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志军  贝云 《中华遗产》2009,(10):32-45
位置图与简况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东北,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1973年开始发掘,面积约4万平方米,叠压有4个文化层,出土了7000年前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重要遗址之一。  相似文献   

2.
河姆渡文化“五叶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一件五叶纹刻画陶片,颇为有趣.这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不但以流畅的曲线美表现河姆渡原始艺术的风格,而且也以特殊的构图证明,六七千年前已经出现盆景艺术,并且可能已形成一种社会风尚.笔者在《论河姆渡原始艺术的美学特征,兼论中国绘画南北差异之起源》(《东南文化》1991年5期)一文中,对此已作过论述.这里仅就“五叶纹”本身的内涵作补充研究.一、“五叶纹”的形态特征研究首先需要说明,、河姆渡原始刻画是对自然物的感性认识的模仿与抽象,不是对自然物的摹写和照相.因此,对“五叶纹”形态特征研究,不可能用生物科学的方法,进行准确的定名.而只能采用近似的模糊的方法,并借助一点概率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稻种起源于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已是世界公认的不争事实。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18000年。2009年12月苏州张家港发现大型崧泽文化墓葬群,考古人员在红烧土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这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稻谷之一,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早900多年。而余姚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那里碳化的稻谷是7000年前后。曾  相似文献   

4.
“鱼藻纹盆”1973年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是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今藏浙江省博物馆。盆系夹砂黑陶质,敞口深腹,环耳平底,通高16.2,口径31.6厘米。其腹壁两侧各饰一组动植物形象刻划图案(见图一),其意究为何指,自来聚讼甚多。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之为“一组鱼藻纹(?)和一组凤鸟纹(?),”但持存疑态度。吴玉贤定此盆名为“鱼藻纹盆”,并谓“盆腹上刻划出一组鱼藻纹,表现了水阔鱼跃的景象。”但对另一组纹样则略而不提。“鱼藻纹盆”的定名似成定论,包括今博物馆陈列时亦因袭其名,王大有则认为这两组纹样都是凤鸟纹,并结合图案中出现的太阳纹,推测此纹样应为“汤谷扶桑图”。如图一所示,“两只阳鸟相向而立,中有一树,枝繁叶茂,扶摇直上,即扶桑”。  相似文献   

5.
浙江河姆渡遗址经过1973年与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百余件用禽类肢骨加工的带孔骨管。当时经音乐工作者鉴定,认为是作为乐器使用的哨、笛。数十年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管状带孔骨器是一种乐器——骨哨(笛)的观点被学界和社会广为接受。但最新的微痕研究表明它不是作为乐器使用的器具,很有可能是一种古老的原始纺织器具。  相似文献   

6.
刘欢 《南方文物》2014,(1):78-81,64
<正>在新石器时代,随着对猪驯化的开始和饲养的发展,逐渐出现有关猪形象的装饰或器物。不少新石器遗址中都发现有泥塑或陶塑的猪,如在安徽蚌埠双墩遗址距今7300~7100年的地层中便出土有泥塑猪①,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6500年的地层中出土有陶猪②,北京上宅遗址距今7000~5000年的地层中发现有陶猪头③等。此外,在山东章丘  相似文献   

7.
刘梦林 《神州》2012,(35):187
竹笛的历史久远,产生于新石器时期的骨哨和骨笛。中国考古工作者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发现了大批的骨哨。所以笛子是所有管乐的鼻祖。而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古文化遗址出土了一批骨笛,与中国  相似文献   

8.
宁绍地区史前文化遗址地理环境特征及相关问题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宁绍地区各个遗址不同时期遗存的海拔数据对比入手,试图找出距今7000至4000年间遗址环境变迁的规律,并从化生态学角度去分析、解释、推断诸如河姆渡化“缺环”说、宁绍地区7000年前古化地理环境、宁绍地区史前化遗址环境与聚落形态特征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古代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早期的原始青瓷均有以堆塑来装饰作品的习尚。这一原始青瓷堆塑的装饰艺术之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7000年前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陶质堆塑。在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陶鸟、陶猪、陶羊、陶狗、陶鱼、陶龟等陶质堆塑作品。  相似文献   

10.
太湖~宁绍平原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太湖~宁绍平原已发现近140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表一).其中,距今7000—6000年前的文化遗址35处;距今6000—5000年前的文化遗址20处;距今5000-4000年前的文化遗址82处.在这些众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年代最早的是河姆渡(位于宁绍平原)、罗家角(位于太湖平原)距今约7000年.年代最近的是上海金山亭林遗址,距今约3900多年.  相似文献   

11.
《古今谈》2004,(2):19-19
最近在浙江余姚又发掘出一处距今已有5500~7000年历史的田螺山遗址。目前初步确定是属于河姆渡文化类型的一处原始聚落。但它与河姆渡遗址又有区别:出土文化密度高,原始建筑规模更壮观,遗址上有规律地排列着二十多根木柱,多重垫板数量之多,堪称河姆渡文化干栏建筑之最。  相似文献   

12.
河姆渡的原始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河姆渡原始艺术的分类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原始艺术品数量很大,内容丰富。从其制作方法看,大致可分为划画(包括压印、拍印)艺术、牙雕艺术、陶塑艺术等类。从其用途、效果看,河姆渡的原始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装饰出现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河姆渡的原始艺术就是装饰艺术,其表现内容有:  相似文献   

13.
河姆渡文化“骨耜”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耜”是河姆渡遗址中最具典型性的一种农具,在先后两期考古发掘中共出土170余件。骨耜大都取材于大、中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少数也选用盆骨,器形基本保持原骨的自然形状,上端厚而窄,下端刃部薄而宽。笔者草此短文,对其加工、使用痕迹、用途及有关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有关学者。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建筑木构件难以在实验室中进行稳定处理的问题,研究了河姆渡香樟在国内高纬度地区的室外冷冻脱水方法。结果表明,尺寸稳定剂聚乙二醇(PEG)1000防止高含水率木材的冻裂效果较好;采用自然脱水——室外冷冻脱水二步工艺能够使严重降解的河姆渡木构件在一个冬季内基本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5.
创新的魅力——浅析南宋时代漆工艺几项技术进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琥 《东南文化》2002,(6):28-35
中国的传统漆工艺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发仞于7000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漆器工艺,发展到宋代,已形成了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的完整制作技术体系。较之以往,宋代漆工艺的进步与创新,不仅完善了漆艺的表现语言,还引发了一系列影响了后世全世界漆艺基本格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文中所说的“母、女”,不是现在生活于龙骨坡地区的人,而是从200万年前龙骨坡遗址中出土的两件化石,一为老年个体,一为少年个体,故称“母、女”。龙骨坡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苞西坡。此坡原无名称,是当地农民开垦的庄稼地。1985年,在该处发现人类化石以后,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史前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黄万波教授,将其地命名为“龙骨坡”;化石出土地点称为“龙骨坡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定名为“巫山人”。(一)我国老一辈的古人类学和考古学家裴文中、…  相似文献   

17.
“宾连”纹瓦当考识方殿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绥中姜女石秦汉宫殿遗址出土一种大型瓦当(图一),此瓦当面径长52、尾长70厘米,堪称巨型瓦当,瓦当面上的纹饰稍细别致,一般称为“夔纹”。这种纹饰的瓦当,还见于秦始皇陵,因其形体大、数量少、纹饰美,则愈显...  相似文献   

18.
定窑白釉莲纹“官”款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定窑以盛产白瓷称,产品风靡一时。1969年定县静志寺与净众院两座宋代塔基出土了100多件既完整又精美的定窑白瓷,其中一件出土于静志寺塔基的白釉莲纹“官”款碗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河姆渡文化的“骨耜”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是近年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它不仅对研究东南沿海地区远古社会有重要价值,而且能为考古学和史前史的理论研究提出不少有用的资料.“骨耜”就是这样的重要资料之一.“骨耜”自出土以来,释者颇众.兹不避浅薄,草此短文,对此物之形制、用途及有关问题.提出一些与前人不同的意见,就教于海内外学者.(一)1973年和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两次发掘中:共出土“骨耜”100余件.此物系偶蹄类动物肩胛骨制成,骨臼和骨脊削平.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玉器已有7000年的辉煌历史,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由此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