西藏大喇嘛斡禄打儿罕囊素的塔园。囊素喇嘛原在蒙古科尔沁部卓锡,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迎来辽阳,备受宠荣,死后努尔哈赤曾勒命建塔,因当时正忙于征伐,权葬在城南参将哈纳之园屯。天聪四年(1630年)皇太极命瘗骸骨,建塔其上,并设僧监守,拨官银祭祀。康熙三年(1664年),又在塔园之南别建莲花寺,增大祀典。塔园中轴朝西,寺朝南,各自成组。《盛京通  相似文献   

16.
本依据明末汉籍、17世纪初蒙古书档案和(满老档),对16世纪末17世纪初嫩科尔沁部牧地进行考述,认为嫩科尔沁部牧地最初位于东胜边外的蛤蜊河,即今鞍山市以西、辽河下游一带,后移牧开原、铁岭西北边外的上辽河流域。1588年,由于嫩科尔沁部向西南方向的发展遭到扎鲁特等内喀尔喀诸部阻挠,以恍惚太为首的嫩科尔沁部避居开原东北千余里的混同江和嫩江汇合处。恍惚太子奥巴洪台吉所住格勒珠尔根城位于嫩江东岸,即清代哲里木盟杜尔伯特旗西南的柯勒吉勒格。1631年起嫩科尔沁部牧地逐渐向南迁移后,清代哲里木盟十旗游牧范围才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17.
论科尔沁沙地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科尔沁沙地的历史变迁冯季昌,姜杰科尔沁是清代东蒙古部落的名称,其分布地域大致在今内蒙古东部、东北西部的沙丘地带,为此地貌学上称这一沙丘地带为科尔沁沙地。该沙地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及其干支流下游沿岸的冲积平原上,地表形态以固定沙丘为主,间有一些半固定或流...  相似文献   

18.
八旗制度是满族特有的一种军政合一的社会制度。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三个组成部分。在有清一代,他们都是“旗人”,但在八旗之下,既有满洲、蒙古、汉军之别,更有上三旗与下五旗之分。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就是为了统辖广大的满洲、蒙古、汉军之人,使他们都在八旗制度的管辖之下。据史书记载:“太祖……太宗(皇太极)……爱立八旗,……每旗析三部,以从龙部落及傍小国臣顺者子孙、臣民为满洲;诸漠北引弓之民景化内徙者,别为蒙古;而以辽人、故明指挥使子孙、他中朝(亦指明朝)将众来降及所掠得,别隶为汉…  相似文献   

19.
民国元年(1912年),在内蒙东部发生了一起少数蒙古工公贵族的叛乱事件,即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札萨克图郡王乌泰联合镇国公等旗,搞分裂独立,发动叛乱,进攻奉天省桃南府和镇东等县,企图"率土"归降"蒙古国"。奉天都督赵尔类指挥东北三省军队,平定了这场叛乱,稳定了新生的民国政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乌泰(1860-1920年),蒙古族,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即札萨克图王旗)人,该旗一世祖达布齐于崇德元年(1636年)受清廷赐爵札萨克国多罗郡王,世袭罔替。光绪七年(1881年)乌泰承袭爵职,兼哲里木盟盟长。乌泰先祖执政…  相似文献   

20.
一蒙古八旗及外藩蒙古旗(札萨克)的建立清王朝兴起的过程中很重视对蒙古的征服,因为他们认为蒙古与满洲风俗衣冠相同,有较深的社会基础,便于联结起来共同反对明朝。所谓“得朝鲜人十,不若得蒙古人一;得蒙古人十,不若得满洲部落人一。族类同,则语言同,水土同,衣冠居处同,城郭土著射猎习俗同”(魏源:《圣武记》卷一,开国龙兴记一)。在努尔哈赤称后金汗以前建立八旗时即已吸收蒙古人参加,编为牛录。如恩格图原系蒙古科尔沁部人,“自哈达挈家来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