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范文澜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近代史研究所举行本刊讯:1993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范文澜诞辰100周年。12月24日,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联合举行学术座谈会,胡绳、王忍之、刘大年。李新、周一良、邓广铭。胡厚宣、何兹全和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史苑中,宋代史学尤其是南宋史学无疑是最为夺目的一支奇葩。史学大师陈寅恪曾对宋代史学评论说:“中国史学莫盛于宋。”(见《金明馆丛稿》二编《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2页)邓广铭赞扬宋代史学说:“宋代史学的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在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也是最高的。”(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相似文献   

3.
邓小南 《纵横》2020,(2):34-39
父亲邓广铭是民国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非常特别。父亲在他的学术生涯中,遇到了对自己一生学术道路影响最大的三位前辈学者:胡适、傅斯年和陈寅恪。深受三位大师的影响,父亲一直保持着20世纪30年代的那种学风。  相似文献   

4.
正一、求学名家,矢志探研问:李先生您好!您先后在杭州大学、北京大学求学,曾亲炙徐规、邓广铭等史学名家的教诲,这段求学经历对您后来的学术生涯产生了哪些影响,请您简单谈谈。答:我1959年考上杭州大学历史系,报考历史专业,纯粹是因为喜欢。那时候也没有投身学术的"野心",就想着既然学了历史就好好钻研,为将来当一名中学老师做好准备,毕竟当时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去了中学当老师。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16至17日,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北京大学田余庆教授等在开幕式上作了致辞,缅怀了邓广铭先生在学术上的杰出贡献。本次研讨会共有84名学者参加,其中海外学者15人。共收到学术论文72篇,分为9个议题,即1.辽夏金元,2.社会经济,3.思想与学术,4.历史人物,5.社会生活,6.典籍文献,7.宗教活动与信仰,8.制度与现实,9.史学理论。参加者所提交的论文,多为精心之作,在材料、论题、研究取向等方面,都有不少新的意境。而各组评议人针对发言人的观点、材料、思维方法等方面所作的分析、评论乃至质疑,引发…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的史学史上尼布尔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1810年他在柏林大学开设了罗马史课程,并出版了三卷本的《罗马史》,将历史学研究,特别是古典学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其史学思想、治学方法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蒙森、兰克、萨维尼等历史学家,为19世纪德国史学的繁荣拉开了序幕,促发了西方近代史学的兴起,其投身学术的热情也唤醒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尹达先生的治学道路有着极其鲜明的特色,就是“从考古到史学研究”。这一道路的形成,深受两个人的影响:一位是郭沫若,一位是梁思永。尹达先生的重要学术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以《新石器时代》、《中国原始社会》、《中国史学发展史》三本著作为代表。重视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研究与综合研究,是尹达先生在“从考古到史学研究”学术道路中形成的极为重要的治学特点,也是尹达先生能够沟通考古与史学研究,将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中国史学有两大流派,即实证主义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韩儒林先生是一位掌握实证史学方法、努力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现象的史学家。他在元史和边疆史地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就,成为一代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9.
邓广铭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原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与研究,对宋史研究尤有卓越成就。1998年1月10日,91岁的邓广铭先生度过了他将近一个世纪的坎坷人生,离开我们而去。凡是知道邓先生的为人和业绩的,无不感到深沉的哀悼和痛惜。1957年秋天,我调到《光明日报》工作以后,很快就同邓广铭教授相识。当时他在北京大学授课,又兼任这个报纸专刊之一《史学》双周刊的主编。此后十年间,曾经在业务上有过不少接触。邓广铭先生的博学明辨,论必据迹,无曲学以阿世的史识与史胆,给笔…  相似文献   

10.
“浙东学派”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关于其命名、性质、内涵及定义的研讨从未中断。清末,梁启超最早揭橥了近代学术意义上的“浙东学派”概念。((1))民国时期,又有章太炎、傅斯年、陈训慈、姚名达、周予同、张其昀、刘咸炘、何炳松、邓广铭、蒙文通、宋念慈、张寿镛、钱穆、李源澄、金毓黻等著名学人先后论及“浙东学派”。((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持续深化了对“浙东学派”的研究。纵观“浙东学派”百年学术研究,一方面成果斐然,粲然可观;另一方面,“浙东学派”研究史本身的积淀也殊为丰厚,作为学术史与史学史研究的对象,具备了多维的学术意义与价值。中国近代史学呈现复杂多样化的状态,中西史学碰撞、新旧学问争锋,彼此相互渗透、磨合,在缤纷融合中完成了近代化。“浙东学派”是梁启超提出新史学以后建构的一个概念,同时,因为“浙东学派”承载了诸多传统史学的学理与内涵,抱持不同治学取向的民国学者通过对“浙东学派”的研究来表达各自的学术主张——新文化的拥趸者希望以“浙东学派”为理,沟通中西,改造文明;文化保守主义者则试图以“浙东学派”为名,钩沉绝学,寻求传统学术的近代出路。无论贬斥抑或表彰、谬误抑或精准,各派学者的尝试与努力在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刘亮  赵琪 《史学史研究》2011,(4):119-123
2011年10月16日至17日,"2011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主办,北京市历史学会协办。来自国内外数十所大学与科研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聚于一堂。大会汇集学术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宋史研究概况张彤1994年宋史研究呈现出新的局面。6月,宋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会议论文选题广泛,集中体现了宋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趋向。10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书中选了邓广铭先生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他在史学方面的实践主要有历史教学、著述和史料编纂等等。这些活动所体现出的史学思想很丰富。以往对蔡元培思想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教育等主体思想方面,缺乏对其史学思想的整理和研究。事实上,蔡元培的史学思想是其学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与其主体思想密切相关的。探讨他的史学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状况,也有助于我们对蔡元培思想的全面了解和进一步认识。蔡元培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对历史研究对象的认识,对史学功能的进一步阐发,对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论述,对史料搜集整理的重视,以及对中西史学相互沟通的认识和实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科默·V.伍德沃德在美国是享有盛誉的南部史专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他形成了注重史学的社会功能、强调历史发展的非连续性和善用反讽的史学研究风格。他以自己对美国南部历史与现实的深切关怀,积极推动了南部史的研究。其贡献既表现在对新的史学领域和问题的开拓,也体现在围绕他的著述所展开的学术商榷、学术批评中,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良性的学术研究氛围上。  相似文献   

15.
“浙东史学”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章学诚《史通义》有专篇论述“浙东学术”以来,梁启超、钱穆、何炳松、陈训慈、金毓黻、刘节、杜维运、朱仲玉、叶建华等学对浙东学术的精华“浙东史学”都有论及。但浙东史学作为一个学术范畴,至今尚未有大致统一的认识。上述学的论述,或偏重于某一个时期,或着眼于浙东的某一个地区,或研究一二个重要学人。本在上述各家看法的基础上,试把浙东史学作为一个在一定区域内不断发展的史学流派进行研究,并概括其史学学术特点,以期说明它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史学、史家与时代"是我们开辟的一个史学沙龙性质的栏目。上世纪90年代我们曾办过"史学沙龙"(后更名为"学术沙龙")栏目,当时采取的方式是,由编辑部设定议题,一期一题,内容上学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形式上座谈与笔谈相结合,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跨学科风格。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曾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因刊物本身的客观因素自主停办。此次我们开辟这个栏目,立意在于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术的演进,选择一个史学界共同关注、深切感知且都可参与的议题,展开学术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形式,唤醒一种执着而高尚的学术精神,倡导一种严谨而自由的学术风格,鼓励一种务实而平允的治学态度。我们敬佩那些摒弃名利、无怨无悔地执着追求学术真理的学者,赞赏那些具有严肃认真治学精神的"学术职业者",鄙视那些将学术界作名利场、败坏学术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其中的"学术大腕"!常言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一代学术反映着一个时代。"史学、史家与时代"的命题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蓬勃发展的火热时代,这也是提出学术议题最多的时代。那么,如何审视我们当今的史学、史家?我们的时代需要怎样的史学,我们的史学如何反映我们的时代?时代在呼唤什么样的史家,我们的史家如何因应自己的时代?史学如同"十八岁大姑娘的打扮",抑或等于"死"学?史家如何才能表明自己是火热时代的参与者?我们设想:议题相对固定一段时间;内容将结合各自专业研究实践,谈些切身感受和认知;完全采取笔谈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字数不限。我们希望撷取史学工作者日常研究中形成的和通过学术交流碰撞产生的新的思想观点。我们郑重声明:无论约稿还是自由投稿,都必须是"自家酿造"的、"打上自己印记"的作品。祈请学界同仁给予大力支持,也望各自珍重。  相似文献   

17.
英国著名史学家托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著名史学家托尼王晋新史学的昌隆素来是英国文化传统的一大重要表征。20世纪,英国史学更有长足发展。在本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就百年来英国的史学历程作一番评估自当是件必要又有益的事情。当人们徜徉在由一位位硕学大师和一部部辉煌史著构成的百年学术长廊之中,常...  相似文献   

18.
正史学批评是关于史学自身的各种商榷、品评、鉴赏和反思,其对象包括历代史家、史学成果、史学思想、史学技艺、史学流派和史学机制等。从先秦时期关于史学的零星评论到东汉班彪集中评论前史,再到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唐朝刘知幾《史通》、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一条中国史学批评史的学术脉络清晰可见。史学批评的历史虽然古老而漫长,但史学批评史却是一个伴随着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逐渐兴起的年轻的分支学科。对于一门学科研究史的梳理,不仅有助于回望学术发展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从中得到研究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史学寻找自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笔谈”专栏,以期与广大史学工作者一起,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对本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状况、经验教训、学术成就进行反思和总结。本专栏文章不求对本世纪中国史学作全面总结,而提倡针对史学研究的某个方面、某个问题、某个学术领域发表意见,深入具体地阐述一个思想观点。本期发表的瞿林东、刘修明、蒋大椿三位先生的文章,体现的就是这种务实求是的学风。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书写,基本遵循以中国为中心的模式,以中国学者的中国史研究为主体,至于与域外学术的关联互动则被作为一个边缘因素、次要方面来处理,归入中外史学交流、西方史学在华传播的范畴。这种做法一方面突出了中国史学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国际性视野的缺失和对域外因素的低估。实则,域外学术是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生成演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