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故宫博物院所藏旧称为"邐簋"或"簋"的殷代青铜簋,其铭虽简,但言深意远,语境复杂。作者细致释读剖析铭文,认为作器者应为"京",此器似应称作"京簋"。此外,本文进一步讨论了铭文中牵涉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尹光方鼎"(旧称"逦方鼎""乙亥父丁鼎")与"听簋"(又名"逦簋""京簋")的定名素有较大争议,"逦""唯各""■""享京"等字词的断句与解释是整篇铭文释读与确认器主的关键所在。"逦"是动词,佐匹、襄助之意。""读为庭或廷。"各"与"享京"分别是两器的受赐对象与铸器者,故应定名为"各方鼎"(或"各鼎")与"享京簋"。  相似文献   

3.
叶县与北京保利博物馆所藏索氏劫簋与簋盖,属于"殷民六族"中的索氏族所有,作器者之名应释为"劫",而不是"结".该铜簋的年代为西周晚期.  相似文献   

4.
刘体智善斋旧藏"元年师兑簋"两件,《殷周金文集成》编号分别是4274、4275。通过比对字形,知4274之盖铭当为伪作。"三年师兑簋"本只有一件,归丁麟年,丁氏在未除锈前对器铭施拓,除锈后再施拓。罗振玉误以未除锈时之拓属另一器,《集成》将此之作为另一件三年师兑簋的拓片,编号4319。此二拓均有问题,权威金文著录书籍如《殷周金文集成》等当予存疑。  相似文献   

5.
1981年3月,河南省灵宝县文管会在本县土产公司废品仓库拣选到一件春秋铜簋。簋敛口,有盖,二兽首耳,耳下有近方形珥,圈足下有三小方短足。盖内和器内底部各铸篆文"伯嘉父作喜姬尊簋"八字。盖和器身口沿都有一周重环纹,腹部有五道瓦纹。圆形抓手外径7.8、内径6.2、壁厚0.7、高1.9  相似文献   

6.
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芮姞簋,学界通常将其视作姞姓""族与姬姓芮国之间的通婚证据。实际上,依照商周时期女性作器的金文通例,簋铭中附缀的族氏铭文"",所标识的当系器主夫家的族氏名号,而"芮姞"则为出身芮国的姞姓女子。芮姞簋所见的这一姞姓之芮,很可能就是商周之际活跃于汧陇地区的古芮国。  相似文献   

7.
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芮姞簋,学界通常将其视作姞姓""族与姬姓芮国之间的通婚证据。实际上,依照商周时期女性作器的金文通例,簋铭中附缀的族氏铭文"",所标识的当系器主夫家的族氏名号,而"芮姞"则为出身芮国的姞姓女子。芮姞簋所见的这一姞姓之芮,很可能就是商周之际活跃于汧陇地区的古芮国。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7,(3)
<正>近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征集了一件铜簋,因铭文中有作器者“邢公”,故称之为“邢公簋”。此簋矮扁,有盖。器盖顶部有圈形捉手,近口部较直,并以子母口与器身相合。器身直口,圆鼓腹,最大径位于腹中部。腹两侧有环耳,环耳以单体兽作母题,兽的角冠贴附于耳  相似文献   

9.
《文物》1957,(8)
去年故宫博物院征集组在北京"振寰阁"收购到几十年来一直不知下落的一件西周重要青铜器——大丰簋,现在已在太和殿用"朕簋"的名称陈列出来了。这件器物四耳,方座,器身及座上均饰有两两相对的张口和卷身的龙纹,高24、口径20.5公分,  相似文献   

10.
金文研究中出现相同人名的器铭,学者多根据人名系连法进行铜器断代和释读。但此法如使用不当往往有碍于正确解读铭文含义。在井侯簋、荣簋等五器中出现的人名"荣"普遍被学界看作是周初的荣伯,但根据称谓、世职、赏赐等多方面考虑,认为这五器中的"荣"和周初荣伯并无必然联系。人名"荣"应理解为个人私名,与西周"荣氏"两不牵扯。  相似文献   

11.
最近面世的应侯见工铜簋,其铭文记载了属于"淮南夷"的毛、衰等氏族,侵犯周王朝南部边境并被周王朝打败的事情.铜簋年代应在西周中期之末的孝王、夷王时期.铜簋的器身与器盖铭文各不相同,可能是同一批盗自应国墓地的随葬器物.应侯见工簋的发现,更证明应国是周王朝南方不可或缺的屏障,担负着护卫周王朝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2.
师道簋是内蒙古宁城县出土的一件西周时期重要青铜器,簋铭94字,反映了益公、师道与辛公的相关史事。通过金文历谱的计算,可以求得师道簋铭具体年代为"周夷王三年(前883年)二月初吉丁亥"。通过与"吴虎鼎""师晨鼎""繁卣"等器铭的对读,"道"与"辛公"等人的关系也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5,(6)
<正>美国斯坦福大学坎特视觉艺术中心收藏有一件铜簋,据其铭文可称为叔多父簋。此器于20世纪初流入美国,1933年之前被美国收藏家购买,其子于2005年将其捐赠给斯坦福大学。现将其介绍如下,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一此簋失盖,器身保存较好。器身似钵形,子母口内敛,圆鼓腹微下垂,喇叭形圈足,圈足下有三兽形立足。腹部两侧有一对对称的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60年第2期载有訇簋及弭叔簋铭文(器铭照片及两种释文),中之訇簋铭文更关系到西周社会性质.因将所见数事录出,以供同志们参考.訇簋铭文有云:"今余令汝啇官,司邑人、先虎臣、后庸、西门夷、春夷、京夷、……"以全文证之,"先虎臣"是一种军旅,指作为先锋的虎臣.师?簋:"今余肇令汝率齐币、?、僰?、左右虎臣,征淮夷".虎臣既用来征伐,可见本是军旅之一种.以师?簋的左右虎臣和本铭的先虎臣相较,知左右是指左右两翼,先则无疑为先锋.又  相似文献   

15.
王沛姬 《华夏考古》2020,(2):124-128
利簋器主人身份为"又事",对此"又事"学界历来看法不一。本文结合甲骨金文及文献材料,考证此"又事"为"右史"。并根据简帛等资料考证"右史"为军中之史。利簋铭文中"岁鼎"体现了右史的司天之职。  相似文献   

16.
周至县文化馆和楼观台文管所,近年先后征集到几件西周青铜器,现介绍如下。作宝簋通高18、腹围63厘米。兽形双耳有珥,带盖(图一)。簋的口沿和盖上均饰鸟纹,簋的腹内和盖内均有铭文"作宝簋"三字(图二)。亚父丁簋通高14、腹围60厘米。口沿外侈无盖,兽形双耳(图三)。簋的口沿饰鸟纹,腹内有铭文"亚父丁"三字(图四)。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6,(12)
正羊子山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20公里处的安居镇。自1975年以来,这里先后发现过三座西周墓葬,出土有多件"噩侯"铭文铜器。1975年,安居羊子山出土鼎、簋、尊、爵4件西周早期铜器,其中单鋬尊铸有铭文"噩侯弟■季"~([1]);1980年,这里的一座墓葬出土鼎、簋、卣、尊、爵等18件西周早期铜器~([2]);2007年,羊子山M4又出土27件西周早期铜器,其中有8件"噩侯"器和2件"噩仲"器~([3]),M4的墓主应为一  相似文献   

18.
容庚 《文物》1960,(Z1)
前读文物1960年第2期郭老"弭叔簋及訇簋考释"一文,颇有疑义;近复承段绍嘉同志以拓本寄赠,附函云"并盼示复"盛意可感,勉抒鄙见以答:弭叔簋甲子之甲,金文皆作十,此簋独作田,为他器所无.甲骨文上甲之甲作田,金文?作父甲鼎、甲鼎、兮甲盘之甲皆作田,尽属人名,与甲子之甲不同.故知此器乃属西周晚期,开混合使用之始,甲字是由此转变而来的.莽字吴大澂说文古籀补收入附录( -),说:"窃疑古镐京字必非从金从高之字.许氏说'镐温器也,从金高声.武王所都,在长安西上林苑中,字亦如此'.丰多丰草,镐  相似文献   

19.
李晶 《收藏家》2007,(8):75-78
簋是古代用以盛放食物的器皿。根据文献和器物自铭可知,其用途类似现在的大碗,古人用它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在宴飨时席地而坐,簋放在席上,用手到簋里取食物。簋的形制一般为侈口、圆腹、圈足。商代簋多无盖,无耳或有二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带盖,有二耳或四耳。因鼎专用以烹饪或盛肉食,而簋则专以盛放黍、稷食粮,所以簋、鼎多搭配使用,相得益彰。从考古发掘资料看,簋除了作盛食器外,也作温食器。商周时期,簋  相似文献   

20.
黄锦前 《文物》2012,(7):74-77,2
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收藏有几件春秋期的有铭铜簋,其中束仲父簋3件、录簋盖件,原系1966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薛店镇朴寨村(原薛店区太仆乡)陈德周捐赠给河省文物工作队,20世纪60年代移交今开封博物馆。现将这几件铜簋介绍如下,并对器进行考释。束仲父簋3件(馆藏号:09317、093109320)。形制、纹饰及铭文均相同,其中2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