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夏文折二“大安宝钱”,是我接触的第一枚西夏文钱。那是在1978年夏天,为充实宁夏博物馆的西夏文物陈列,我出差到西安、太原等地征集西夏文物。西安市文物管理处慨然提供有关资料,其中便有这枚“大安宝钱”。当时我还不太懂钱币学,更缺少鉴定知识,见到  相似文献   

2.
读过吉田昭二先生的新著《乾元重宝钱谱》,感受甚多。再细读之,更觉有不少值得回味的地方,从中可以引出一些启迪。这本钱谱共收录各类乾元重宝的拓图677枚,其中包括当十钱82枚,当五十钱(含当五十仿铸钱)120枚,小平钱(含开元通宝“镶置钱”类)430枚。另有会昌记地钱13枚,“西域钱”3枚,“牡国手”钱4枚,楚大铜钱4枚,铁铸钱2枚,铅铸钱6枚,高丽钱3枚,日本钱3枚,不知品7枚。书中所谓的当五十仿铸钱,指的是减重“当五十”钱,此类钱中既有后来的仿铸钱,也有地方的私铸钱;书中所谓的开元通宝“镶置钱”类,即是指仿开元钱制的一类乾元重宝,是小平钱…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从一集邮朋友处收集到一枚“试机钱”,迄今为止还没见过类似的第二枚钱,故将它献诸同好,以聆指正。这枚钱正面为“雍正通宝”,而钱背则压制成铜元图案。铜元一面标明“四川铜币”,上有“军政府造”,下有“当制钱十文”字样。钱风与民国初年军政府造“四川  相似文献   

4.
《中原文物》1982年第4期载谢世平同志的《介绍两枚周元通宝样钱》一文中说:一枚钱背有“飞龙戏珠”,另一枚“背穿上是一尊手持拂尘的坐像”,“经鉴定上列二品为铜制样钱”。又说:“五代后周时期用铜制‘样钱’,而且钱背制有‘龙’、‘佛’图案。”对于这一论断,实不敢苟同。笔者详察刊出的二枚被称作为“样钱”的“周元通宝”原拓墨本,拙见以为它不是样钱,而是后铸的厌胜钱。今不揣粗浅,求正于钱币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传形“賹六化”钱纪中THEOPPOSITEWHITTEN“YILIUHUA”COINJiZhong先秦货币中,文字传形的方足布时有所见,不足为奇,而文字传形的刀币和圜钱却甚为少见,尤其像“共”字、“六化”等几种圜钱的传形钱更是如凤毛麟角,十分罕见;最近中国钱币博物馆征集到一枚传形“六化”钱,使我得以目睹了一枚旧谱未载的罕见品。该枚传形“六化”钱(见彩插及拓片1)重7.15克,较通常“六化”钱稍轻薄;铸文同常见品相反,“”字在正面方穿之左,“六化”二字在方穿之右,其中“六”字右侧一笔有明显流铜痕迹;该钱正背两面通体呈生坑绿锈底色,表层有土灰色硬质包浆,品相甚佳;此钱开门见山,勿庸置疑,且显见是出土新品。据该钱原主人陈德林君介绍,此钱1988年出土于山东省青州市(益都),与此钱伴随出土的是为数二、三百枚以上的一批:“四化”和“六化”钱,只因该枚系传形异品,当时即被单独挑出。笔者近几年先后共见到两枚传形“六化”钱,均为新出土品;除去前面介绍的一枚外,另见过山东省青州市丁昌五君有一枚,前两年丁君曾有该钱拓片一纸相赠,现一同发表附在这里(见拓片2),可供研究者鉴赏和参考比较。传形“賹六化”钱@纪中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齐庚先生藏有一枚很特别的龟鹤齐寿钱,如图1所示。龟鹤齐寿本不算得很稀少.但能到宋代的也不多,钱文吉祥可喜。对于懂一点古物的人来说还是颇堪玩味的。当年周作人苦雨斋中,就有一枚与凤皇三年古砖放在一起。这枚钱的特别,在于钱面另有四个小字,究竟该怎样读,是“我见偷样”呢,还是“我儿偷样”,尚待辨析。  相似文献   

7.
1982年夏,我给马定祥先生寄去一张钱币拓本。没想到这张拓本后来引起长达十年的研究和查证。这张拓本的原钱,直径2.7,穿0.8,厚0.2厘米,重9.2克。文字楷书,正面上“洪”下“武”右“天下”左“太平”六字,背上“圣”下“旨”右“午人存”左“日月明”八字(见彩插)。 1982年11月11日,马老回信说:“您的一枚洪武泉,我认为很有可能是种天地会钱,如果能查出右边三个字(按系‘午人存’三字)的来历的话。因为天地会往往有令人难解的隐语。倘然果系天地会钱,则非凡品矣(应予重视)。故我建议您可即到图书馆去查阅各种有关天地会的书籍文献,只要能查到有关这三个字就好了。届时务请告我为盼”。 1983年冬,马老来杭,我陪同去拜访了藏有此钱的胡正华先生家,对这枚洪武钱作更仔细的考察。后来我写了一段追记: 马老问胡:“你看这枚钱是什么铜质?”胡答:“过去我是铜匠出身,这种铜称水红铜”。马老:“先让我听听声音”。  相似文献   

8.
1995年11月,笔者在湖南长沙古董市场农民处得到一枚乾元重宝背“桂”铅钱,同时得到的铅钱共9枚,还有开元通宝背“潭”2枚、背倒“六”一枚,其余的均为光背开元钱。据农民讲,这些钱是在湘江中挖沙时挖出的。这枚乾元重宝背“桂”铅钱,直径24.3、穿径6.6、厚1毫米,重3.45克,色灰白,背文“桂”在穿上(如图、插一)。湖南五代十国楚时马殷曾铸过铅钱,但未见实物,不知此钱与马殷铸铅钱事是否有关。湖南长沙发现乾元重宝背“桂”铅钱@谭勇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收集的“半两”钱中,发现三枚背阴文“半两”钱。一般“半两”钱的读法是由右至左,这三枚背阴文“半两”钱,均是“两”在穿右,“半”在穿左,故应称为背阴文“两半”钱,或背阴文传形“半两”钱。所见几篇文章,皆称为背阴文“半两”钱,为便于讨论,本文仍从旧称。三枚之中,一枚面无内外郭,径2.35、穿0.78、厚0.1厘米,重2.5克。背平,有阴文“半两”二字,“半”在穿左,“两”在穿右(图1)。第二枚面有外郭,径2.36、穿0.9、厚0.1厘米,重2.1克。背平、有阴文“半两”二字,“半”在穿左,“两”在穿右。但阴文“半”字少第四笔,“两”字缺第二笔(图2)。第三枚面有外郭,径2.4、穿0.82、厚0.1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2月中旬,我在库尔勒市购得古钱4枚,其中“大历元宝”2枚,“建中通宝”1枚,“乾元重宝”当五十钱1枚。“乾元重宝”当五十钱,径35mm,穿8mm,重14.15g,外廓宽3.5mm,厚2mm。隶书,字体工整稳健,面肉欠平整。红铜质。正面外廓上有四、五个沙眼,最大径约1mm。背重轮。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0月,我在陕西省发现三枚铁质五铢钱(图左、中)。这三枚铁五铢钱出土时与其它约三十枚铜五铢钱混穿在一起,穿钱的麻绳已经朽烂,铁钱与铜钱紧紧锈在一起。与这三枚铁五铢钱同时出土的几十枚铜钱,版式相同,制作精细,“五”字交叉弯曲,“铢”字的左旁“金”字头呈大三角形,四点细长,“朱”字两头稍近圆折,中间直笔,面无  相似文献   

12.
孟滢 《安徽钱币》2000,(2):37-37
1993年第2期《安徽钱币》刊出拙文《两枚清钱小谭》之后,在近6年中,我又购得6枚清钱。去岁9月,江苏宜兴市泉友曹顺年先生函寄其藏“同治通宝”背满汉文“陕陕”套子钱“(图七)一枚,并要求我介绍近年所得清钱状况,遂成斯文。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3.
对“谈谈北宋背‘陕’平钱”一文的质疑编辑同志:你们好。我看到《中国钱币》本年第1期刊有贾恒才同志"谈谈北宋背'陕,平钱"一文,此文介绍北宋小平钱6枚,其中元佑通宝背"陕"4枚,元符通宝背"陕"1枚,恐为伪品。此类钱的作伪方法是打印添字,在一枚普通平钱...  相似文献   

14.
薛延林 《钱币博览》2006,(4):42-42,43
打开集币夹,有一枚形制、钱文风格别致的古钱,一看就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这枚钱便是距今800多年前金朝铸币“大定通宝”。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曾在家乡哈密一位收藏者手中购得“光绪重宝当十”钱币数枚,其中有一枚为宝源局红铜质地钱币(图1)。近来反复仔细揣摩这枚钱币,甚觉奇特,其究竟是一枚新疆“红钱”,还是内地“红铜质”清钱,笔者拿捏不准,今特介绍与此,并与其他几品红钱及清钱予以比较,请同道赏析,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新疆钱币》杂志第一期刊登了《鎏金乾隆红钱赏析》一文,作者李柯先生在文中介绍了两枚“宝源局乾隆通宝红钱”,被作者称为“鎏金乾隆红钱”。本人反复研读该文并仔细揣摩这两枚钱币(图1、图2),结合多年收藏心得,“甚觉蹊跷”,并认为图1、图2既非“红钱”,又非“鎏金”,而是两枚普通的清钱。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最近,洛川县博物馆从百益、土基两乡征集到三枚珍贵货币:“永昌通宝”“昭武通宝”和“利用通宝”。“永昌通宝”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1643年)建立大顺国时所铸造的。这枚铜币直径3.6厘米,孔径0.7厘米,廓沿宽0.5厘米,厚0.12厘米,重14克。“永昌通宝”四字楷书,钱背素面。(图一:上左)大顺国传世的钱币有平钱及当五型(或谓当十、或谓当百大钱)两种这枚“永昌通宝”为当五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钱币》1987年第二期报道山东发现的一批宋钱中有铅质元祐通宝。1985年,我在江西也发现一枚铅质元祐通宝。这枚铅钱生坑,表面灰白色,略有绿锈点,径2.5,穿0.6厘米。文字篆体、旋读。值得注意的是宝字的部首“(王尔)”省笔作“二”,祐字的部首“右”省笔作“口”。整个形制与山东所出几乎完全一样。省笔元祐通宝铅钱旧谱未见,本人亦曾误认为元和通宝,而近年同一种钱分别见于山东、江西两地,这种现象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笔者离休后爱好古钱币收藏,从铜匠亲戚处发现了两枚背铸“台”字的康熙钱,还有一枚铸有 “台”字的花钱。这些不但丰富了我的收藏,还都与台湾有关,更引发了我探究的兴趣。 1.康熙通宝背“台”字钱(图1)清初顺治、康熙朝铸行了一种背有满、汉文钱局名的钱币,称套子钱,藏家无不以集全为快。其中顺治通宝套子钱有陕、临、宣、蓟、原、同、河、昌、宁、江、浙、东等十二局;康熙通宝套子钱除了设户部宝泉、工部宝源二局外,各地钱局也增至二十余,背满、汉文“台”字钱便是当中一种,它是三百多年前康熙帝统一台湾的历史见证。 明末…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枚咸丰“宝伊当四”红钱。此币品相上乘,气息良佳,材质精纯,风格独具,与众多有不同。 1、文字:有浓郁的北路红钱气息,符合“当四”钱的书写特点,风格稚拙粗犷,是一枚原汁原味的大字版“当四”红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