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燕布简述及论文出发点燕系方足布(以下简称"燕布")是战国后期由燕国铸行的方足布币。自从人们将之同三晋方足布区分出来后,泉界对其形制、文字特征早已达成共识,故不再赘述。而随着燕地考古的发展及今人对该地区的开发建设,燕布的发现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燕布出土量虽不及燕国另一主要流通货币——明刀,但也是相当可观的。目前已确认的燕布共有八种:安阳(为避免歧义,以下用燕安阳)、纕坪、坪阴、怳昌、韩刀、宜平、"阳坪"(有资料显示,当年学者释义所采用的标本因锈蚀而笔画不全,故  相似文献   

2.
(留阝)布考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卷》收录平肩方足布一种(第1678号),将其币面文字释为留邑是正确的。留邑的地望在今河南偃师南缑氏乡陶家村的刘国故城遗址。  相似文献   

3.
在小方足布中有一种常见的戈邑布。这种布有周郭,正面中间有一道竖纹,“戈”字在左,“邑”字在右。戈字与周宅殷、楚帛书中的戈字极为相似,邑字传形。背文多数为“(?)”,少数则为“(?)”。通长4.9至5厘米,宽3厘米,重9.3至10.7克。布的形体较其他方足布厚大,铸造工整,且大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安阳出土战国方足布刘新明1992年,在安阳市西郊15公里,距殷墟8公里处的洹河中出土了一批小方足布,这批布币出土时成捆,无流通痕迹,品相极好、约有四、五千枚之多,大部分流到钱币市场,一小部分卖与废品回收门市部或个人收藏。这批布币品种多,数量大,面文丰富,版式繁杂,是安阳市出土小方足布规模最大的一次。安阳出土战国方足布@刘新明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是我国金属铸币繁杂而昌盛时期。新郑县文物保管所收藏了一批珍贵的战国货币,计有布币1029枚。其中平首平肩钱体轻薄的方足布31枚;平首圆肩厚重硕大的桥足布985枚;形状别致,布首有两尖角,跨部呈三角形的异形布13枚。另有刀币1枚方足布多为三晋铸币,且均有铸字,这些布币造型规整,钱文书法古朴雄厚,端庄秀美。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正>方足布是铸行地域最广的战国布币,也是存世数量最多的一种战国布币,铸行于战国中、晚期的三晋(魏、韩、赵)、两周和燕地。主要特征是首、肩、足的拐角均呈方形,平裆,正面中间铸一竖线,中线两侧为文字,背面除中线外,两侧也各有一条斜线,并铸有外廓线。其中束腰的方足布是战国晚期燕地的铸币,亦称燕布。同时,方足布也影响到南方的楚国,在楚地诞生了楚布。本文先叙述三晋、两周的方足布,余者在"燕布和楚布——读先秦布币(六)"中再叙。  相似文献   

7.
程纪中 《中国钱币》2008,(2):32-34,I0001
笔者曾在十二、三年前的《北京金融&#183;钱币专辑》中撰文先后列举个人收藏的十五枚异品方足布,谈到了方足布常见的各种异书现象,包括方足布文字的反书、传形、省笔、赘笔、背书、合背及合面等情况(见1994年7期及1995年7期《北京金融》)。当时在《异品方足布九例》一文中提及合面布时,  相似文献   

8.
丁氏《历代古钱图说》第三十页,拓有一枚特大型的方足布,但最早见于财产宋钱币学家洪遵(1120-1170字景严)所的《泉志》。该币钱古怪难识费解,俗称楚大布。  相似文献   

9.
燕国布币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刀币是燕国的主要货币品类,面文仅有一字——“明”,其数量则异常浩繁。燕国还流通方孔圜钱和方足布,其数量虽远不及刀币,而铭文内容则比较丰富。本文不拟全面系统地研究燕国货币,仅就燕国布币铭文的若干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战国時期,北方的燕和南方楚,它们的主要铸币都不是布币,但在中原地区布币的影响下,先后也分别铸行过布币。一燕方足布燕铸方足布均为小方足布,是战国晚期的铸币。一般通长38~45、足宽25~30mm,重约4.5~7g。属于燕地的方足布见有:安阳(旧释匋阳)(图1)、坪阴、纕坪、恭昌、封化、右明新货等十余种钱文。  相似文献   

11.
先秦布币可分为空首与平首(又称实首)两大类,平首布中又包括尖足布、方足小布、圆足布(含三孔布、下同)、锐角布、桥形布、燕尾布与连布等多种形式。这些平首布与空首布之间的演变关系以及各种平首布之间的形制关系,都是饶有兴趣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重点讨论尖足布、方足小布与圆足布在形制上的演变关系。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指正。关于尖足布、方足小布与圆足布三者间的关系,已有的论著各执一词,没有统一的看法。郑家相《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认为:“圆肩国足布之铸,其时较晚……因感尖足…  相似文献   

12.
<正>前辈学者对布币形制的演变关系已经有过讨论和研究。如郑家相先生认为:"圆肩圆足布之铸,其时较晚……因感尖足之刺肤,改其制为类方足;又感方足之刺肤,改其制为类圆足,货币形制以便利为条件,至是已有渐趋圆形之势,而圆肩圆足布予以产生"1。何琳仪先生进一步指出:"自三家分晋前后至秦统一之前,赵国布币经历如下演变过程:耸肩尖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市大河砖厂出土的方足布初探张照近年来,先秦货币在平顶山市时有出土,而且主要集中在汝州、叶县、襄城县三个县市。汝州出土的多是空首布,叶县出土的多是安邑布,襄城县出土的多是方足布。特别是1992年7月襄城县颖阳乡大河砖厂出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小型...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战国魏、韩地区诞生桥足平首布、锐角平首布之后,在战国赵也诞生了尖足平首布,并且在尖足布的基础上,后来相继派生出了圆足布、三孔布,以及类圆足布和类方足布。(因为编排的原因,本篇先阐述尖足布及类圆足布和类方足布,下篇再叙圆足布和三孔布)一尖足布尖足布是从耸肩尖足空首布演变而来的,是黄河以北战国赵地的青铜铸币,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年初的一天,我们在报国寺的钱币市场上发现了一枚“武平”类方足布,当时甚感惊异,因此种类方足布以往从未发现过,我们三人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新品种。经询问摊主后得知,此枚布币乃是去年六月在距报国寺市场不远处原义利食品厂施工工地出土的为数众多布币中的一枚,并且是刚从二、三十枚锈结在一起的一块布币疙瘩中新剥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1985年5月2日,永城县条河乡鱼山村农民邵则勤在挖土时发现窖藏铜钱100余枚。这批窖藏铜钱为平首、平肩、方足布,长10.5、最宽处4厘米,重30—38克不等。体形狭长,腰部稍内凹,首部有一较大的孔。钱面模铸“殊布当釿”背铸“十货”(图一)。铸文有两种字体,一种笔画细,字体长,重33克左右(图二);一种笔画稍粗,字体较短(图三),重35克左右。该钱也有人释为“旆钱而釿”,是战国  相似文献   

17.
谈三晋方足小布的铸造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足小布是战国晚期流通于三晋、两周及燕国的货币。但是,方足小布开始铸造于何时,尚未有一致的意见;不同面文的方足小布的铸造时间如何,以往也少有学者讨论。比较早地涉及这个问题的学者是黄锡全先生。他在讨论三晋方足小布的种类及国别问题时,曾经讨论、推断过20余种方足布币的铸造时间。吴荣曾先生撰文根据墓葬中出土的钱币资料讨论断代问题,也曾涉及到这一问题。这种将钱币、史籍记载与考古、古文字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讨论方足小布的年代问题是比较切实可行的。由于燕国的方足小布铸造于战国晚期,两周方足小布面文只有寥寥数种,故本文只讨论三晋方足小布的铸造年代。  相似文献   

18.
鹤壁出土战国锐角布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11月,河南省鹤壁市石林公社狮跑泉村农民在一个土丘上发现一处战国货币窑藏。窑藏货币分装在三个圜底陶罐里,陶罐呈一字形排列。货币上尚有绳子捆绑的痕迹。经过整理,有“公”字锐角布3537枚,“垂”字锐角布1枚,圜钱11180枚,平首方足布141枚,平首圆肩方足布11枚,总计4870枚。这批货币的发现,为研究三晋货币及鹤壁地区战国时期的经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周方足布续考@何琳仪 @唐晋源~~  相似文献   

20.
赵国方足布七考黄锡全一、“阳”方足布考战国贷币中,有一种面文如下的平首方足布:(1)见《大系》1839号,1961年山西祁县出土,(2)见《中国钱币》1990年3期,"三十年前发现于古肆中","为德松轩主珍藏"。(1)、(2)又见于《中国山西历代贷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