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闵晶晶 《神州》2014,(8):198-198
自危险犯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它一直是刑法学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着重将我国刑法中关于危险犯的法律规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分析危险犯的概念、特征和认定原则。  相似文献   

2.
骆天任 《区域治理》2022,(5):101-104
民法与行政法虽然都有各自的特性,但二者之间也有相同的地方.当行政法规范存在漏洞时,在正义与平等要求的驱动下,适用民法规范不仅存在一定的可能性,而且也尤为必要.但需要指出的是,民法规范并不是都能够被直接适用,需要依据是否存在行政的特殊需要来加以明确与判断.通常情况下,民法当中的一般法律制度、法律原则以及法律技术性规定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刘铭传在台湾领导抗法斗争的评价,史学界历来存在着分歧。有的论者认为:刘铭传是个紧紧追随李鸿章的准军将领,他在台湾“执行了李鸿章的投降政策”,既无战功可言,也说不上是领导者。但更多的论者则认为,刘铭传在台湾抗法斗争中是  相似文献   

4.
漫话     
灭掉大义灭亲。——有论者针对满文军指证妻子容留他人吸毒时说。不指证自己的亲人,用法律语言来说,也就是"近亲属的作证豁免权",法律不能强迫犯罪者的至亲之人  相似文献   

5.
春秋国际法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既涉及先秦史的内容,也与国际法、中国法制史息息相关。本文以春秋时期的历史史实为依据,吸收现代国际法的理论,对否认春秋时期存在国际法的各种学说进行驳斥,具体分析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对春秋国际法的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认为春秋时期确实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国际法。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厦门市内侨房处理中的法律问题及现实问题为例,结合现行《物权法》的相关原则及规定,对被改造、征收的华侨房屋之“一房两制”问题、“两权分离”问题、华侨信托代管房之清退问题以及城市侨房的拆迁补偿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主要观点有:华侨房屋的所有人对自己享有所有权的房屋具有完全的权利,必须受到《物权法》的保护;因历史原因被“错改”的华侨房屋应当退还给业主,但根据当时的政策规定,对华侨的非住宅房屋,国家已进行了赎买或者改造的房屋,所有权为国家所有,不存在退还产权问题;政府机构对确定为华侨的房屋应主动退还给所有人;对已经拆迁的房屋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补偿;《物权法》规定了财产平等保护的规则,因此华侨房屋权益优先保护的观念和处理方式不再符合《物权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周昕 《攀登》2010,29(5):117-121
富士康"跳楼门"事件属于社会转型时期被边缘化的劳动者极端地反映自身利益诉求的方式。该事件不仅暴露出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折射出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对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缺位。同时,富士康在对"跳楼门"事件的处理中也存在着与法治精神和现行法律规定相违背的地方。本文就富士康"跳楼门"事件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余毓奇 《黑龙江史志》2013,(19):279-280
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执法主体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依据其职权,自主选择行为方式、内容、程序、时间等要素作出行政决定的权力。行政执法中大量存在的自由裁量权,增强了执法办案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但也存在着很多许多不规范甚至被滥用的问题,从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对行政执法裁量权进行有效地规范和控制已成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夏泉 《清史研究》2002,3(4):122-124
“闭关政策”是与“开放政策”相对而言的。对于有清一代是否存在闭关政策 ,大多数论者均予以肯定 ,流行的历史教科书亦持此说。但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与视野的拓展 ,以及资料的积累与挖掘 ,一些论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力主“限关自守论”与“闭关政策不存在论” ,且都持之有据。学术观点的争鸣与切磋 ,有利于人们加深对闭关政策的认识。笔者拟对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闭关政策研究的三派观点与分歧 ,进行简要的述评 ,旨在推动讨论的继续深入。一、闭关政策存在的原因、危害及其理论渊源  陈旭麓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词典》 (第2 3 5页 )对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盘状器相关遗物命名的梳理,本文将论者对其功能分歧归为两大类:工具或毛坯。由于持"毛坯"功能论者找到了系列相关证据,因而更具有说服力,所以我们认为绝大部分"盘状器"应为环(玦)类毛坯。同时我们也探讨了考古研究中如何确定某件盘状器是否为环(玦)类毛坯,对一些可能存在的误解做了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天理无非人情,王法本乎人情,传统法文化多侧重人情。基于儒家文化,传统人情以礼为核心,和谐而又冲突:人情与法律的和谐,以不孝罪、留养制度、亲属相犯和恤刑为代表,《大清律例》中无相异的规定;人情与法律的冲突,以复仇和赦免为代表《大清律例》的规定有些冲突甚至矛盾。基于儒家背景,循吏多因循人情,并多体现于理讼。人情与法律和谐时,循吏理讼因循人情即是遵循《大清律例》;人情与法律冲突时,循吏多曲法申情。  相似文献   

12.
赵淑敏 《沧桑》2009,(4):96-97,105
科技的发展不仅与社会联系密切,对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科技发展需要法律去引导和保障,同时也以其自身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地向传统法律部门提出挑战。本文立足于我国网络发展现状以及刑法规定,以网络授意与网络犯罪为视角,谈谈法律对科技发展的尊重与限度,求教于学界,以加强法律在科技发展领域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本文所谓的“法律规范功能的原则性”是指:法律规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因其功能需要在逻辑结构上由合理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必要性。本文所谓的“法律规范表述的灵活性”是指:法律规范在具体的法律条文表述上因避免重复表述的简约原则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多种可能性。 因此,我们既不能以法律规范表述的灵活性来否定法律规范功能的原则性;也不能以法律规范功能的原则性来否认法律规范表述的灵活性。 任何事物的结构都是为其功能服务的,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也不例外。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究竟应由哪些要素构成?这需要研究法律规范的功能方可求解。由于法律规范是反映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由有权立法的国家机关创制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定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可见,法律规范是统治阶级实现其意志的手段,但统治阶级实现其意志时又受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因此统治阶级实现其意志的手段──法律范规的适用也是有一定条件的。由于法律规范是一种行为规范,它必须规定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即必须规定人们可以怎样行为,应该怎样行为和禁止怎样行为的行为模式。法律规范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创性,对遵守或者违反  相似文献   

14.
黄超艺  郑航  胡博伦 《神州》2013,(4):143-143
在对当代中国法律进行研究的时候,作者主要是参照国际私法对其规避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要素中,主要考虑的是其构成要素和性质,然后对其主客观因素进行规避。再次就是在规避的效力上对国外的法律持肯定态度但是在国内却行不通的。最后的环节就是根据国际私法的相关规定对我国的法律和私法做一个明确的探讨,并结合一定的案例进行诠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湖南文史》2012,(9):30-31
纵观中国法律史,历朝历代以“仁道”、“恕道”的儒家思想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法律制度,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对于老耄、幼弱、愚痴之人犯罪或免或减(即所谓的“三纵”),比如唐律规定,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以及笃疾者,不加拷讯,流罪以下可以赎罪;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以及笃疾者,犯大逆、杀人等死罪可以上请减免,一般的盗窃或伤人罪也可以赎罪;年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也不加刑。  相似文献   

16.
杨晓晨 《神州》2011,(23):210
法律责任是法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论题,也是一个古老的学术研究问题。从立法、司法和执法,到公民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主要是围绕对法律责任的认识以及如何追究责任展开的。法律责任的明确和运用是法律规范社会活动,甚至引导法治实践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围绕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责任规定的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杨晓晨 《神州》2011,(10):210-210
法律责任是法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论题,也是一个古老的学术研究问题。从立法、司法和执法,到公民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主要是围绕对法律责任的认识以及如何追究责任展开的。法律责任的明确和运用是法律规范社会活动,甚至引导法治实践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围绕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责任规定的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自1627年后,中朝双方对两国边界犯越行为明令禁止,然虽然朝鲜严格执行禁越政策,清朝也对朝民犯越行为采取强硬态度,但中朝边境朝鲜人犯越事件仍然屡禁不止.本文通过对丁卯之役后至同治以前这一时间段朝鲜人越境入中国东北的原因及动机进行探析,以求从一个侧面探视与解析清朝封禁时期中朝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后现代思潮中,对美国外交史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从解构主义层面看,学者们运用"话语分析"方法,关注"认同政治"主题,深化了对美国外交之国内文化因素的研究。在后殖民理论层面,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和印度学者提出的"庶民研究"方法的运用,刷新了关于美国帝国主义问题的研究。后现代理论在美国外交史研究中的运用有着学术上的积极意义,但少数后现代论者关于美国外交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激进主张,也引发人们对它的质疑和批评。事实证明,这些激进论者没有领会并贯彻后现代主义平等、宽容的人文主义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清代立嗣过继受到法律、宗族规训及谱例、民间惯习等制度的约束和引导。清朝法律强调立嗣过继应遵守昭穆秩序,但又有允许择爱等弹性规定。宗族组织的立嗣过继规训、谱例与法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甚至其正统性意识较官方政策更强。民间惯习中立嗣过继的循序原则一定程度上被软化了,以便使这一行为更符合立嗣者及其家庭的利益。立嗣过继个案显示,民众的立嗣过继行为并非不折不扣地遵循法律条文,而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调整,立嗣过继中的违规做法也非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