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物》2017,(4)
<正>1999~2015年,淄博市临淄区文物部门配合临淄城区的项目建设,对城区中东部的稷下、闻韶、辛店和齐都等地发现的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了两汉时期墓葬2万余座,出土了一批汉代铜镜。这批铜镜主要出土于范家墓地淄江花园C区(LFZC)、D区(LFZD)、J区(LFZJ)、K区(LFZK)、方正2009工地(LFZF09)、峰尚国际工地(LFZF),永流墓地金鼎绿城一~三期工地(LYJ一~三)、泰东城住宅区工地(LYT),国家村墓地齐兴花园工地(LGQ),山王墓地馨香园工地(LSX),商王墓地  相似文献   

2.
都江堰又出土一躯汉代石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5,(8)
1975年1月18日,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民工,在鱼嘴附近的外江中,发现了一躯持臿石人像。当即进行清理,并将石像运至伏龙观大殿,与李冰石像存放在一起。这是当地继1974年3月3日出土李冰石像后的又一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7,(4)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齐故城周边先后出土了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形制有圆形与方形,主要以红、白、蓝色矿物颜料平涂绘制纹饰,纹饰有龙纹、凤鸟纹、花叶纹、卷云纹、几何纹等。彩绘铜镜较为罕见,而临淄齐故城周边出土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表明当时彩绘铜镜在齐国比较盛行。临淄战国彩绘铜镜的出土,为研究古代铜镜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1991年秋,原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南阳市东郊汉代宛城遗址东约1公里的市第二化工厂发掘了一批汉代墓葬。这些墓葬多被盗扰,其中一座编号为M10的单室砖墓中出土了1件具有鎏错金纹饰的铁镜。 M10为东西向,平面呈甲字形,墓室东西长3.05、南北宽3.1、墓道残长3.1、宽1.6米。随葬品除1件铁镜外,还有5枚五铢铜钱和少量陶器残片。现将铁镜介绍如下。这件铁镜出土时红色砂质锈层粘结较厚,经清理,发现镜背有用鎏、错金两种工艺装饰而成的纹饰。此镜直径16.4、厚0.2厘米,大扁圆形纽,纽径5厘米。纽外纹饰分主纹和地纹。主纹为粗线条凹面阴纹,采用鎏金工艺,纽外饰变形四叶纹,近缘处饰不规则连  相似文献   

5.
1989年10月,中卫县文管所在镇罗胜金地张家山清理一汉墓群时出土了一批陶器,此博山炉是其中一件,时代为东汉初期,现藏于县博物馆。 博山炉为夹砂灰陶 。由炉盖、炉盘、柄、炉座四部分组成。通高24厘米。山峰状盖,有镂孔,盖顶置一小塔。炉盘侈沿,浅腹,圈足与柄为子母扣。炉盘置于一直腹、实心、大圈足的豆形柄上。柄下为一敝口侈沿的平底盘。 这件博山炉组合匀称,造型别致,装饰奇特,设计精巧,做工细腻,可谓独具匠心。它的造型和工艺都可算是已出土博山炉中的佼佼者,尤其在中卫县是首次发现。它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汉代…  相似文献   

6.
四川绵阳出土一件汉代铭文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4月,四川省绵阳市中区游仙乡出土一件铜镜(见图)。该镜直径11.5厘米,半球形纽,圆纽座。内区为铭文和浮雕神兽图案。铭文为:"铜槃作大毋伤,巧工造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祥),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神兽似二龙张  相似文献   

7.
1992年6月,在新郑市城关周庄出土一件汉代铜■。通高53.5厘米,自下而上由釜、连接器、■和盖四部分组成。 釜口径26.7厘米,窄平折沿,沿宽0.8厘米;深腹,腹深15厘米,最大腹径在器身上部,腹下部内收聚成小平底,底径9.2厘米。 连接器短直领,斜肩,直壁。直领高2厘米,口径13厘米,口沿内卷。直领内套于瓶下部留足内。斜肩宽4.5厘米,铆有对称两铺首衔环耳。铺首面宽4厘米,环耳径3.4厘米。斜肩与直壁交接处内折有1.4厘米的斜面。直壁高5.5厘米,近口沿处微内敛,上有三孔均匀分布,孔径在0.2…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文献和考古出土实物证明,至迟在战国时期,灯已经被广泛使用。《楚辞·招魂》载:"兰膏明烛,华镫错些"。"镫",汉代时写为"燈",由"金"和"登"字  相似文献   

9.
1981年10月,山东省微山县两城公社鲁村社员在村北马陵山折向西的峰顶上,发现一座古墓。山东省文物局干部会同济宁地区文物局和两城公社的同志,共同进行了现场清理。此墓残存封土东西长40、南北宽24、高4米。墓室内用石板隔成四个东西向平行的石匣,各长1.8、宽0.8米。骨架已朽。最北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6,(1)
正玉器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的玉料藏品非常丰富,而且品种齐全,质地优良,由于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开使制造,中国的玉器制作技法特殊而先进,造型纹饰典雅,内涵丰富而深蕴。玉器在中国的用途非常广泛,在政治、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上都发挥过其它艺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我国出土玉器最早的地方,是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古老的村落,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10多件用玉器制作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东邹城文管所在邾国故城遗址调查征集了大量东周至秦汉时期的陶文。其中1件有“人物车马图”戳记的陶器座残片较为罕见,现介绍如下。戳记在器座内侧,长方形。长2.6、宽2.3厘米。上部为一人驾一轺车,下部  相似文献   

12.
胶县三里河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于1974年秋和1975年春进行过发掘,并发表了《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7年第4期)。1979年11月,在三里河村西,社员平整土地时发现一件陶鬶。陶鬶手制,红色,陶土中夹杂有云母作羼和料。体呈圆形,前有流,中间有提粱,下有四足,流下有一龟形头,体后端肛门下方有两个小蛋,象征雄性生殖器(见图)。器高10.5、流至尾端长20.5、宽19厘米,提梁长14、宽2.5、厚1.3厘米,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6,(6)
2007年冬,淄博市临淄区山王村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5座汉代墓葬和1座大型兵马俑坑。俑坑由两个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坑和中间过道组成,南北总长15.3米,坑底最深处5.4米。坑内放置陶俑及车马、兵器、乐器、动物、家禽、阙楼、大门、楼房、粮仓、厨房等模型共500余件套。从出土的戴风帽式头盔的骑兵俑和跪坐俑的特征来看,这批兵马俑的年代应接近并晚于徐州狮子山西汉兵马俑。这一俑坑可能为汉武帝之子怀王刘闳的陪葬坑。  相似文献   

14.
汉代山东出土漆器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是汉代出土漆器较多的省份之一。山东出土的汉代漆器主要出自胶东(文登、莱西)、临淄、临沂(银雀山、金雀山)和钜野四个地区。钜野出土漆器,仅是残片,又是孤立出土一次,受资料所限,暂难作分析比较,只好留待以后出土漆器资料增多后再作研究。这样,本文主要根据胶东、临淄、临沂三个地区出土漆器进行研究。这三个地区出土的漆器是外来输入品还是当地产品?是同一制地的产品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制地  相似文献   

15.
参观过都江堰的人都知道,岷江中心那一道鱼嘴堤,将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引水到成都平原灌溉一个重点;而外江则主要起用水时,外江仍然流走了很上半叶仍延续古代的传统,水多进些到内江里去。,完全是开敞着的。东边的百万亩农田,是引水工程的排泄洪水的作用;春耕集中多的水,非常可惜。20世纪用杩槎部分地拦断外江,让水多进些到内江里去。  相似文献   

16.
<正>1982年12月,广西贵县(今贵港市)铁路新村3号东汉墓出土了一件"俑形黑陶灯"和一件"俑形活动流陶壶"模型明器。对这两件造型奇特的陶灯陶壶的俑形象,有人称之为"奴隶"。其实不然,这两件陶器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信息,对揭示岭南地区海外佛教传入的时间、传入地点以及传播的路线等历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县出土的这件陶灯,以蹲坐的裸形俑体为灯柱,以俑之头部顶着  相似文献   

17.
都江堰出土东汉李冰石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4,(7)
都江堰位于四川灌县城西。1974年3月3日,修建都江堰枢纽工程的民工,在渠首鱼咀附近的外江里,发现一座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李冰石像,现已安全运到伏龙观。石像的出土地点,北距安澜索桥(即珠浦桥)130米,东距外金刚堤40米,埋在河床面以下4.5米深的卵石层中(图一)。出土时,石像横伏江心,面部朝下,头顶向西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期,兖州城西嵫山发现刻字砖一件。该砖已残,最高处15、最宽处16、厚3.5厘米。上有阴刻隶书9字,其中一字仅存上半,字径约4厘米。文曰:“永元十……日具[享]……作壁日……”(图一)。“永元十……日”应为纪年;“具享”为备祭祀之物,“作壁”应指营建,故该砖当是营造墓室或享堂的纪事之砖。  相似文献   

19.
章丘市东平陵故城位于济南市东郊30公里处,济青公路北侧。遗址长、宽各1900米,面积361万平方米。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近年来城内出土了一批铜器,现将其中部分选述如下: 鉴 1件(标本ZD:01)。敛口,宽斜折沿,腹微鼓,腹部正中有五条凸棱,两侧有对称的二兽面铺首,平底。沿面上线刻一“刘”字,内底铸双鱼纹及“延平元年堂狼造作”铭文一行。口径44、底径27.2、高23.5厘米(图三:1;四:1)。盘 1件(标本ZD:02)。敞口,宽斜折沿,腹壁斜直,平底。沿面上线刻水鸟4只,沿下有两对称铺首。内底有双鱼和“大泉五十”钱币铸纹。外底中央一乳钉连接三条凸棱。口径42、底径36、高8厘米(图三:2;四:4)。  相似文献   

20.
1977年7月,山东新泰市翟镇崖头河岸边发现1件铜戈,现由新泰市博物馆收藏。铜戈长胡,援、内上扬,援中起脊,援、胡、内部均有刃。阑侧三长方形穿,内一穿。胡部阑侧有铭文一行3字:“柴内右”。援长20、宽3.5、内长12.5、宽3、胡长13.8厘米(图一、二)。铜戈的形制与河南新郑郑韩故城发现的Ⅲ式戈和河北临城柏畅发现的Ⅱ式戈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