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艳阳 《沧桑》2011,(5):83-85
《胡适口述自传》向人们清晰的展示了胡适一生的思想变化的脉络,是一本认识胡适的“入门”书。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那些几乎“喧宾夺主”的注,这些注有的是对胡适原文的注释,大部分是唐自己的发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注特点鲜明:直笔无隐,不为尊者讳;严谨求实,有“九分证据不说十分话”;文字幽默风趣,涉笔成趣。  相似文献   

2.
秦诤 《百年潮》2007,(5):60-65
关于胡适夫妇的情况,最常见的资料是康德刚《胡适杂忆》中的一章“较好的一半”,以及石原皋《闲话胡适》中的一章“胡适的妻子——江冬秀”。据唐德刚说,江冬秀晚年写了一份自传,那是一大卷铅笔写的稿子,虽然不善述文,别字连篇,却是一篇纯真朴素、最宝贵的史料。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去台北胡适纪念馆寻访这份自传的下落,当时的馆长王志维说已经毁掉了,使寻访者怅然若失。令人欣慰的是,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中收有胡适致江冬秀信129通(包括信函、电报和明信片),胡适档案中又存有江冬秀致胡适信135通(包括明信片),双方往返信函共264通。这是研究他们关系的第一手资料,最具权威性,惜未被研究者充分挖掘。现主要根据这批信函,对胡适夫妇的关系作一个粗线条的勾勒。  相似文献   

3.
正胡适晚年向唐德刚口述自传时,曾深情回忆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李大钊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讨论。由于唐德刚先生的整理稿增加了一个情绪化的小标题:《"问题"与"主义"之争:我和马克思主义者冲突的第一个回合》,因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差不多都将他们的争论上升为政治上的根本冲突。其实,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的文本,似乎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4.
胡文立 《纵横》2011,(1):59-60
胡适生于1891年,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糜,学名洪驿。1904年到上海进入新式学堂。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国留学,这时他改名胡适,字适之。在美国先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后改学文,再又转学于哥伦比亚大学,在名教授杜威门下学习哲学,获得博士学位。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夏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人《新青年》编辑部,与陈独秀、  相似文献   

5.
口述史学:理论与方法——介绍几本英文口述史学读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Columbia University Oral History Research Office)的建立,正式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口述史学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取得了不少成就,而且成为历史学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分支学科^①近年来,口述史学在中国也有所发  相似文献   

6.
读了《胡适传》作者白吉菴同志的《关于胡适父亲之死——敬答许全兴同志》(刊《光明日报》1986年12月16日第2版)一文,很感兴趣。白文说明他之所以把胡传写成“在台湾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而战死沙场”,乃根据石原皋《闲话胡适》一书中所述的胡适家乡的口碑材料,“是吸收研究新成果”。据白文介绍,此说很快传到海外,并产生反响,连美国研究胡适的专家唐德刚先生也认为“这一消息,真实性很大”。甚至断  相似文献   

7.
冯爱莲 《民国档案》2004,(2):140-142
在出版社工作久了,校对的书也多,看得书自然也多了起来,职业使然。近来翻阅过去的《人物》杂志,读到太平天国研究专家罗尔纲先生关于谈胡适的一篇章,叫《胡适琐记》(《人物》1994年第5期)。罗先生是胡适的弟子,曾有《师门五年记》一书。罗先生的这篇《胡适琐记》内容对胡适生前几件鲜为人知的事情,以及和与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方志界对口述历史的运用仍处于提倡和探索阶段。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地方志办公室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口述历史之实践,创设《萧山市志》口述历史专卷,制作《萧山市志》口述历史影像纪录片,注重口述历史入志的若干问题,开发利用口述历史资源,引领第二轮修志作了方向性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赵杰 《文史精华》2010,(5):51-56
<正>1991年,张学良赴美探亲,多有报道,称之那是他纵情在旧金山的日子里。其实,张学良在旧金山女儿张闾瑛家中,数指算来只住了3天。连续两天大雨骤然停休,他急切离开后,到哪里去了?1990年,张学良在台湾对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口述历史"开创者唐德刚谈到:"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  相似文献   

10.
胡适与书     
胡适与书胡成业胡适自小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满3岁时,父母亲即教其识字。4岁时已认得近千字了。5岁进学堂读书。8岁开始阅读并点评了《资治通鉴》等30多部古书,看完了《水符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小说。这些书成为他的第一批藏书。胡适14...  相似文献   

11.
李英 《文史春秋》2007,(4):60-62
汪原放,字方泉,1879年出生于安徽省积溪县一个清寒的书香世家。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由于他与当时大名鼎鼎的陈独秀、胡适、顾颉刚等人称兄道弟,过从甚密;又是分段标点我国古典名著《水浒》、《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等书的开拓者,还翻译过高尔基的《我的童年》、《一千零一夜》、  相似文献   

12.
朱正 《炎黄春秋》2005,(12):42-48
1932年12月18日上海《申报》刊出了宋 庆龄、蔡元培、杨铨(杏佛)、黎照寰、林语堂等 人以筹备委员会名义发表的《发起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宣言》。不久,鲁迅和胡适都加入了同盟。 鲁迅被推选为上海分会九个执行委员之一,胡 适被选为北平分会执行委员和主席。  相似文献   

13.
胡适之父铁花先生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41岁前为第一段,41岁至54岁为第二段。笔者曾撰写《胡适之父铁花先生评传》(刊于《安徽史学》1985年第1期),侧重浮述了铁花先生投笔从戎,为抵御外侮,保卫祖国而献身的第二段生涯。但是胡铁花生平第一段的事迹,我们却知之甚少。绩溪《上川明经胡氏宗谱》录有《胡铁花年谱》,关于前41年的经历仅作了一句话的交待:“由同治庚午岁贡候选儒学训导。”胡铁花在龙门书院的同窗张经甫撰写的《胡铁花先生家传》,对这一段事迹也是语焉不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将军一生充满谜团和传奇色彩。2001年10月,张学良辞世后,其口述历史又被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更使张学良的传奇人生谜上加谜。关于张学良口述历史,民间传闻颇多,有说他生前已将口述材料存于美国某大学、某图书馆、或某保险公司的;也有传闻说他立下遗嘱要求在他辞世20年后才准将其口述材料公诸于世的;还有传言说他的口述材料至今尚未公开的。近期,有幸拜读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民国史专家陈红民先生所著《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张学良、赵一荻文件与口述历史”》一文(载《民国档案》2003年第四期),才初步了解到张学良口述历史的…  相似文献   

15.
胡适在谈及自己生平为人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王元化先生说他最欣赏胡适这句话。一个知识分子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也就无愧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了。胡适是"五四"一代人物中,唯一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致,一以贯之,而没有太大改变的人。他晚年在纽约向唐德刚口述自传,谈到"白话文运动"时,所持观点和三十年前几乎一字不差。直到逝世前,他谈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时,仍旧是他在"五四"后不久提出的那十五个字:"拿出证据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胡适终其一生没说过太违心的话、没做过太违心的事,这在那个狂飙突进的年代是很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16.
左方今年八十岁,最近出版了口述自传,回忆了他创办和主持《南方周末》的许多往事,读来意味深长。我与左方相交于1994年。那时《南方周末》正准备从四版扩至八版,他四处寻访后继者加盟。邀我去广州恳谈。在他的主编办公室.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场2016年11月11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艺术研究院和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口述历史国际周2016·第二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北京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传播·传承——口述历史的教育与普及"。在开场环节,75岁的计算机口述史采集整理人徐祖哲、崔永元口述史中心首  相似文献   

18.
《生命之河》(唐世彦,中国联出版社出版)是本人的自传。书前有《序》,书后有《附录》、《后记》,正8章70篇(节),凡22万字。  相似文献   

19.
《世纪》2015,(5)
口述历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历史研究方法学科,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并以其在挖掘史料、保存即将逝去的声音与弥补文献资料不足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全世界得到了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口述史专家和专业研究团体。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为了充分挖掘文史馆馆员群体中蕴含的丰厚人文历史资源,抢救"鲜活的历史",推动口述历史研究工作,传承历史记忆,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著名历史学者、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姜义华和熊月之先生联袂担任中心主任。中心成立后,即聘请沪上学有专长的十位文史学者担任特聘研究员,启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编撰项目。丛书中的口述者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为主要对象,适当选取符合要求的馆外人士。口述范围大体为受访者的家世、经历、事业、交往、见闻等五个方面中最具有史料价值或能够为时代写照的内容。目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第一批十三本馆员自述编撰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其中《杨小佛口述历史》《沈寂口述历史》《陈绛口述历史》《丰一吟口述历史》《汪观清口述历史》《刘耋龄口述历史》《童祥苓口述历史》《林丙义口述历史》《邓伟志口述历史》《姜义华口述历史》《曹圣洁口述历史》《邹逸麟口述历史》等初稿已完成,2015年起将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分辑出版。本期特选登由姜义华先生口述、熊月之先生撰稿的《姜义华口述历史》一书中回忆其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工作期间,跟随陈守实、周谷城、谭其骧、周予同等享誉学界的前辈大师们求学问道的往事。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口述史学的功用和困难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口述史学的英是Oral History,或称History by word of Mouth。这一术语正式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据北美口述历史协会(North American Oral History Association)记载:“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阿兰·内斯(Allan Nevins)开始并记录美国显要人物的回忆,从那时起口述史学作为当代历史献研究的新手段而正式创立起来。”①事实上,内斯早在1938年,就在他的作——《通向历史之路》中提出开展口述历史研究的呼吁.他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