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汉文部分共收录宋代西北边境军政文书109页,在这109页文书中有几页文书涉及到北宋统制司设置的一些情况,本文对这几页文书涉及到的基本史实进行了考释,对《拣选状》中反映的宋代统制司的设置、宋代军带的拣选以及北宋末年西北地区与西夏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镇江市中心大市口东约200米的五条街小学后身、骆驼岭高地的南侧,深入地表下1.5米处,发现了一个宋代遗址。在这个遗址的局部发现有较多的瓦砾和一些经过火烧的房木料,说明它是经过一场火灾而成为废墟的。较多的小陶瓶和陶杯、陶球、影青  相似文献   

3.
戏曲纸扎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鲁建 《民俗研究》2000,(3):175-179
供奉纸扎,是宋代以来丧俗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遍及我国各民族和地区的纸扎的种类不外乎四大类:其一是神像,多流行于河北、陕西、福建、台湾等地,西北地区扎制大件的较多,闽南地区多流行小件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8,(6):92-92
宋代官营茶马贸易的兴起王晓燕在《中国藏学》2008年第三期上发表文章说,官营茶马贸易之所以在宋代兴起,不仅有其经济原因,而且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一方面,茶马贸易是由分工而引起的交换,随着中原地区茶叶经济的发展,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嗜茶成风,同时宋王朝又因种  相似文献   

5.
浅析宋代厚嫁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立迎 《沧桑》2010,(4):132-133,163
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宋代社会观念和社会生活方式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婚姻商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突出地反映在宋代盛行的厚嫁之风。本文通过对宋代嫁妆特点、作用的分析,论证了嫁妆对宋代女子的婚姻生活和家庭地位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杜静薇 《丝绸之路》2014,(10):20-21
西夏王朝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游牧民族党项族建立的政权。20世纪后半叶,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陆续发现了多处西夏遗址和窑址,出土了大量西夏瓷器,对进一步研究西夏瓷器的特点、生产工艺、烧造技术、装饰手法以及西夏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物资料。出土西夏瓷器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深受宋代中原磁州窑和耀州窑的影响,体现了西北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的传统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民间器乐我国的民间器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婚丧喜庆、风俗节日活动中,始终显示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真实地反映着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关系急剧变化,宫廷对音乐文化的垄断被逐渐打破,民间器乐活动有了显著的发展;宋代以后,随着歌舞音乐的成熟、说唱音乐的兴起和戏曲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器乐有了进一步发展;元、明、清三代,民间器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渐趋成熟。但由于民间器乐一向不被统治阶级所重视,因此留下的资料十分有限,从仅存的一些资料可约略看出,宋代以后,民间器乐确实不断发展,近代民间的许多乐种,正是在这样的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优秀品种。我国的民间器乐乐种和演奏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形式有独奏、打击乐合奏、管乐合奏、弦乐合奏、丝竹乐合奏、丝竹锣鼓合奏等,基本上可以归为吹打合奏曲、丝竹合奏曲、独奏曲三大类。我国西北地区的民间器乐主要有西安鼓乐、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等。  相似文献   

8.
正宁县文庙大成殿建于元至正初(1325前后),虽为元代建筑,但具有鲜明的宋代"厦两头造"官式建筑风格,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元代建筑已凤毛麟角,尤其是具有宋代建筑特色的木构建筑更少,正宁文庙大成殿的存留,是研究甘肃宋元建筑承袭、发展演变的珍贵文物遗存。本文从文献资料及碑刻资料的相关记载出发,从始建及历代维修、建筑布局、价值三个方面对正宁文庙大成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宋代转运使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的转运使地位重要 ,以往的研究 ,较多地注意到它与唐五代宋初的转运使、随军转运使及巡院等的联系 ,对它是宋初藩镇替代者这一点重视不够 ,而这却是正确认识宋代转运使的关键。宋代统治者为了防止转运使成为像唐代藩镇一样的割剧势力 ,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 ,除了先后将地方军权、刑事权等分割给别的官司外 ,更重要的是不赋予转运使直接任免、升黜、奖惩本路官员的权力。转运使的权力受到过多限制 ,财政过于集权 ,造成诸多弊端。在管理出现混乱、中央财政需要得到确实保证、朝廷对财赋不断产生特殊需求的情况下 ,宋廷被迫将财权向转运司适当下放 ,从而产生了相对独立的路级财政管理层次。但是 ,宋代中央集权的体制并没有根本改变 ,路级财政的独立性是有限的 ,转运使不可能完全成为地方利益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10.
宋代户口统计数字,据史册所载:大多平均每户只有两口左右,这一现象为宋代所特有。宋末元初的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卷十一,于记述宋元户口之后有一段按语:“以史传考之,则古今户口之盛,无如崇宁、大观之产。然观当时诸人所言,则版籍殊欠核实,所纪似难凭,鉴者详之。”中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探索,在研究宋代人口问题的著作中作了一些论述,并发表了数十篇专题论文。本文就有关探讨宋代户籍制度和人口问题的观点作一综述。一、关于宋代户籍制度的问题。学术界关于宋代户籍制度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漏口说”、“析…  相似文献   

11.
学术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如何转化为生产力,与商品经济相结合,为现实的经济建设服务,这是摆在学者面前的一个严肃而现实的课题。近读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林正秋教授撰著的《宋代生活风俗研究》,比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宋代生活风俗研究》,全书二十章,约五十余万字,图文并茂。将宋代的饮食文化、社会风俗、保健养生、官民服饰、园林建筑、交通旅游、商贸娱乐、宫廷礼仪等两宋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的方方面面,逐一展示在读者面前,宛如将读者引进距今八九百年前的宋代社会,而又处处与现实生活相结…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些形形色色的外国考察家,打着科学考察的幌子,频繁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他们把我国的许多珍贵文物和学术资料,无条件地捆载而去,而在艺术宝库和文化遗址中留下来的却是斑斑伤痕和残毁弃余。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27年组建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情况就比较特殊。提到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首先要谈到斯文·赫定。斯文·赫定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探险和游历共有八次,足迹遍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等地,多次深入我国西北地区人迹罕至的沙漠、荒原地带。他的许多著作,对研究我国新疆、西藏等地的…  相似文献   

13.
羌(戎)族,是我国西部的古老民族,从夏商到宋代的数千年间,一直是西北地区的土著民族。她是华夏民族即后来汉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藏族的前身和先民。如今在西北大地上,羌族虽然不存在了,但她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等。却在安多藏族及一些汉族地区.仍被传承保留了下来。本文要探讨的是今甘肃境内古代羌语地名,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17,(10)
<正>5.宋代典型器物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解放以后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发现有宋代瓷窑遗址。各地瓷窑的产品各具特色,流传至今的实物也比较多见。宋代瓷窑有五大名窑和六大窑系之称,有的瓷窑是在官府的督办之下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其中有许多的创新工艺,显示出宋代制瓷业的成就,许多优秀的名品成为今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工业化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伟 《史学月刊》2006,15(1):62-65,79
“九一八”事变之后,国人痛感东北之沦丧与民族之危机,开始关注西北地区。国民政府曾设想依靠西北为长期抗战的后方根据地,并以开发西北相号召,希望促进西北经济的发展,以增强抗战的力量,西北地区工业化的问题随之提出。时人对西北地区的工业化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其中许多真知灼见在今天看来仍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承前启后的转折期。正因为如此,传统的监察制度在宋代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当今学者多有成功的探索,并提出了许多创见。而刁忠民先生认为当今学者多将宋代台谏制度列入传统监察制度的范畴是有局限性的,因而对此提出异议,这主要反映在他的新著《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中。该书由巴蜀书社1999年5月出版。作为一部体现较深学术功力的学术专著,该书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第一,篇章紧凑,结构合理。该书除去前言、目录和结束语外,共分为三章,约20万字。第一章《建置篇》,约占全书篇幅的52%,将御史和谏官分开论述。第二章《事权篇…  相似文献   

17.
董庆华 《神州》2013,(1):127-127
宋代在我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汉字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字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宋代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出现了许多的政治思想,文字观念的矛盾也在加深,使得宋代的文字之间的影响和发展处于一个激烈的碰撞时期。本文就这一时期分析各种语言文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宋代户口统计中的丁与口舒峤在宋代人口研究方面,至今仍存在着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其中最基本的两个问题是人口数量和口与了的含义问服一种意见认为宋代全国总人口数已超过1亿,宋代史籍中所载的口数Z。〔丁数(何炳校《宋金时代中国人口总数的估计》,载《中国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弥勒佛是中国佛教中地位很高的崇拜对象。晋代中原地区已经流行弥勒信仰,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的石窟中出现了弥勒造像。弥勒造像原为佛装和菩萨装两种类型,后在长期的演变中产生了多种式样。宋代以布袋和尚形象代替的汉化弥勒造像产生,其后广泛流行开来。本文通过对大量弥勒造像的分析排比,探讨了中国古代弥勒造像的特征与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近十余年来,宋代(包括辽、金、夏)乡村社会生活研究呈现出活跃的局面,学者们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研究,出版和发表了不少著作和论文,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新的研究方法。但是,研究专著较少,只是在许多社会史、经济史著作中包含着这一内容。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方面的论文数量还相当可观,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形成了许多研究热点,其中不乏有份量的文章。笔者将分专题对这十余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以有助于这一问题的继续探讨一、乡村经济乡村经济在宋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郭正忠《两宋城乡商品货币经济考略》(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