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在古中国从我国历史上看,在"一到九"九个数字中,最受宠的首推九。中国古代以九为最大的阳数。《素问·三部九侯论》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凡是高、大、众、多的事物,总喜欢用九来描述。请看:天之巅为九重、九霄;地之冥曰九地;纵横万千的江河...  相似文献   

2.
问道天台山     
陶渊明说:"寻佛。"谢灵运说:"问道。"其实是一回事。要问,自然先得寻到; 不过寻着了之后怎么问,问什么,为什么要问,却是一连串的欲言又止。这个"问"字,还真不容易明白: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含含糊糊地用"问,讯也。讯,问也"六个字敷衍; 王力在《训诂学》里底气不足地说"问、闻同音同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问"是"疑的概括"——那么,"疑问"又是什么?不过我一点都不怀疑古人的智慧:拿这个神秘兮兮的"问"字,搭配追求清虚出尘的道教,常常真能问出点有意思的调调来。比如:问道天台山。  相似文献   

3.
白狐     
陈庆港 《风景名胜》2010,(12):81-81
老猎人像握着猎枪那样握着长长的烟斗,双手不停地颤抖。他说:"老了,拿不稳了。"他见我在认真地看白狐皮,就又对我说:"小伙子,那不是真正的白狐,是人养出来的。野生的和养的不一样,根本就是两种东西。真正的白狐是精灵,人养不了它。"我说:"那能看到真正的白狐吗?"他说:"看不到了,已经绝了。"  相似文献   

4.
古博同志(原湖北省孝感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常委,1957年10月调到黄陂县任县委书记)写有《往事札记》一书。他在该书"大跃进年代"一节中写到:"公安部长罗瑞卿和夫人郝治平同志来黄陂检查工作,未到县委会来。我陪他们在鲁台公社吃的午饭,并到田间看后,下午在社员食堂内看群众吃饭。  相似文献   

5.
第二天早上,没想到又有邮差来喊:"周晓云,你的信。"这回,我心里竟有些忐忑起来,我还是跑下去看,希望这次真的是一封我期盼了许久的录取通知书。拆开一看,果然不出我所愿,这次,我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理想中的大学——武汉大学。  相似文献   

6.
余华 《风景名胜》2010,(12):60-63
著名作家余华一直毕恭毕敬地称福克纳为"师傅",说是福克纳启发了他的文学灵感。不妨来看看这位中国学生,来到福克纳精神之都奥克斯福时的所见所闻。而他眼里的奥克斯福,又是怎样一个充满了文艺气息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花山断想     
看景不如听景,听景后往往又要去看景,看景后就不愿听景,还是听景不如看景。杜鹃胜景,辽宁有,湖南有,并岗有,喜马拉雅山有。绵延而成百里壮观者,还属贵州西北部的百里杜鹃林带,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天然花园。园中品种纷繁,争芳斗妍,斑烂火红,霞绘满天。马缨、露珠、练叶、水红、繁菲……不胜枚举,随着春风的拂动,她们殷勤地迎候着远道而来的游人。时逢花期,黔西北会务频频,相继召开的三个会议:一是大方县纪念奢香逝世600周年;二是黔西县有关王阳明的《象词记》遗址纪念;三是在毕节市开的贵州当代文学研讨会。为了赴会获取…  相似文献   

8.
李雪 《丝绸之路》2012,(7):28-31
从来没有听说过白云寺这个地方,直到一个温暖的春日,大理州弥渡县的文友邀约说:"春天来了,一起去白云寺看牡丹。"我这才糊里糊涂地跟着前往。既是寺庙,心里的想法大致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庙宇楼台、大殿菩萨,气氛一定慎紧,规矩一定森严,所以没有把"牡丹"二字听得真切。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2009,(3):122-122
“一片白让我顿时来了灵感,这不恰恰是我所需要的结尾嘛。这种冷冻、凝固的气氛,配合着西递在历史发展中的断层。再与影片开头热闹的生活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完整地表达了西递的曾经和现在。”  相似文献   

10.
张洁 《神州》2012,(14):115-115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儿童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拉萨风筝季     
索穷 《中国西藏》2014,(6):52-55
女孩:"这个图案是‘邦典’(彩色围裙)吗?"放风筝的大叔:"是的,普姆,现在你们都不围‘邦典’了,我只好把它送到天上去。"游客:"怎么没有看到女孩来玩呢?"卖风筝的大妈:"女孩踢皮筋,男孩的游戏是(放)风筝,一码是一码,串了就没有味道啦。"我:"可以拍摄这个风筝吗?"扎风筝的小伙子警惕地瞄一眼:"你不会是想做线辘吧?"闲汉:"哈喽!生意好吗?"百无聊赖的小贩:"这天儿风和日丽的。我们是做风的生意,没有风就没有生意略。  相似文献   

12.
说“狼犺”     
说"狼犺"汪维辉"狼"一词,习见于明清小说,辞书多释作"笨重"①,有失允当。且看下面的例子:(1)若不是海船,也着不得这样狼东西。(拍案惊奇卷一)(2)主人登船,一眼瞅去,那舱里狼狼这件东西,早先看见了,吃了一惊。(同上)(3)皆因船只狼,行李沉重,...  相似文献   

13.
陈毅作联     
林刚 《文史月刊》2008,(11):62-62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曾经住在苏北一个士绅家里。起初那个士绅看不起拿枪杆子的武人,有意出一对来考陈毅。士绅出的上联是:“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陈毅笑了笑,当即答对:“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济寺。”士绅大为惊讶,想不到新四军的将领才思如此敏捷。  相似文献   

14.
徐光耀 《炎黄春秋》2004,(11):72-74,71
一次,在饭桌上与胡可、杜烽边吃边聊。我忽吐出一句杂感,说:“京剧有点怪,有时故意往别字上念。比如,常把‘脸’念成‘减’。”杜烽接过去说:“不,我小时候上学,老师就教我们念‘减’。”胡可听了,很不屑地“哼”一声说:“什么你的老师!”杜烽见他这样,马上睁圆眼睛:“我的老师,怎么了?”胡可把脸再沉一沉,才说:“你的老师是个戏迷!”我“噗”地一声,几乎把饭喷在桌上。  相似文献   

15.
田丁 《世界遗产》2014,(8):58-63
贝加尔湖,狭长而深邃,犹如一轮弯月镶嵌在东西伯利亚广袤的大地上,亿万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光芒;她亦如母亲一般,用自己巨大的身躯滋养着这片土地,造就了一个自然宝库。可以直饮的湖水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我对她最初的了解来自于历史课本中"苏武牧羊北海边"的故事,那时的她离我是那么遥远。然而当我真的站在她的面前时,才真正体会到了"北海"这个名字是多么地贴切,多么地恰如其分。没错,她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用她的方式来欢迎我这个来自异国的客人。  相似文献   

16.
总是喜欢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向内地朋友们发出热情的邀约:来新疆看"海"吧!是的,这里是距离大海最遥远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但不乏"海"的曼妙风情——诸多奇绝绚丽的花的海洋,在这个春天,绝不逊于那蓝色浩瀚的真正大海!  相似文献   

17.
《南方人物周刊》2011,(1):86-86
杜可风是个情种。王家卫在《春光乍泄》的拍摄日记里这样写道:“1997年的2月,我们的摄影指导杜可风来钊我的办公室:他因为再一次的失恋而沮丧、酒醉。  相似文献   

18.
“你要看毛片吗?一看毛片,就有灵感写下去了。”——稿子写不下去时,我就又想起我的师傅来,那个总是满嘴胡说八道的、35岁的“胡老头”。第一次见面,是他编我的稿子。本来应该是北京新闻部的编辑王姐姐编的,但逻辑结构乱得她头昏。中国新闻部的编辑——我师傅,一向见不得女人撒娇和掉泪的他,就在“王小麻子”的撒娇声中,晕晕乎乎地接过了我的稿子。  相似文献   

19.
王淼 《湖南文史》2014,(7):52-52
《三国演义》篇首词下阕说:"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阕词明白如话,笔者少时初诵时不免有了疑问:在历史的大背景下,为什么是"白发渔樵",而不是其他人呢?  相似文献   

20.
董传策董泉和董泉酒王云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喝艺术也发展成一门新的学问了,说雅一点,叫商品广告学。但看近年荧屏上,迭出佳句,脍炙人口:"不喝董酒不懂酒",即其中一例。创意者巧妙地抓住了"董"、"懂"两字同音,强调了董酒的质量及其代表性,引动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