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11年《蜀道保护与申遗广元共识》后,在全国政协和国家文物局的积极支持和推动下,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工作在《文化线路宪章》的框架下展开,特别是我国的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两条文化线路正是通过这一宪章突出了文化线路的"普遍价值",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同样具有"文化线路普遍价值"的蜀道也同样具备申遗的潜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蜀道沿线各省把蜀道的保护、研究、展示与利用上升到政府目标来部署和实施,对各级政府的遗产保护管理单位提出了新的研究、保护和管理课题。文章梳理了蜀道的研究与保护历程,从蜀道资源的再认识,资源的遴选、资源的价值和保护面临现状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目前申遗工作的建议,以期能在申遗操作的实践中极大提高蜀道的保护和研究水平,有效完成申遗的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2.
古代蜀道的“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马滩秦墓出土木板地图已经可以看到道路和关隘的显示,足见关隘对于交通路线的关系,很久以前就受到重视。古代蜀道的"关"是当时交通规划和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交通控制和交通管理也因此得以强化。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工作应当以对蜀道文化遗存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为基础,蜀道的"关"的历史存在和文化意义,自然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蜀道的"关"的研究、复原和开发,也会有益于现今相关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剑门蜀道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境内,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典型的文化线路类型遗产。鉴于剑门蜀道文化线路遗存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内容丰富多样,对它的研究与保护对于我国文化线路类型的遗产具有较高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线路遗产的备受关注,以及我国大运河申遗、长城和丝绸之路这些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使茶马古道的研究与保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本文对茶马古道从关联背景、跨文化的整体意义、动态性特征三个体现文化线路整体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对于茶马古道的保护、规划、申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蜀道是连接古代中国关中腹地与西南区域中心的国家官道,因其穿越了秦岭和巴山山地而素有艰险难行之名。蜀道的年代范围是战国至民国,经历了2个发展时期和5个发展阶段。在蜀道的北四道和南三道中,只有西安-宝鸡-凤州-褒城/略阳-广元-剑阁/阆中-广汉-成都的连云栈接金牛道完整延续了2个发展时期,始终是蜀道的主要干线。蜀道的保护、管理和"申遗"的对象应该首先考虑这条主干道的线状遗产和沿线的点状遗产。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是四川省阆中市的支柱产业,带动了整个城市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阆中旅游产业发展概况和瓶颈进行分析,从发掘文旅融合新模式、完善基础接待设施、改进旅游营销方式、加强蜀道申遗和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给出建议,以期进一步助力阆中市旅游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栋 《四川文物》2023,(5):94-105
今天的剑门蜀道路线较为明确,以剑阁古城为中心,北从广元市朝天区转斗乡七盘关始,经朝天、利州、昭化、剑阁四县区,东南端至阆中古城,南至绵阳市梓潼县演武镇大庙山。历史上蜀道金牛道广元段路线因战争等原因数次变迁,尤其各支线路线变化较多,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北段、东北段、中段和南段。根据历史年代、背景、路线及意义,又可将蜀道金牛道的发展分为起源、形成、发展、繁荣、振荡、稳定、衰落七个阶段。深入蜀道金牛道广元段历史沿革和线路变迁的研究,可为今后蜀道的考古调查、规划、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提供一些思考,促进更多的文化遗产纳入文物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8.
孙璐 《旅游纵览》2013,(3):30-31
本文依托日韩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结合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禀赋条件,从明确发展定位、深化线路开发、增强交通运输、重视市场营销和加快旅游合作五个方面给出了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扬 《旅游纵览》2013,(6):30-31
本文依托日韩旅游者的行为特征,结合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禀赋条件,从明确发展定位、深化线路开发、增强交通运输、重视市场营销和加快旅游合作五个方面给出了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桑地亚哥·得·卡姆波斯特拉朝圣之路(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成功申遗,以及近年来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呼声的高涨,跨区域大型线性遗产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在对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进行中国化的理论解读后,引入了文化廊道的理念。以西南丝绸之路(云南段)为例,在专家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学的方法,借助于GIS对廊道空间进行分析,提出了确定廊道范围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出文化元素"影响力半径"的计算公式;从节点、通道、域面三个方面对西南丝绸之路(云南段)的旅游空间进行了构建,并给出了廊道空间分析、构建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为西南丝绸之路旅游开发及其他文化廊道(茶马古道、京杭大运河等)的保护和开发机制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17个大目标,其中有3大目标与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紧密联系。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申遗城市正积极筹备申报世界遗产。在申遗过程中贯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8、11和12,实现保护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和发展可持续旅游需做到四点:1)阐明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并明确其要素,以推动可持续旅游的发展;2)应对城市和工业化发展压力;3)将申遗沿线上的旅游景点与其他区域进行明显区分;4)明确申遗沿线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晓 《东南文化》2016,(6):20-26
遗产运河具有文化线路的典型特征,既囊括了种类繁多的遗产类型,同时具有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价值相加的特征。运河遗产在申遗的过程中尽管是以遗产点、段的方式申报,但是鉴于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遗产特征,其"统一体"和"整体价值大于部分之和"的遗产特征便不得不强调从"整体性"方面来认识其保护方法。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杭州段)遗产保护要以整体性保护思路为指向,在强调运河遗产历史层积"原真性"和历史地区环境"完整性"前提下,使遗产保护行为能应对当代变化,并实施"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2009,(10):7-7
为期两天的2009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4月10~11日在无锡举行。来自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界的15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相聚无锡,参加了这一年一度的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高思想峰会,共同研讨文化线路遗产这一国际新型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这三条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成为本届论坛的核心内容。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五省的泉州、广州、宁波、扬州、蓬莱五城市初步被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论坛还讨论通过了《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开启了我国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文化线路科学委员会(CIIC)经过多方咨询拟就《文化线路宪章》,并提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1 6届大会批准。该《宪章》明确了文化线路的概念、真实性、完整性,并对文化线路的研究、认定、保护和管理、可持续利用以及国际合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国的文化线路,无论是已经列为世界遗产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还是蜀道、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等,多元文化交流的价值远远大于道路本身的功能性价值,这个特点是我国文化线路研究的重点。我们要在文化线路遗产的研究保护上下功夫,注意提高资源调查水平,同时加强国际交流,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运河是中国惟一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型的人工水系,2008年大运河申遗联盟的成立正式启动了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东南大学制定了大运河遗产一阶段保护规划要求,组建了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申遗专家委员会,2012年9月,大运河申遗城市联盟在扬州讨论和制定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定,2013年大运河申遗的文本将提交世界遗产组织。国家文物局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大运河申遗与保护的关系,申遗只是一种推动保护的方式,保护好大运河遗产、揭示和展示大运河遗产所蕴含的杰出的普遍价值以及深层次的中国文化特色并将之传承后代是这一运动的基本宗旨。申遗过程也像是一场对中国学术界和行政机构的国际考试。  相似文献   

16.
文化线路:理论演进、内容体系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萍 《人文地理》2011,26(5):43-48
文化线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法,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世界遗产专家的努力下,文化线路理论经过9次研讨会的补充、完善形成了概念清晰、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历次会议内容体现了文化线路理论发展演变的特点。分析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6届大会形成的《2008文化线路宪章》内容后,本文从理论层面深度解析文化线路思想,并指出文化线路对我国遗产保护体系重构、多元文化保护、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和加强世界、民族的交流与联系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文华 《旅游纵览》2023,(3):123-125
旅游文创产品的合理开发是新时代高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传播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开发具有非遗属性的现代化旅游文创产品不仅有助于推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品牌的形成,而且有助于传播和弘扬庄浪非遗文化。基于此,本文在概述甘肃省庄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分析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并总结当前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助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实践路径,以期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庄浪非遗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王文华 《旅游纵览》2023,(5):123-125
旅游文创产品的合理开发是新时代高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传播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开发具有非遗属性的现代化旅游文创产品不仅有助于推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品牌的形成,而且有助于传播和弘扬庄浪非遗文化。基于此,本文在概述甘肃省庄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分析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并总结当前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助推庄浪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实践路径,以期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庄浪非遗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刘涛  刘丹  王丹 《旅游纵览》2022,(20):122-124
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也是大运河申遗和保护的牵头城市,有着非常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发展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可以将运河文化融入其中,打造出能够吸引游客的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并且对其进行有效传播。本文从扬州运河文化的内涵出发,分析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创建和传播的意义,并且针对当前扬州运河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文化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遗产保护及其申遗工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很早就开始关注。2014年国家文物局召开海丝申遗相关会议,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有针对性的去了解与海丝相关的陆上建筑的保护状况。2015年我们开展了"海上丝绸之路陆地建筑调查"的课题研究工作,对海丝线路上的陆地建筑和遗址进行了一次摸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申遗价值研究的深入,我们当时所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