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川西石棺葬文化与辛店文化及“唐汪式”陶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石棺葬又称版岩葬。这类墓葬最初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发现于岷江上游的汶川、理县、茂汶等地,因其葬制和随葬的陶器形制新异特殊,为其他地区所不见,曾命名为“版岩葬文化”或石棺葬文化。前几年,虽然有人提出石棺葬文化的命名中,“石棺”一词容易和汉代石棺相混淆,建议使用“版岩葬文化”一词,但就目前考古界已较习惯使用石棺葬文化一词来说,石棺葬文化这一命名已为大家所接受。 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和发掘的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2.
1973年春,四川乐山县斑竹湾出土了一具五代琉璃三彩(黄、绿、褐)陶棺(图一)。棺长81.5、前高(连棺盖)40.5、后高24厘米。棺座前宽29、后宽25厘米。棺身前宽27、后宽18厘米。出土时,在陶棺内装有骨灰与开元通宝铜钱。这陶棺显然是火葬后盛骨灰的葬具。在宋代四川的火葬墓是比较多的,曾在成都、绵竹等地区多次发现。其葬具或用陶罐或用木棺。  相似文献   

3.
乔村墓地的发现为研究晋文化与秦文化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围沟墓在乔村墓地中尤为特殊,且为其他地区少见。长期以来认为乔村围沟墓围沟内附葬的人骨属于"殉人",进而将其作为围沟墓属秦人墓的依据之一。本文结合秦晋两地墓葬殉人的发现与研究,对围沟墓内附葬人骨的性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研究的人骨材料,是由西安半坡博物馆考古队渭南北刘遗址分队负责人张瑞岭同志提供的·这批人骨于1982~1983年在陕西渭南北刘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时出土,全部出自该遗址晚期地层的土坑墓和瓮棺葬中,其随葬器物或瓮棺葬具皆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典型器物,因此,其时代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随葬有典型器物的庙底沟类型墓葬发现不多,收集到的人骨材料则更少,而且,至今尚未曾见到有关的研究报告。因此,尽管北刘晚期新石器时代——庙底沟类型人骨材料的数量不多,却为  相似文献   

5.
1996年12月,四川合江县马街子田村三社发现石室墓一座,出土画像石棺两具。这两具画像石棺是泸州也是四川极为少见的北宋时期画像石棺。两棺的出土,对于四川宋代丧葬形制的葬式、葬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宋代四川的丧葬形制主要为火葬葬式,基本以小型葬具替代土葬葬式中大型葬具。这种以典型土葬葬式形式出现的大型石棺葬具在宋墓中出土,极为罕见,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8年5~7月,配合瀑布沟水电站建设,考古工作者对四川汉源县龙王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房屋基址6处、灰坑31个、商代石棺葬3座、汉墓6座,出土陶器、石器、铜器等.此次发掘充实了大渡河中游地区考古发现的实物,为汉源地区文化序列的建立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属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这一地区不但是西南地区石棺葬发现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西南地区发现的石棺葬分布最为密集、数量最多的地区。如果要对西南地区的石棺葬进行深入研  相似文献   

8.
1979年7月13日,辽宁省朝阳县台子乡馒头营子公社商家沟大队在村委会南侧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辽代墓葬。经朝阳县文化局文物科清理发掘,葬墓所用建筑材料和形制与1977年发掘的商家沟辽代1号墓葬形制一致,且葬具相似,又有相同形制的随葬品,两墓距离仅5米,故编号商家沟辽代2号墓(M2) 。墓葬形制为砖筑单墓室,葬具有棺帐、石棺和草木结构假人,葬式为头西脚东,出土遗物有木器、瓷器、铜器和干果。商家沟辽代2号墓为研究朝阳地区辽代中期的历史文化和葬俗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11月,作为"中日共同开展西南地区北方谱系青铜器及石棺葬研究合作"项目的一部分内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本九州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在四川炉霍县宴尔龙石棺葬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清理石棺葬13座、建筑基址1处,出土铜器、石器、骨器等器物。本次发掘发现了川西高原上目前为止最早的石棺葬,为研究川西高原石棺葬与北方谱系青铜器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的石棺葬文化是古代西南地区的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存,就已有的资料看,它已影响川、滇两省。如四川木里县的石棺葬、云南德钦县的石棺墓和宁蒗县的古墓的文化内涵,均与岷江上游的石棺葬义有一定关系。此外,在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及雅安地区一些地方亦有石棺葬文化的发现。由于除阿坝州的古墓的石棺葬文化遗存发现较多,资料比较系统外,其他地区的石棺葬文化遗存则发现较少,材料亦不够系统,故目前对这类文化尚难于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综合研究。本文仅就阿坝州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的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剖析,即:一、关于分  相似文献   

11.
千古之谜“星相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灌云县大伊山,是座充满古代文化与科技之谜的山。该山海拔高度虽只有几百米,但山之东侧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石棺葬,“星相石”就在石棺葬上边一公里处。山之西侧是众多的石刻岩画,刻有航船、裸女、头发飘拂的“飞人”等,这些两千多年的石刻遗迹,圭今仍是未解之谜。 “星相石”所处的地貌环境与众不同,三面是山,另一面是通往山下平原的宽沟,在古代,那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就在这宽沟之上,奇特地横出一块50平方米岩面的大岩石,它平  相似文献   

12.
四川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汉族和其他民族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巴蜀文化。四川的少数民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些少数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建国以来,四川地区出土了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古墓葬和古遗址,它们无论是埋葬方式还是文化特色都与中原文化有所不同。许多古墓葬充分反映了当时历史、政治、经济及文化内涵。四川发现的古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反映古羌氏民族的石棺葬、巴蜀民族的船棺葬、汉晋崖墓、邓都人的大石墓、古白族人的火葬墓及交人悬棺葬等六种主要葬俗。它们所出土的文物对研究四川古代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八十年代,福泉县文化部门在县境西部王卡乡新寨、头寨、打鱼冲、花牙格棒河,干坝乡谷把、野鸡坡,道坪镇袁家寨三楼洞及仙桥乡江边等十多处,发现一种古朴、独特的岩洞葬。其中,王卡乡花牙格棒河岩  相似文献   

14.
试论四川东汉崖墓的研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的古代墓葬,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多样。这里不仅有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珍贵化石“资阳人”,而且有原始社会时期相当或稍晚于仰韶文化阶段的有名的“大溪文化”。从先秦至两汉以来广泛流行的传统墓葬形制竖穴土坑墓,更是遍布蜀中。此外,秦汉以来的砖室墓、石室墓、画像石墓、画像砖墓、崖墓、石棺葬、大石墓、悬棺、岩棺、火葬墓……等,更形成了四川古代墓葬形制之大观。而流行于东汉时期的崖墓,又是保存到现在数量最多的古墓形制。数以万计的东汉崖墓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15.
所谓悬棺葬,是指将死者灵枢高置于下临江河的悬崖绝壁之上或岩壁洞穴之中而不加蔽盖不起坟丘的一种奇特的丧葬形式。它主要流行于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至唐宋而大盛,但在四川南部和贵州等地,其下限可到明代,台湾高山族的耶眉人至今仍保存着悬棺葬的习俗。①悬棺葬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地,在东南亚地区的印度支那半岛、印度尼西亚、琉球、西里伯、菲律宾以及太平洋岛屿中的波利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等地也有所发现,但以我国福建武夷山地区和川黔…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发掘了麦坪遗址B区的1500平方米,主要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灰坑9座、灰沟2条、石棺葬3座,另外发现汉代瓮棺葬1座.这些发现为研究大渡河中游地区古代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同时为研究横断山区史前人群迁徙和文化传播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峨眉至米易段建设,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四川西昌市阿七乡螃蟹村的新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东汉时期的灰坑、房址、墓葬沟等遗迹1000余个。其中先秦时期墓葬447座,墓葬形制有瓮棺葬、石室墓及土坑墓,出土铜、陶、石等各类随葬品1000余件,为研究安宁河流域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龙门石窟佛教瘗葬形制的新发现——析龙门石窟之瘗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门石窟不但有藏尸的瘗窟,而且还有葬灰的瘗穴,这是在龙门首次大量发现的佛教岩葬瘗穴遗迹。笔者对这一佛教瘗葬文化遗存作了系统考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瘗穴根据龙门石窟的窟龛形制与大小,窟龛内容与设施,窟龛功能与作用,所有窟龛可分为造像的像窟(含龛,下同),坐禅的禅窟,葬尸的瘗窟,葬灰的瘗穴4类。像窟无需赘述;禅窟是僧、尼静心思虑,坐禅修行的洞窟;瘗窟是埋葬僧俗尸体的洞窟,瘗穴则是瘗藏僧人骨灰的洞穴。因前三类洞窟已  相似文献   

19.
试论岷江上游“石棺葬”的源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西北高原岷江上游地区的“石棺葬”文化,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进行科学调查、发掘以来,至今已半个世纪。经半个世纪来的考察、研究,尤其是近两年来这一地区及相邻地区考古、民族学调查工作的深入,使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的源流问题的研究已基本明朗。以往研究者们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系外来的看法已应重新认识,而这一地区“石棺葬”文化的“突然消失”,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而今亦已逐渐清楚。故本文拟就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的源流问题进行探讨。 一、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 岷江上游的“石棺葬”,其分布范围北起松潘镇,南达汶川漩口,东自北川,西至理县孟懂沟、黑水维古。在这个范围内尤以理县东部、汶川北部至茂汶中部“石棺葬”墓分布最为集中。到目前为止,岷江上游已发掘“石棺葬”墓二百余座,出土文物数千件。  相似文献   

20.
2013年3~6月,考古工作者对四川什邡市星星村遗址进行了发掘,除早期遗存外,共清理唐宋砖室墓及明清瓮棺葬14座。除5座墓葬破坏严重结构不明外,余9座根据墓葬形制可分为长方形砖室墓、梯形砖室墓、火葬墓、瓮棺葬。这些墓葬的发现对探讨四川地区唐宋、明清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及相关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