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作者来信:我前段时间往《旅游纵览》的邮箱中发了几篇文章投稿《生态大观》栏目,有《山地格斗之王——狼獾》《复仇的黑犀》《生死母鹿情》等,都是关于野生动物的,但都没有被采用,想问一下,是我的稿子有什么问题吗?我个人感觉我的文章还可以,也是经过精心修改的,而且之前我也用其他笔名在这本杂志上发表过稿件,为什么最近这些稿子都没有回音呢?四川作者江南  相似文献   

2.
他们要找的人,就是又老又丑人物周刊:最初《百家讲坛》是怎么找到您的?易中天:《光明日报》的记者采访我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百家讲坛》挑主讲人,在形象上有什么要求吗?”我说有!第一要长得丑,第二要长得老,又老又丑,这就是它的形象标准。  相似文献   

3.
小说《追风筝的人》有个如《百年孤独》一样的开头,"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12岁。"最后,阿米尔从阿富汗救回哈桑的儿子,带他放风筝,终于说出了那句山盟海誓一般的结局: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为你,千千万万遍)。昨天合同法课上请学生讨论,婚姻是合同吗?桃园结义呢?《联合国人权宪章》  相似文献   

4.
正1973年组织上分配我到南崔庄负责搞《谁说鸡毛不能上天》展览。这个工作的重中之重无疑是复制毛泽东为《谁说鸡毛不能上天》一文写的按语手稿,这是镇展之宝,缺之不可。毛泽东写的手稿存放在哪里?需要什么样的手续才能复制?谁也不知道。我和高俊清及摄影师刘喜  相似文献   

5.
《炎黄春秋》2012,(12):87-90
《炎黄春秋》编辑部:看到贵刊2012年第8期刊登的《我所目击的胡耀邦发病经过》一文,对文中所提的问题,作以下说明:一、我在贵刊2010年第2期上发表过《我参与了抢救胡耀邦》一文,当时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呢?1.鉴于社会不良风气,不断有媒体失真的报道。而胡耀邦是我十分敬仰的老一辈,又是我父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题记在这个世界上,我生活了十几年了,现在我常常思考,人生是什么呢?我们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呢?或许,读《人生》可以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严珺 《神州》2011,(25):106-107
那天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光是题目就透着一股我喜爱的纯真之气,叫《不负最好的时光》。什么是最好的时光,你有答案吗?我想,我有很多。从前的、现在的、将来也一定会有吧。那什么是最好的时光?是花样年华,还是豆蔻岁月;是朝气蓬勃地在校园里谈笑风生,还是在  相似文献   

8.
邓伟志 《世纪》2020,(2):94-95
从《世纪》(2019年第6期)上看到张云教授的《潘汉年在南京会见汪精卫之谜》,很受启发。文章讲潘汉年见汪精卫是被动的,并且没说不当的话,符合实际。文章中提到潘有"心病"。什么心病呢?那就是他没有及时向党中央汇报。为什么迟迟不汇报呢?这是我长期关注的敏感问题。30年前我向扬帆、张承宗、梅达君等老领导请教过。  相似文献   

9.
我爱《旅游》,我也爱旅游。 1979年,我有两件喜事,其中一件就是结识了《旅游》。 那时,我在人民公社工作。有一天公社开会,一位同志拿着一本《旅游》创刊号,我喜出望外,这不正是我所期望的书吗? 于是偷偷溜出会场,骑上自行车,直奔50里以外的延安新华书店。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书已售完。我太喜欢这本书了,怎么 办呢?当时的《旅游》杂志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我给出版社写信,信封里装了四角八分邮票,那时《旅游》杂志定价四角,连 邮寄费也有了。十几天以后,收到了北京市新华书店寄来的《旅游》创刊号,高兴得我睡到半夜还要起来看一看。 当我又一次跑到书店,买到的却是第三期,第二期又过时了。不过我那时找到门路了,直接给北京市新华书店写信。这回  相似文献   

10.
一当年由我执笔,写了《把一切献给党》、《我的一家》、《方志敏战斗的一生》、《赵一曼》、《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等书,还参与了小说《刘志丹》的写作。那时认为自己是在做着编辑的本职工作,从来没有想到要署名。我干嘛写这些东西?说来话长了。我在学校只念过五年书,抗日战争开始,就跑出来当兵了。我的文化知识,都是从文学作品和其他书本学来的,所以我说我是共产党扫盲扫出来的知识分子,自知  相似文献   

11.
朱正 《百年潮》2003,(6):67-68
在2月21日的《文汇读书周报》上,读到《王明的儿子王丹丁》一文,这是摘录邵宁著《重访俄罗斯》中的一段。这篇文章中说:王丹丁还有一个姐姐和哥哥。姐姐叫王芳妮,生在苏联,长在苏联。她不会中文,从未回过中国。她的俄文名字叫季米特洛娃。我问王丹丁:你的姐姐为什么叫“季米特洛娃”?他告诉我一个故事:1937年父母从苏联回国参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正>@淮阴猴儿:贵刊上期的《水浒传》专题真是太好看了!同样是四大名著,同样是从小就看过的经典,为什么我就没有看出这么多门道呢?不过,在这个专题中还提到了一些田虎、王庆的人和他们相关的事件,我想知道,这些人是谁啊?为什么我翻遍了《水浒传》也没有看到?值班编辑:首先谢谢您喜欢我们的专题!你的疑问,其实根源是来自水浒的版本问题。众所周知,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和《西游记》等小说一样,  相似文献   

13.
我在2005年第5期《纵横》上看到《画家吴子深父女》一文,大喜过望,又感慨万分……吴子深先生是我60多年前的救命恩人。王铿先生在《画家吴子深父女》文中说:“吴子深富而仁”,的确,他不仅仁,而且具有仗义疏财之风;他既工于山水,又精于岐黄。他不仅曾为大名鼎鼎的杜月笙看过病,还为我这个在沦陷区里的穷孩子治好病。我又拜他为师,在他家足有三年之久。为什么无亲无故的我会在先生吴子深家有三年之久呢?这还得从1941年初说起。那时我12岁,由于父早亡,家贫,我母托亲戚把我从浙江海宁乡下介绍到上海东自来火街(现金陵东路附近)一爿典当做学徒。…  相似文献   

14.
周瑞金 《世界》2005,(12):6-6
巴金走了,悼念巴金的热潮也退了。近日,我静下心来,把巴金逝世以来媒体上发表的报道、文章、专题,大体上浏览了一遍。脑际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我们对巴金最好的告慰是什么? 人所共知,一代文学巨匠巴金一生有两个辉煌。第一是他在青年时代创作小说《灭亡》、《家》、《春》、  相似文献   

15.
杨湛山 《炎黄春秋》2006,(12):73-74
我早就想给《炎黄春秋》杂志(以下简称《春秋》)写点读后感之类的文字,然而迟迟没有动笔。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手头确实在忙,二是自感积累不足,担心词不达意。但是,当看了第七期《春秋》,特别是其中的《知识分子能感动中国吗?》以后,就抑不住激情迸发,信口流出了一首拙诗:圣洁灵魂遍古今圣洁灵魂何处寻?神州大地遍古今。无私奉献伴终生,一心为国更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只为立言又立身。马恩大纛光万丈,科学民主是精髓。传到中国走弯路,哲人慨叹两头真。和平崛起论发展,三民理念争创新。我是《春秋》的老订户、老读者,现年七十又六。在我有生…  相似文献   

16.
一元复始。我挑出一首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老夫子的七言诗,作为我献给《炎黄春秋》和广大读者跨进新一年的贺岁礼。诗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何也?我对这个比喻做一点解释:在我国报刊园地里,《炎黄春秋》像一面镜开的半亩方塘,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林林总总在这里展示,宛如在塘面上徘徊摇曳的天光云影。  相似文献   

17.
《岭南文史》2001,(4):29-31
我认识黄伟强是在80年代初期,同工作在省文史馆。我早就知道他是著名的漫画家,特别是以长篇连载漫画《茂叔》驰名。为什么当年人们对《茂叔》如此倾心呢?因为凡读过《茂叔》的人,都会尝到甜、酸、苦、辣的滋味,如饮醍醐,给陶醉了。那时我“风华正茂”,也是《茂叔》拥趸之一。因此我们一见如故,交往遂密,对伟强的认识也较深刻。  相似文献   

18.
郭美美事件,是中国红十字会这个脓疮涌出的一滴污血作为一种公共事业的中国慈善,目前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或者说,公众对于垄断经营中国慈善事业的中国红十字会,持什么样的态度?我觉得我都不忍心说出这个答案。说实在的,答案就在网络上,也在传统媒体上,公众的意见是一致的:愤怒,伤感,甚至悲情。中国红十字会应该知道:"公众的慈善之心伤不起"(语出《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9.
隔壁,对门     
我一边写文件一边沉浸在《我要反三俗》的相声里,郭德纲扯着嗓子说:“他连街坊都不认识,还考虑世界上有没有外星人?”顿时自省地想到自己。  相似文献   

20.
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个思想体系。这里所讲的批判封建主义,是指批判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红楼梦》对封建主义的揭露和批判,究竟达到怎样的程度?红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今天来谈谈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红楼梦》对封建主义的罪恶是有所揭露的,这揭露同时也是一种批判(至少在客观上),这是大家都肯定的。问题在于,其揭露和批判的程度如何?作者是站在怎样的高度去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