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往事漫忆     
正傅庚生先生新婚纪实1950年春夏之际,我们宿舍忽然传入一则喜讯: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系主任傅庚生先生5月20日要结婚了!新娘子是仇荣华大姐——我们同室六个人都不生疏!我们宿舍共住六名同学,都是大一的新生,其中教育系的仇英  相似文献   

2.
母校漫忆     
王占林 《文史月刊》2008,(11):26-26
大同七中是我的母校,现在是南郊区所属的西韩岭中学了。 “大跃进”发高烧的年代,在大行政区的思想指导下,七中招生范围覆盖了黄花梁以北同蒲铁路两侧的大部分地区。故而人们戏称这个新建学校的生源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可不是嘛,最远处是怀仁金沙滩、吴家窑,最近处是西韩岭本村。  相似文献   

3.
漫忆张治中     
陶天白先生早年求学于安徽黄麓师范学校,因在作文中表达抗日救亡的志向得到该校创办人张治中称赞。1945年4月,他被聘为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张治中的私人秘书。和平将军张治中,力主国共两党合作,积极维护祖国统一。20世纪40年代。他曾受命于危难之际,妥善地解决了新疆分治的局面。新疆和平解放后.陶天白留在新疆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研究室研究员。从此,他与张治中将军天各一方,但在磨难之中,他们经常保持着通信联络。  相似文献   

4.
炮火与“摇篮” 1949年北京小学建校。首次招生时我们姐兄妹3人成了北京小学的第一批学生。我年龄最小,当时刚刚5岁,只能勉强成为一年级的学生。哥哥燕儒上3年级,姐姐燕云最大,上5年级。  相似文献   

5.
笔耕漫忆     
乐朋 《钟山风雨》2012,(6):21-23
做了一辈子文字工作,成了所谓"笔杆子",是我年轻时所未曾料及的。于今近古稀,追溯我的笔耕生涯,有这样两个场景,深深地嵌入了记忆的年轮。子夜急就章1968年7月21日深夜,我和同寝室的同学已进入沉沉梦乡。突然,响起"嘭嘭嘭"急促的敲门声;睡眼朦胧的我从床上爬起来,嘴上嘟囔着":谁呀!半夜三更的敲门!"开门一瞧,嗬,原来是《文汇报》文教部的记者  相似文献   

6.
往事漫忆     
正我二姐文树新于1934年4月,与杨晦先生一道到上海去了。当年7月,我父亲(文宗淑,时任中国驻日使馆外交官)回国来,把母亲和其余的6个子女带到东京去受教育。1935年4月19日,我二姐在医院里生下一个女儿,小名叫绵绵。然而她本人不出一个月就染伤寒而去世。周作人的准儿媳是她在孔德学校读书时的同窗好友,她闻讯赶去照看我二姐,结果也传染上了,搭  相似文献   

7.
往事漫忆     
《沧桑》2001,(1)
  相似文献   

8.
书桌上放着3部辛亥革命史论文集:《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上、下册)、《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中、下册)和《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上、下册)。这3部均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论文集,是中国史学会与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于1961、1981、1991年联合举办的3次纪念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论文的汇编,它们是新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发展道路上的3座里程碑。这3次会议都在武汉举行,我有幸出席了后面两次史学界的盛会,也有幸聆听了出席第一次会议的老一辈著名史学家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父亲、女儿、女婿,一门出了三位院士,这是我国科学界独一无二的院士之家。这个家庭.为祖国的尖端科技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现在,他们都相继离世。除了对他们深深的景仰.我还怀着难以消弭的私人怀念。因为,说起来.李四光一家和我家是世交。  相似文献   

10.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是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艺术表演家之一,而且对京剧的改革、创新有非凡的贡献。在此,记几桩他的轶事说明他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  相似文献   

11.
刘盼遂先生名铭志,盼遂是他的字。河南息人。生前长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是师大中文系著名的教授,也是我国文史界著名的学者。他的论文集《文字音韵学论丛》大都有创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专著如《段王学五种》(包括《经韵楼集补编》、《段玉裁先生年谱》、《王石臞文集补编》、《王伯申文集补编》、《高邮王氏父子年谱》)是研究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重要的参考资料。他对《论衡》、《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等著作注释的研究时间较早,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就有论文发表,解放后1957年出版的《论衡集解》是学术界熟知的他的一部名著。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初,爸爸和孙伯伯同时从咸宁五七干校"毕业"回京,同时面临生活的重新安置,孙伯伯送来过几件椅凳之类的家具,物品俱不起眼,显然他毫不见外,只管送出实实在在的关心而不疑给人看轻  相似文献   

13.
我原名王金奎,在敌占区做党的隐蔽工作时,曾用名王华民。我于1920年11月17日出生在获嘉县城内小东街的一个贫困家庭里。父亲王国城是辉县(今辉县市)峪河镇一家私人粮店的雇员。我7岁上学,读过3年私塾,后就读于获嘉县第一高等小学。小学毕业后,我考人本县4年制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在读3年级时爆发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4.
徐士泰 《安徽史学》2010,(1):114-117
我是1977年秋季从安徽劳动大学政治系毕业分配到省城工作的,前几年曾经回过母校,今年9月又借到泾县公务之便再回劳大.即使如此,我的心情仍然像诗人贺敬之当年回延安似的,"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保塔山",更像久别父母的游子,恨不得一步跨进家门.  相似文献   

15.
笔者虽生长于原汉阳县蔡甸镇,但居留汉阳城区先后达三年之久.一是在1921年至1924年间就读于晴川中学;二是大革命时期的1927年上半年工作于国民党汉阳县党部青年部.因之,虽时逾70年,但对汉阳旧城区留有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现在,每当我登上电视塔,整个新城区尽收眼底时,我就情不自禁的向同游者指点何处是东门,而何处是旧称鬼窝的“四湾”(此处是所谓楼上楼的乱坟堆,而环绕数亩臭水池).  相似文献   

16.
晋西抗战学院成立于1940年5月,校址设在山西兴县。是晋绥边区培养地方行政、民运、教育干部的最高学府,它的前身是晋西北军政干部学校。这个在战争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高等院校,曾为我们党培养了大批干部,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该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联系实际,师生团结的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整整60年了。60年前,我还是个小孩,但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时,人们拥上街头,炮竹声此起彼伏,江南东北的难民们喜极而泣的场景,尚宛然如在眼前。当时我想:从此一切都好了!特别是不久后联合国宣告诞生,老师还教我们学会了《联合国国歌》,肖斯塔科维奇作曲,词作者和中译者不知是谁。后来一直没有听见过正式场合演唱这支歌,更没有见过这个歌名。但当时确就称为《联合国国歌》,歌词和曲调都十分庄严宽阔、气势雄浑:“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发出雄壮歌声/人类同高唱崇高希望/赞美新世界的诞生/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  相似文献   

18.
<正>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1999,(12)
聂荣臻元帅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今年正是聂老帅的百年诞辰。我是聂帅的老部下。1939年7月,我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刚刚16岁,就随军东渡黄河,突破日军层层封锁线,来到聂荣臻司令员麾下的晋察冀军区。当了一段儿童剧团团长后,就调去办《抗敌三日刊》,后改名为《子弟兵报》。聂荣臻司令员对报纸工作很关心,经常亲临指导,从此开始了我同聂帅的接触。整整六十年过去了,我虽然  相似文献   

20.
应师剧影生涯断忆严恭业余实验剧团中国话剧运动发展到30年代中期,进入了大剧场阶段,开始侧重剧场艺术,提高演出水平,开拓观众层次,从以工人、学生、知识界为主要观众逐步扩向全社会的市民层。中国话剧运动中最负声望的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步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于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