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休闲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逐步进入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其日常生活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休闲-娱乐化。城市增智型游憩场所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行为的主要场所,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使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向更高层次迈进,而且也成为衡量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休闲-娱乐场所特别是城市增智型游憩场所的空间研究便成为(微)区位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角度,概括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增智型游憩场所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区位的规律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都市区城市游憩空间系统为例,将凯文·林奇的5类城市意象要素进行细分,并转换为地点场所-具体的游憩空间,以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SPSS软件,从印象程度、品质较好和品质较差这三个方面对游憩空间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制成城市游憩空间评价指数的象限分布图,以了解游憩者印象与游憩空间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重庆城市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丽荣  苏勤  张红霞 《人文地理》2007,22(5):99-102
屯溪区作为黄山及众多景区的集散地,随着过往游客的增多以及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城市游憩功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问卷调查,从游憩场所和活动、游憩目的和游憩时间等方面分别对屯溪区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游憩需求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实地考察评价提出完善屯溪区城市游憩功能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城市游憩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游憩作为城市居民的一种社会行为,以人为本是构建城市游憩系统的总原则,本文认为只有基于游憩者的游憩需求并以游憩者满意度为出发点,才能达到游憩场地、游憩设施效用的最大化和游憩者游憩偏好的最大满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其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出长春市游憩者行为的时空规律和活动频律,分析目前长春市游憩设施使用状况,确定游憩设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对其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郊游憩带形成及其系统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何雨  刘顺伶 《旅游科学》2006,20(2):25-29
本文综述并分析了国内外城郊游憩带研究的现状。国内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思路:探讨我国城郊游憩带形成的驱动力因素、城郊游憩带空间配置原理和配置模式、城郊游憩系统的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特征等。作者认为,应对城郊游憩系统进行系统规划,在空间上合理配置各种旅游地类型,发挥配置模式的指导作用,以适应大都市城郊旅游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海区域游憩环境系统研究--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姜斌 《旅游科学》2006,20(1):8-11,55
城市滨海区域是海滨城市中最有活力的地段,也是海滨城市居民亲水、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本文在论述滨海区域游憩功能提升的基础上将这一区域游憩环境系统分为4个子系统:陆域游憩环境系统、海岸游憩环境系统、近海游憩环境系统和海岛游憩环境系统。其子环境系统构成的三要素是游客、游憩环境和交通。本文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该区今后建设游憩环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家明  王润 《人文地理》2009,24(2):107-111
通过整理有关游憩土地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分析了香港和新加坡两个世界著名宜居城市游憩土地的规划原则、管理体制和游憩活动开展,指出北京等国内城市的公共性游憩土地配置方式是采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市民公园等形式。文章将北京与香港、新加坡的游憩土地配置相比较,从土地管理、需求指标、项目开展和游憩土地的公众性四个方面提出了北京等国内城市游憩土地配置管理的不足以及改进方向,提出北京应建立游憩用地的统一管理机构,健全公众参与与公平进入的保障措施,开发丰富多彩的游憩活动以及努力将非建设用地转换成游憩空间的四项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户外游憩体验质量、游憩者、游憩地之间的内在关系,初步构建了户外游憩体验质量评价模型;以上海城市公园自行车活动为例,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基础数据,探讨自行车活动核心游憩体验因子构成及核心影响因素,初步形成了户外游憩体验质量量化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湿地公园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主,是维护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空间,也是居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多重效益。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川省成都市青龙湖湿地公园的游客游憩动机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从总体游憩动机层面分析,青龙湖湿地公园的游客游憩动机类型多样且差异较大,以自然风景动机为主,其次为心理疗愈动机和休闲运动动机;从不同类型游客游憩动机层面分析,大学生游客注重休闲健康,中年游客注重增进和家人朋友的感情,川外游客注重摄影取材。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扎根不同类别需求、加强公园形象宣传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初探——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星  李文兵  伍延基  张林 《人文地理》2002,17(6):6-10,96
从分析城市建成区居民生活与闲暇现状出发,对构建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进行了理论思考,认为:城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适合城市建成区居民户外游憩活动谱中较小尺度的游憩行为;为满足城市居民的闲暇需求而建构的游憩系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游憩场地和游憩设施效用的最大化、居民游憩偏好的最大满足;以人为本是户外游憩系统构建的总原则,地方性、内向定位等则是总原则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以兰州市为例,提出了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的实际构想--构建兰州市建成区户外游憩系统,既要看到该市建成区环境具有明显的"廊道"效应、黄色为背景色等特征,又不能忽视在建成区内的一百多万城市居民的生活实际。依据户外游憩系统构建原则,在充分利用兰州市现有的游憩场地和游憩设施的前提下,提出了滨河游憩走廊、城市中心体系游憩系统的构建思想。  相似文献   

11.
陶伟  黄荣庆 《人文地理》2006,21(3):10-13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发展是和社会、政治、经济、城市本身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市游憩商业区系统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合系统,它的空间位置、外在表现形态、功能与组织形式都在动态地演变着。通过对广州历史上游憩商业区的形成、空间结构的变迁以及影响其空间结构变迁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探讨城市游憩商业区发展的历史轨迹与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2.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布局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俞晟  何善波 《人文地理》2003,18(4):10-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游憩一词对人们而言已不再陌生。学者们对游憩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同时,随着都市旅游的兴起以及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RBD的建设也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从介绍RBD的相关概念着手,阐述了对游憩、城市游憩以及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理解。并通过城市RBD的空间表现形式、城市RBD的空间布局模式、城市RBD的空间分布规律等三个方面来剖析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空间布局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RBD的布局现状的分析,试图构建一个城市RBD发展适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城市RBD发展适宜度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是重要的稀缺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宜居城市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辑和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文章,对国内外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指出国外研究集中在空间布局与管理、与可持续城市的互动关系、游憩者使用以及居民福祉;国内研究则更关注特征演变、生态系统服务评价、规划开发和游憩利用。结果表明,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研究具有视角多元、尺度多样、方法广泛的特点,但在未来研究中,中国仍需完善理论构建、丰富研究对象、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耦合关系,以优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聂淼 《旅游纵览》2013,(3):89-91,121
城市发展使得城市公园逐渐孤立化、破碎化。研究依据层次分析法,制定了连接城市公园的游憩型绿道的评价指标因子和准则作为选线的依据,以北京三环内区域为研究范围,利用河流、交通线路等线性空间连接孤立的城市公园,构建了公园-绿干道-绿支道三个层次的绿道网络。研究同时发现,城市公园的面积越大,公共交通便捷度越高,对居民游憩活动的吸引力越大;河道沿岸绿化相对于水质对滨河游憩活动开展的影响更大;道路绿化覆盖率、与社区的连接度和道路等级对游憩活动开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武汉环城游憩地空间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城地区逐渐成为人们近程出游的主要目的地,环城游憩地开发成为热点,相关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以武汉不同时期的游憩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地理学理论,结合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武汉环城游憩地不同发展时期的空间变化特征,探讨武汉环城游憩地的空间演变规律:环城游憩地推进的逆层次化、区域功能的集聚化、环城游憩地开发的区域一体化三个方面,为环城游憩地的空间结构完善和旅游服务功能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赵宏杰  吴必虎 《人文地理》2012,26(1):127-135
文章应用游憩专业化理论概念并结合地方依恋理论概念,针对八达岭长城攀登者在长城攀登活动游憩专业化及其对八达岭长城地方依恋的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八达岭长城攀登者游憩专业化程度的差异可将其划分为专业投入型、认知技巧型、情感依恋型、爱好入门型与偶发玩票型等五种游憩专业化类型攀登者;此外,八达岭长城攀登者游憩专业化行为程度越高,其对八达岭长城的地方依恋强度越低;而游憩专业化情感程度越高,其对八达岭长城的地方依恋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环城游憩地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丽君  刘继生 《人文地理》2005,20(6):98-101
本文首先对长春市城市化及环城游憩地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探讨了城市化与环城游憩地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城市化的发展使居民的出游可能性增加,为环城游憩带提供了客源,并在空间上促进环城游憩地的形成;而环城游憩地则可能通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接纳劳动力而促进城市化,并可能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增长极。当然,二者不合理的发展也会对彼此造成不良影响。为了使二者良性互动,作者提出要根据城市空间扩展方向进行环城游憩地的规划、要使政府部门在规划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培育重点游憩地使之形成城市化的增长极等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户外游憩研究的不断深入,获取有效游憩行为和环境信息的重要性突显,美国学者麦肯奇(McKenzie)研创出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方法(System for Observing Play and Recreation in Communities,SOPARC)能够瞬时批量高效获取户外游憩活动信息,因而在西方游憩行为研究中逐步获得广泛运用。本文使用文献检索和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和分析近年西方学者对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方法的主要应用成果,归纳出西方学者对SOPARC应用研究的热点。通过西方学者应用SOPARC方法研究的特点评述,提出该方法对我国研究的若干启示:SOPARC方法科学有效,能够为我国游憩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但引入应用需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改进;SOPARC方法应用广泛,可主要用于游憩行为调查、游憩设施和环境规划及游憩地管理中。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中央游憩区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楼嘉军  史萍 《旅游科学》2005,19(3):20-25
中央游憩区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中央游憩区具有空间区位中心、市场区位核心、交通集散枢纽和产业布局重心的特征。针对上海中央游憩区在以城市产业调整、城市功能重组为主的新一轮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诸多挑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北京环城游憩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仁杰  郭风华  安颖 《人文地理》2011,26(1):118-122
根据北京市2008-2009年统计与地图数据获取1172个游憩地样本,在已有游憩地分类基础上构建了5个一级类和18个二级类的分类体系,并分析游憩地类型特征与空间结构特征。与10年相关研究对比发现,自然观光游憩地的远城聚集和人文观光游憩地的近城聚集状态没有改变,但类型数量变化较大,当前人文观光与人工娱乐游憩地数量较多,而自然观光类型数量由10年前的第一退至第三位;距城市中心100km处仍是北京ReBAM的外围边界,但游憩地数量波动明显降低;自然观光与人工娱乐类型分布空间向外围扩展了10km左右。类型与空间结构的时间变化说明居民休闲游憩方式不断演变和游憩需求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