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各民族都把婚礼当作最重要的人生礼仪之一,都有从议婚到订婚和结婚的程序和仪式。儒家也设计有一整套聘娶婚配的原则和程式,那就是所谓"六礼"。因为上古的迎娶过程在昏夜完成,故称"昏礼","婚"是后起之字。关于上古婚礼最重要、最系统的记载,见于《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和《周礼·媒氏》等,但在历代传承过程中又有诸多变化,还加进了很多非华夏汉族的内容,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所谓古代婚礼,已是一个杂糅的礼仪程式。  相似文献   

2.
正历代婚姻礼俗家庭不睦,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恶劣因素。所以《昏义》说,只有男女之别、夫妇之义建设好,才会有"父子亲,君臣正"。而后者是历代统治者最为关注的事情,婚礼之受重视也在所必然了。历代正史的《礼志》《礼书》,记载的多是皇朝和官僚贵族等上层社会的礼法制度。他们基本遵从和沿续了上古婚礼仪式,"五雁六礼"之制变化不大。西汉晚年,王莽控制朝政。他极力鼓吹和推崇古礼,平王即位,才9岁,王莽就催  相似文献   

3.
晚清以降,中国沿海门户洞开,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差异随之更为直接地显现出来。就婚礼而言,中国传承千年的仪式,与西方截然不同。这使中式婚礼引起在华西人的兴趣。在近代曾参与其中的西人眼中,中式婚礼最大的特征是新人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婚陶问题可以折射一个民族的诸多文化信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部的三川土族①民众婚姻形态上表现的文化现象则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由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认定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族婚礼等仪式,不仅是该民族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精神的反映,也是研究该民族文化形态和审美心理的重要依据.因此,从三川土族婚嫁仪式这个表达方式透射的文化信息中厘清其中的深层内涵,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婚姻一直是人们人生中的一个大事。人们无不以各种形式的仪式来庆祝婚礼。婚礼形式也因国家,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变化。本文从婚礼前准备、婚礼地点、婚礼服装、婚礼宴会等方面来阐述中美两国婚俗文化的差异,并从宗教信仰、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各方面总结现代中美婚俗文化的融合。探究中美婚俗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障碍。当今,中国人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与美国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通婚数量近几年也一直在增加。因此,了解两国不同的婚姻习俗是十分必要的。婚姻是  相似文献   

6.
婚礼     
今年有幸参加了一次藏族的嫁女仪式。那场面好热闹、好壮观。汉族的婚礼我参加过不知多少次,而藏族的婚礼还没看过,何况参加呢。所以,这次我专门细心地观看了起来。 经旁人介绍:女方由男方头一年抢回家后,再由男方派一位德高望众的有地位的长辈提上礼酒到女方提  相似文献   

7.
苏菲主义教团的迪喀尔仪式活动之所以能一直延续下来,与它具有一定的功能是分不开的。笔者试图通过对"恰依"仪式、婚礼、葬礼等外部延伸的日常民俗场景进行深度描述和比较,对迪喀尔仪式从宗教、社会两方面做仪式的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乡饮酒礼的宾贡职能一度凸现,宾贡仪式独占了乡饮酒礼之名,而尊德尚齿的乡饮仪式则名为正齿位。此后,宾贡乡饮酒礼逐步转化为科举制的配套仪式鹿鸣宴,进而脱离乡饮酒礼的范畴。在此过程中,乡饮酒礼渐趋缩小为以尊德尚齿为主旨的基层社会的礼仪仪式,并进一步发展为地方儒林盛事,在维系基层社会秩序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诗经》有大量反映西周春秋时期"籍田礼"的诗歌。透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比较清晰梳理出:"籍田礼"的起源、"籍田礼"的功能、"籍田礼"仪式的程序及"籍田礼"蕴含的宗教观念。这对《诗经》的深入研究、探讨古人的宗教观念、古代的农耕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回族人生礼仪在每个穆斯林一生中各个阶段举行,主要有诞生礼、命名礼、满月礼、抓周礼、割礼、婚礼、葬礼等。  相似文献   

11.
彭牧 《民俗研究》2014,(3):5-14
Ritual是现代西方宗教研究的基本范畴,中译为仪式,与本土范畴"礼"形成有交叉又有区别的一对概念。把礼置于ritual和西方宗教学研究范式中,比较礼和ritual的同与异,可以从新的角度探讨中国宗教研究的基本出发点。Ritual作为表现信仰的象征性行为,其现代意义形成中摈弃了文本、情感和自我修行,而这正是礼的基本内涵与特点。儒家的礼作为从上古习俗中固定化、文本化的传统,始终与其根源之俗遥相呼应。在漫长的历史中,一方面是精英以礼化俗,另一方面是民间的俗不断改变礼。因此我们对中国宗教实践的考察必须反思西方宗教和仪式研究的范式局限,同时关注礼和俗这两个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不断互动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异彩纷呈的新疆回族婚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礼,是新疆回族人一生中的大礼。父母亲把为儿女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完成了一桩重大夙愿,因而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疆各地,同许多民族杂居在一起,婚礼的形式内容多种多样,不尽相同。尽管如此,回族传统婚礼奉行以节俭为原则,体现隆重、喜庆的气氛。这些内容在广大回民中都始终未改变;主要的婚礼仪式也都较完整地保留着。概括起来主要仪式有:提亲、定茶、插花、娶亲、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 提亲 回族中有句俗语:“一家女儿百家求。”当回族姑娘长到十…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礼文化一直占据着社会的重要地位。《礼记·曲礼》曰: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一般被认为是礼的初始涵义。大约从那时起,礼尚往来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以礼为教、以乐为教,礼化作了美德,诸如,温良恭俭让这五种传统美德。这个崇尚礼治的礼仪之邦,到了春节更是全民皆"礼",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礼不同"。  相似文献   

14.
"道拉",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地区在婚礼、春节等喜庆时刻演唱的一种特有的传统礼歌,广泛流传在官亭镇、中川乡、前河乡、甘沟乡、满坪镇、杏儿乡一带。"道拉"曲调优美动听、歌词内容丰富,体式自由,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土族的神话传说、天文地理、历法等知识,都比较系统、完整地保存在"道拉"里。尤其在问答式唱段中,还即景生情,编唱一些民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常识,极具文化内涵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族》2003,(4):53-55
“西亚然”是贯穿土族婚礼全过程的一种赞歌和问答歌。它紧紧围绕婚礼仪式的步骤和内容进行演唱,是婚礼中的主要歌曲之一。这里搜集、整理了在土族地区普遍演唱的九首。  相似文献   

16.
宗族仪式团体的形成依赖于亲属关系的网络化机制及其运作过程。礼簿是宗族仪式团体的重要载体,形成了一种基于"五服"原则的"簿上宗族"。这种仪式兼经济团体与宗族谱系和墓祭仪式既相通,又有别,它既超越个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和道德观念,又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构成了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行动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丁超 《丝绸之路》2007,(9):28-29
“撒核桃撒枣子,哥哥娶了个好嫂子。”“双双核桃双双枣,生男聪明生女巧。”这是回族婚礼“表针线”中的撒喜果歌。撒喜果也叫撒喜枣、撒喜、撒帐,是回族婚礼中一个重要的风俗仪式。  相似文献   

18.
"上头"作为婚礼前夕的生命礼仪,是由长辈带领新郎或新娘在出门举行婚礼的前夜身穿孝服,拜斗遥祀代表中华意象的北斗,以斗中事物象征内化心中价值观;同时,更重要的是由长辈带领新人祭祀神明与历代先人,为新人梳头变更发型,并在过程中叮嘱娶妻或嫁夫不能忘本,切记为家为中华开枝散叶。正当新人共同经历人生历程关键的转变时刻,"上头"仪式成为构建新婚夫妻共识的婚礼习俗,过去甚至鼓励新人身着仿制的明朝服饰,目标不外鼓励个人思考安身立命,也顾及家庭传宗接代如何与民族命运演变相融合,由此承先继后,也会影响未来儿孙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9.
开笔礼是我国民间流传久远的学童入学仪式风俗。中国古时候读书人一生要行“四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开笔礼是古代人生的首次大礼,最早起源于西周官学,形成于春秋时代孔子创办私学之时。  相似文献   

20.
陈慧丽  王倩 《江淮文史》2013,(2):152-160
《家礼》中关于婚礼的规定是由议婚、纳采、纳币、亲迎、妇见舅姑、庙见、婿见妇之父母7部分组成。当代祁门黄龙口人的婚礼,根据我们的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